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吉尔吉特”、“罕萨”板块地缘结构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由于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现在共属于一个行政大区,所以在很多资料中,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混淆彼此之间地缘特点。然而经由前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清楚这两个板块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种族上的差别了。将二者串连在一起的,就是印度河谷。 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会有一条与其生存息息相关的河流。吉尔吉特人也不例外,他们所依附的核心河谷并不是印度河谷,而是一条发源于兴都库什山南坡,东南方向注入印度河的河流—— “吉尔吉特河”。从方位来看,吉尔吉特河谷与它所注入的印度河几乎是呈直线对接的。只不过,在方向上是相向而行罢了。 吉尔吉特人所操持的达尔德语,又被细分为了次一级的“希纳语”(shina)。操持这种语言的部族,并非仅仅分布于吉尔吉特河谷地区。印度河在接纳了吉尔吉特河之后,并非马上开始一路向南的征程,而在先偏向东南方向弯了一个反C形的弯,再向南注入了犍陀罗盆地。而这段反C形的印度河谷及其附属流域。也是希纳语的部族的覆盖区。以流域为参照的话,我们很容易就会找到,吉尔吉特地区与南部其它地区之间的地缘分割线了。 今天生活在吉尔吉特板块的人口,应该在百万左右(鉴于当地的部落结构,几乎没有办法统计出准确数字)。在汉朝使者踏上这片土地之时,统治吉尔吉特地区的国家叫做“难兜”。按照西域的标准来看,人口三万一,胜兵八千的难兜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了。这样一片高山河谷地带,能够承载这么多人口,应该算是很难得的了。之所以会这样,盖因为当地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从游牧生活步入了农业时代。相对较低的海拔,是吉尔吉特地区农业条件优于巴尔蒂斯坦、拉达克地区的主要原因所在。将三板块核心城市:吉尔吉特、斯卡都、列城的海拔排列出来(分别是约1500米、2500米、3500米)。我们会发现他们与人口数量之间呈现的是反比关系。 当年被吐蕃人从巴尔蒂斯坦赶到吉尔吉特的“勃律”人应该说是因祸得福了。最起码吉尔吉特地区看起来,能够为他们的部族承载更多的人口。当然,在勃律人到来之前,这片土地肯定也不是无主之地了。这就好像同样命运的月氏人,鸠占鹊巢了塞人之地;而塞人又把马其顿人留下的巴克特里亚变成大夏一样。只不过,不是每个民族都那么喜欢并有条件记录历史的。我们今天能够推测出月氏、塞人当年的变迁,得益于希腊、中国这两个文明地区所留下来的文字记录。 不管被勃律人牺牲掉的,是不是汉朝所记录下来的难兜国。抑或勃律人本身就是难兜人的后代,吉尔吉特地区很早就出现在地缘政治舞台上,却是不争的事实了。而它能够被汉帝国的使者记录下来,根本原因并不在它那生活在河谷当中的数万人口,而是在于它的地缘位置,处于西域连通南亚的交通要道上。 吉尔吉特的这一交通枢纽特性,在今天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连通中,同样得到了延续。连接中、巴两国的交通纽带——中巴公路。就是在穿透吉尔吉特板块后,沿着南下的印度河谷,延伸进印度河平原的。对于来自的中国的旅游者来说,沿线分布的佛教遗址,往往是他们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每一个板块都会有它的地缘中心点,很多时候这座城的名字,就是整个板块的标签所在,吉尔吉特就是这种情况。既然吉尔吉特地区有着承接西域、南亚板块的重要作用,那么它的地缘中心也必然会建在交通的节点上。从吉尔吉特的地缘位置来看,最有可能承担这一任务的,应该是吉尔吉特河与印度河相交的地方。然而实际情况是,吉尔吉特城的位置并不在此,而是要向西偏移一点。 成就吉尔吉特城位置的关键因素,在于另一条河流——罕萨河。我们其实很难说罕萨河是吉尔吉特河的支流,还是吉尔吉特河是罕萨河的支流。从流域面积、长度来看,两条河流都非常接近。二者在吉尔吉特城交汇之后,向东最终判定的依据,取决于哪一条河谷在地缘上更为强势。以此标准来看,罕萨河和罕萨板块,就只能屈从于吉尔吉特了。至于这其中的地缘原因是什么,我们再接着分析。