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莎车、依耐、蒲犁、西夜、子合地缘结构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沿着张骞出使月氏的路径,我们已经将从楼兰到疏勒的,汉丝绸之路北线所经历的绿洲、国家过了一遍。从地理结构上看,这一路线的指向的就是塔里木盆地北沿了。而从水系的角度来看的话,喀拉喀什河——塔里木河——孔雀河三河相连的这条绿色通道,就是丝绸之路北线得以成行的基础。 现在我们需要把视线转向塔里木盆地的南沿了,去看看这一地区有哪些绿洲,可以为西域的政治板块上,补充一些“国家”进来。有了在北部的经验,我们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寻找河流的踪迹了。在喀拉喀什河之南,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大河,,就是叶尔羌河了。这条河流我们并不陌生,之前花了那么多笔墨解读的克勒青、热斯喀木、塔什库尔干河都是它的上游源头。 聚落于叶尔羌河绿洲的部族是莎车人,基于回复汉唐记忆的心理,今天在此也设立了一个“莎车县”;同样的,疏勒国所在的喀什噶尔河绿洲也建制了一个“疏勒县”。说起来,叶尔羌河与喀拉喀什河的位置,真称的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河一南一北,为塔里木河收集帕米尔高原之水。而它们的山前平原,也同时充当着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在塔里木盆地的起始点。 与这些地理结构相对应的是,是两个国家的人口潜力。在汉书的记载中,疏勒和莎车人口完全处于同一数量级(前者人口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七;后者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三)。在塔里木盆地,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口,也足以让两国跻身二流大国的行列了。 参考前面的内容以及附图,经由疏勒溯喀什噶尔河而上,进入中亚的丝绸之路北线;以及经由莎车,溯叶尔羌河而上,最终进入南亚的丝绸之路南线,大家应该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了。基于这些路线内部,其实还有多种选项、组合,将南北两线用一条单一的直线划出是有失偏颇的。相比之下,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线的脉络,就要清晰多了。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体量,那些试图横穿西域的商旅,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每一个山前绿洲,几乎都是他们必须停留的补给点。 将这些绿洲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围绕塔里木盆地边缘而开通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了。在这条环线“公路”中,疏勒、莎车两国并非是被封闭在南、北两线的丝绸之路上。这样归类,只是以中央之国的视角,来看待它们的交通价值罢了。将塔里木盆地看成一个封闭板块的话,我们会发现,在汉帝国到来之前,种族博弈也曾经以南北对抗的形式,出现在这个环状结构中。 在史书,关于这些西域国家的种族描写并不多。相比那些定居的绿洲民族,汉朝的史官对于那些游牧民族的族属反而记录的更细致些。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要管理这些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国家。相互之间能否找到的共同点,很大程度将从心理层面上,决定彼此距离的远近。 对于农业高度发达的华夏文明来说,那些同样以农为本,定居于绿洲上的“城国”,天然就会比那些游牧部落更具有共同语言。这一点,已经足以让帝国建立起经营西域的信心了;而当汉帝国不得不面对那些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与自己迥异的游牧部落时,种族特征就成为了最为显示的甄别方法了。相比那些高加索人种的欧洲后裔,那些隶属羌系的游牧部落,会让汉帝国的使者更有亲近感。那么,明显应该是从塔里木盆地之南而来的羌系部落,所扩张的北部终点究竟是哪里呢?我们再接着解读。试图通过疏勒、莎车两国,联网南北两条丝绸之路汉朝使者,并不会在旅途之中感到寂寞。因为在二者之间还可以遇到一个小型游牧部落,游牧于喀什噶尔与叶尔羌绿洲之间。这个人口不到700游牧部落叫做“依耐国”。 一定要为这个游牧行国找一个对应的行政区的话,那今天喀什与莎车之间的英沙吉县,就是他们的地望了。实际上,从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之间,那些不能被疏勒、莎车人所耕种,而又生长着植被的土地,都有可能留下依耐国的游牧的足迹。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这些游牧行国就象填缝一样,与那些绿洲城国互补而生。 在中央之国的历史中,游牧民族一直被描绘成凶恶的入侵者形象。其实剖析历史我们会发现,二大生产体系之间,互补共生的时段还是占了主流。一方面农耕民族对于那些干冷的草原并没有兴趣;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并不能有效利用那些耕地。破坏性的掠夺方式,并不能够给自己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很多时候,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是因为游牧民族遇到了损失很大的自然灾害(急需快速补给),或者是出于战略防御的心理,农耕民族断绝了与游牧民族的互市交易。 当然,以游牧民族的自然属性而言,他们对农耕民族的压力也还是现实存在的。毕竟军民一体,机动能力极强的他们,产生从“渔猎”农耕民族想法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定居的农耕民族。就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国家来说,这种游牧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天山以北的,强大的乌孙人和匈奴人。