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匈奴单于本部的报复性攻击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跟以往以样,在卫青攻击匈奴右贤王王庭的当年,匈奴方面就紧接着在秋季,派遣万骑发起了一波攻击。只不过匈奴右贤王部暂时是无力组织攻势了,为之展开报复的是单于本部,而攻击的目标,则是代郡。  即使单于方面没有任何举动,在将匈奴右翼逐出漠南之后,汉军也会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于匈奴单于本部所经营的这一区域的。在进入“国家”形态之后,匈奴人对于草原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各部划定了放牧的区域。总的来说,前套——山西高原北部的,以阴山山脉为轴线的草原地带,都是属于单于本部所经略的方向。相应的,云中、定襄、雁门、代郡四郡,也成为了匈奴本部的“猎场”。  汉军为次年的春季攻势,所准备的兵力仍然超过了十万,出塞的方向则是居中的定襄郡。与上一次的直捣王庭不同,这一次出击在情报工作上稍显不足,并没有事先探知到匈奴主力的方向。从汉军的角度来说,其实是非常渴望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能够与匈奴主力在漠南草原决战的。毕竟组织一次战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无法实际控制这片草原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斩获的话,就算是赔本买卖了。  以最后的结果来看,汉军在初春(二月)的这次攻击并不算成功,歼敌为三千人。很显然,帝国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因此在这次扫荡之后,这些集结而来的汉军,并没有立即返回各自的驻地,而在撤回到了云中、定襄、雁门三郡休整。一个多月后(五月),这些军队又从三郡出发,重返阴北草原,开始他们的猎杀行动了。  相比前一次,汉军这一次本来是十分有机会进行期待中的决战的,因为匈奴主力的确出现在了汉军的攻击线上。匈奴主力的这次出现,应该是为了准备对冲汉军的这次春季攻势的损失(发起新一场的秋季甚至夏季攻势)。为此,匈奴单于不仅亲率主力南下,还集结了左贤王的部队前来配合。  匈奴方面应该没有想到,汉军会如此之快的复出阴北草原。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卫青方面得到匈奴主力南下的情报,所以希望在匈奴发动攻击之前,寻其主力决战。然而在草原上寻机野战,总是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最终与匈奴主力不期而遇的,并非卫青所率的主力部队,而是一支仅有三千骑兵的部队。  以三千骑兵对战数万匈奴主力,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仅仅坚持了一天多,这支部队就被匈奴所歼灭了。与此同时,其他战场上,汉军也歼灭了万余匈奴人。单从双方的损失来看,汉军只能算是稍稍占优。而以将匈奴逐出漠南草原的战略目标来看,应该说还是完成了任务的。此战之后,匈奴方面暂时放弃了在漠南草原的经营(不代表不再南下侵扰),退回到了漠北。只不过,在以斩获论英雄的汉军中,这一战卫青只能被认做是平手了(不奖不罚)  鉴于汉军这一阶段强大的攻击能力,匈奴退回漠北避其锋芒,以大漠戈壁为屏障,休养生息的想法倒是一个正确选择。提出这项建议的,正是那支被全歼汉军领军将领之一的“赵信”(其领剩余800军投降匈奴)。赵信之所以投降匈奴,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本身就是降汉的匈奴人,若从匈奴的角度看,他这样做算是“反正”了。当然,我们在此把他的名字引出来,并非是关心汉匈之战中,双方将领的那些阵营转换之举,而是因为他对汉匈战争的战略走向,造成了一定影响。  如果说汉军这一阶段的强大攻势,是逼迫匈奴人暂时退回漠北的战略原因,那么赵信就是触发这一战略转变的执行者。赵信和匈奴人做出此项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并不相信汉军有能力和决心,穿越整片蒙古戈壁,攻击到色楞格河流域。反过来,退回漠北的匈奴人,仍然可以凭借他们的机动优势,周期性的侵扰汉地,并选择合适的时机重返漠南。  赵信成为匈奴单于的副手,不仅影响了汉匈之战下一阶段的走向,也直接影响了帝国对漠南之战第二阶段胜负的评判。需要提一下的是,与赵信一起领兵的另一位将领苏建(只身逃了回来)。不过,把苏建引出来,并不是为了对比赵信的选择,而是因为他的儿子“苏武”,成为了汉匈战争中,外交战场上的标志性人物。  苏武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抛开人文历史所感兴趣的“气节”话题不说,苏武牧羊的故事所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匈奴帝国的北方边界,已经明确抵达了贝加尔湖。不过相比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关心汉匈战争的朋友,应该会更期待看到另一位将星——霍去病的现状。当卫青代表帝国,组织河南、漠南两大战役之时,霍去病又在哪儿呢?  实际上,对于当时的汉武帝来说,漠南之战的最大收获并不是斩获了一万多匈奴人,也不是逼迫匈奴退回了漠北,而是霍去病的横空出世。很快,汉匈奴战争的主控权,就将从卫青手上,暂时移交到这位时年十八岁的少年将军手上了。

汉.漠南之战示意图 高清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f6hk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