就方位来看,吉尔吉特河可以被定义为“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向东注入印度河的河流”;而罕萨河则是“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南向注入印度河的河流”。鉴于兴都库什山脉在延伸至克什米尔北部时,山势已呈强弩之末了,因此吉尔吉特流域的地形、平均海拔要相对平缓一些;反过来,罕萨河就不太乐观了,基本上它的中全程都是在喀喇昆仑山脉的腹地收集淡水。只是在汇入吉尔吉特河之时,才算是走出了喀喇昆仑山。也正因为如此,从中巴边境直到吉尔吉特这段,完全依附罕萨河谷建设的中巴公路,也可以单独称之为“喀喇昆仑公路”。 从地理结构上看,吉尔吉特河流域所覆盖的区域,要简单的多。它的干流相当于是沿着喀喇昆仑山南麓东行。这也使得它的河谷走向,与同样沿喀喇昆仑山脉南麓流淌的印度河谷,呈直接对接状态。然而吉尔吉特河谷比罕萨河谷更有地缘潜力,并不是因为它与印度河谷看起来更有亲缘关系。决定这一点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地形。相对更低的海拔,才是它聚落更多人口,压倒罕萨河谷的原因所在。至于身处喀喇昆仑山腹地的罕萨,直观比对,它也不会比拉达克更有潜力。 尽管吉尔吉特河谷看起来拥有绝对优势,并因此让罕萨河和罕萨板块,成为了吉尔吉特的附庸,但这并不意味着罕萨河并不重要。恰恰相反,吉尔吉特板块之所以能够成为丝绸之路南线上的重要板块,吉尔吉特城所处的三角洲平原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板块的地缘中心,都取决于这条刚从雪山中钻出的河流。 当我们身处吉尔吉特河——罕萨河相交之处,思考下一步的前进方向时就会发现,地势相对平缓的吉尔吉特河并不能把我们带到西域。在分水岭另一侧,我们将看到的是同属印度河流域的奇拉奇特河,以及可以带我们前往中亚的,隶属阿姆河流域的“瓦罕河”。反之,只要不惧翻越了喀喇昆仑山分水线,上游河源遍布喀喇昆仑山北坡(中西段)的叶尔羌河流域,理论上将会有数以十计的山口,等待着迎接我们。 对于古典时期的旅行者来说,穿行喀喇昆仑山脉最大的风险似乎是恶劣的环境。这一点,从今天喀喇昆仑公路修建和运营时所面临的危险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今天沿中巴公路走出喀喇昆仑山脉,行至吉尔吉特的中国人,一般都会到当地的中国烈士陵园去缅怀一下,当年为了修建这条中巴友谊路而牺牲的88名中国工程人员(并不是所有的烈士都长眠于此,牺牲者据信有数百人之多)。 喀喇昆仑公路的艰险,让人不禁感到疑惑。古典时期的人类,是否真的有能力在此打通商道了。其实对于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因为喀喇昆仑山脉并非象藏北高原那样,是人类的禁区。那些深切的河谷中至今仍然生活着数万土著——罕萨人。 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在二战时,曾经以一个英国外交官为主角,描绘了一个生活在高山峡谷中的村落——香格里拉。为了找到这个被西方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旅行者们象寻找活佛转世灵童一样,比照书中的内容,在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乃至横断山脉中寻找香格里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云南省的中甸县看起来已经成功的抢得了这笔无形资产。为了避免竞争者的挑战,中甸方面甚至直接抢注了“香格里拉”作为自己的新县名。很显然,这一策略是非常成功的。最起码现在提到香格里拉,除了那个著名的酒店集团以外,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这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混杂的高原之地。 不管是争夺瑞士还是香格里拉的头衔的地区,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环境优势。不过与那些争夺“XX瑞士”称号的地方相比,争夺香格里拉称号的地区在海拔上要高出许多。河谷海拔最少得在3000米以上,才有资格参与(相比之下,入围瑞士头衔争夺战的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范围内。)。