至于那些活动在自己周边,人口从数百至数千不等的游牧部落,一般并不会有特别的威胁。比如依耐国,他们所食用的粮食,就必须从疏勒、莎车两国进口。鉴于双方的人口差异悬殊,为了交易的稳定,这些小型游牧部落往往还会选择依附于某个农业“大国”。这种情况,在中央之国的历史中也比比皆是(用互市之利,来诱使游牧部落依附)。 以依耐国的体量来看,这个国家并不具备影响西域地缘政治结构稳定的能力。引发我们兴趣的,是这个部落的种族属性。根据历史记载,依耐族人并非是从北方而来的欧洲游牧民族后代,而是来自于东部的羌系游牧部落。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也了解到,丝绸之路北线之上的捐毒、休循、尉头等部,是与“乌孙同俗”的高加索裔游牧部落;而东帕米尔高原的蒲犁国则属于羌系游牧部落(西帕的无雷国则是受两边影响的混合性部落)。 当我们在地图上,标定这些游牧部落的分布区域之后,一条以南、北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中分塔里木盆和和帕米尔高原的黄白种族分割线,似乎已经昭然若揭了。然而问题在于,分割游牧民族的这条地缘分割线,并不一定能够推断出莎车等南线绿洲国家的种族归属。因为以塔里木盆地的地缘位置来看,农业文明无疑最先是从中亚方面而非东亚方向传入了。那些从天山北麓翻越而来,带着高加索血统的部族,更可能拥有率先开发那些绿洲的技术。 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定莎车人的种族问题,但在二千多年前,游牧于喀什噶尔河以南,塔里木河边缘的是羌系部落却是可以肯定的。这其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的,并非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依耐国”,而是另两个与莎车国地理关系更加紧密的国家:西夜、子合。 在历史记载中,西夜、子合是两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他们的特殊之处有二点:首先是史书明确记载他们属于黄种的羌系游牧部落(依耐、蒲犁等国都被形容为“种俗与子合同”,或“皆西夜类”);其实是当时的观察者,并不十分清楚他们到底是一个“国家”还是两个“国家”。在后汉书中,历史记录者声称这是两个相邻的游牧国家。其中子合国的人口为四千,而西夜国则人口过万;而在汉书的记载中,只记录有西夜国。然而这个国家的“王”,却又被记录为“子合王”。 这种看起来有些混乱的记录不禁让人疑惑,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实际上,结合游牧部落的生存状态来看,这也并不难理解。实际上绝大部分游牧民族,并没有国家这个概念的。游牧地接近的部族,在政治上结成同盟,以共同的政治标签示人;或者在某一暑期,更愿意彰显自己的独立性,都是很平常的事。不过象西夜、子合这种,给帝国使者造成甄别困难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不管他们对外是否声称是一个国家,他们应该被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族,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既然西夜和子合应该是两个部族,那么这两个部族也应该各自有相对独立的牧地了。那么二者的牧地分别指向哪里呢?其实仔细观察叶尔羌河在塔里木盆地的流向,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中亚、西域这片干旱的土地上,一条从高山峡谷奔涌而出的河流,很难在它的下游地区接受补给了。然而叶尔羌河却是一个例外,它在深入沙漠腹地之后,还在右岸接受了一条年流量达到7亿立方米的河流——提孜那甫河的补给。与叶尔羌河中上游地区,主要在昆仑——西昆仑山脉西、南收集淡水不同。提孜那甫河是一条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单纯收集昆仑之水的河流。 古莎车国的位置,应该就是在以“叶尔羌河——提孜纳甫河三角洲平原”为核心的绿洲带上。而子合、西夜国,则是依附于绿洲以南的河谷之中的。由于两河出昆仑山的谷口之间的距离有六、七十公里,在流出昆仑山之后并没有很快融合到一起。因此两条下游交融,中游又保持一定距离的河流之间,也就有了各自的地缘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子合、西夜两部一开始同属一族,但在分据两条河谷发展之后,也很有可能会分裂成两个国家;反过来,即使一开始就是两个不同部族分据两条河谷,但由于地理接近,也很有可能统一为一个“国家”。 叶尔羌流域中游的这种若即若离的地缘关系,在上游地区也同样存在。在西汉时期还分别为蒲犁、乌秅两国所领有的叶尔羌河上游河谷,在唐朝时期就统一成为了 “朅盘陀国”。相比地形复杂,流域面积更大的上游地区。叶尔羌河中游的两条谷地之间统一难度要小些。一般认为,子合是在西夜的西面。因此我们也可以认定,子合对应叶尔羌河;西夜对应提孜纳甫河。 从河水的流量来看,叶尔羌河明显要大于后期成为自己支流的提孜纳甫河。不过这并不代表,叶尔羌河的游牧潜力要比提孜纳甫河更大。因为叶尔羌河深入沙漠腹地,水流渐缓的下游冲积扇,已经被莎车人进行了农业开发。留给子合人的,是水流湍急,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河谷地区。相比之下,流量较小的提孜纳甫河却可以从容的在山麓前经营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水草交融之地,然后再将部分多余的河水汇入叶尔羌河(提孜纳甫河的意思就是“平缓的河”)。 不管怎么样,比起那些湮灭于历史当中的游牧部落,子合、西夜都还是幸运的。由于身处叶尔羌河中游地区,能够扼守丝绸南道出塔里木盆地大门。这些羌系部落,不仅能够额外获取商业利益,更能被中央之国的历史所记录下来。 拥有这份幸运的,并不只有子合、西夜两部,当我们沿着昆仑山北麓,顺着张骞东归的脚步眺望远方时,一系列或“城”或“牧”的国家,将陆续呈现在我们眼前。 注:本节内容参考《汉.西域地缘结构图(南疆部分)》。高清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147566876&uk=26877767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