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雪山已经不是点缀,而是实实在在的环列在周围。按照这个标准,阿里的普兰县其实也很有机会来争一把的。可惜的是,远离核心区的普兰人,在商业敏感性上还是比中甸人差了一些。 在此引出香格里拉这个标签,是因为在很多游行者看来,罕萨即使不是英国人看到过的香格里拉,其环境也足以和书中的描述对应上了。在不能去罕萨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去云南的“香格里拉县”旅游一下,也能大致感受一下罕萨的地理环境了。 “地缘板块”跟“地理单元”概念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包含了人的因素在里面。比如孕育了象雄、古格王国的阿里高原是一个“地缘板块”,而“藏北高原”就更象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单元了。罕萨之所以能够以一个地缘板块的姿态出现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也是因为罕萨河谷之中,能够有人类生存。这些居住于此的罕萨人,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罕萨人。 从语言上来看,罕萨人并不属于克什米尔的主体族群——达尔德人。由于被封闭在这片河谷当中太久,语言学家甚至无法为罕萨语进行归类。当然,从种族来看,他们的祖先无疑是来自欧洲方向的。只不过到底是哪支东迁的部族沉淀于此,目前还不能确定(鉴于马其顿人的威名,包括罕萨人在内的很多克什米尔山地部落,都更愿意攀这门亲戚)。 对于今天的旅游者们来说,这些困扰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对于他们来说,罕萨人的长寿才是最吸引人前去探访的地方。在这些旅行者眼中,生活在“香格里拉”中的罕萨人,生活简单、安静,与世无争。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更加增添了罕萨河谷的神秘感。 在旅行者的想象中,有了这些和平的罕萨人帮助,古典时期的商旅在穿越喀喇昆仑山时,应该会容易很多。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的确,罕萨河谷并非生命的禁区。只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向导,以及线路,那些翻越分水岭的山口,也并非无法逾越的障碍。至于罕萨人,他们自然也可以通过商路的开辟获利,并因此在地缘政治舞台上获利一席之地。只不过,在我们可以看到的记录历史中,罕萨人却并没有对商路的开拓起到正面作用。相反,这些长寿的人却在某一时期,成为了商路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之所以说是“某一时期”,是因为不确定罕萨人是何时决定通过“渔猎”过往商旅的方式,为自己平淡的农牧生活增加收入的。可以确定的是,罕萨人的“渔猎”方式,并不仅限于劫财。事实上,将那些俘获的商旅(主要来自于南亚),卖给南疆的巴依老爷们做奴隶,才是他们外块的主要来源。 罕萨人的这种渔猎生涯直到19世纪末,随着英国人的到来才告终结。控制罕萨的英国人,甚至与清帝国达成协议,将那些在塔里木盆地为奴的南亚商人,放归印度。英国人在决定罕萨命运时,之所以要和清帝国交涉,是因为在他们到来之前,罕萨已经被纳入了清帝国的藩属名单中的(时称“坎巨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罕萨被中央之国武力征服或者直接控制了。大多数愿意臣服于中央之国的所谓“国家”,仅仅是把这看成一件有利可图的事。一方面,自愿成为中央帝国的保护国,可以一定程度避免自己被更强大的邻居所吞并(这样做,会损害帝国的面子);另一方面,表达恭敬之心的所谓“朝贡”,本身也是一件很划算的生意。象清帝国对于罕萨人的要求,仅仅是三年一贡“沙金一两五钱”(为了面子好看,还得包成十五小包)。至于回赏的东西,不必说大家也应该清楚了,怎么也比这一两五钱的沙金要值钱了。 罕萨人对中央之国的臣服,并没有让他们摆脱被英国人,或者说克什米尔兼并的命运。当罕萨人和罕萨河谷,成为英属印度的控制区之后,罕萨人通过那些商路,向喀喇昆仑山分水岭以北延伸的势力范围,也成为了英国人进一步渗透西域的依据所在。而这些商路以及它所牵扯到的复杂地缘博弈,也正是我们解读克什米尔板块与塔里木盆地地缘关系的钥匙所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