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大摩宏观策略谈:2025中美变局展望
假设,你遇到麦琳怎么办?
董事长两口子不干了,至暗时刻谁是白衣骑士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可考心理证书,无需辞职,名额有限,11月30日截止报名!!!
吴京捧红的白眼狼,爆红后却反咬一口,如今落魄到无戏可拍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漠北之战”之卫青与匈奴主力的决战战场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在中央之国历史中,汉帝国取得的胜利已经是空前的了。以汉匈双方的地缘特点来说,真能隔大漠戈壁而治的话,也绝对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汉朝来说)。然而此时匈奴所谓的回到漠北,却并非是完全放弃漠南草原,以及对汉朝边郡的侵扰。他们只不过是不再将王庭置于漠南,而是以漠北为根据地罢了(之前在漠南损失了太多贵族了)。在河西之战的第二年秋季,匈奴便又如往常一样南下,劫掠了右北平、定襄两郡。 在一场拉锯战中,决定最后胜利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强的攻击力,而在于你的防守能力。如果匈奴人能够凭借他们强大的机动能力,仍然对汉朝边郡周期性侵扰,而汉军却无法穿越戈壁攻击漠北的话,帝国的北方压力就依然存在。一旦汉帝国内部有变,导致防御力下降,胜利的天平就将重新倒向游牧民族。我们一直在说,在古典时期,草原民族对农耕民族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其实就是指的这种防御上的天然优势。 当然,让农耕文化出身的汉军久居漠北固然是不现实的,帝国亦无法象屯垦河南、河西那样,最终消化掉漠北草原。但在强大的经济支撑下,跨越漠北攻击匈奴,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公元前119年,已经将匈奴主力逐往漠北的汉武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攻击漠北。汉武帝做出这个决定的直接原因很简单:既然匈奴人认为汉军不能横穿沙漠作战,那么我们现在出征,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出其不意“是兵法中常用的谋略。虽然调动数十万军队长途奔袭,匈奴方面不可能不得到预警。但匈奴方面并不相信,汉军在横穿沙漠之后,还有余力作战。在他们看来,这无非是送俘虏上门罢了。正因为做出了这样的预判,在面对汉军出击的时候,匈奴方面所做的应对,就是将主力、辎重尽数囤于漠北,以逸待劳的等着羊入虎口。 汉军决定的出征时间是在公元前119年5月,这看起来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在之前的战役中,除了巩固战果的二次攻击会选择在夏季以外,汉军一般总是选择在游牧民族最虚弱的春季发起攻势的。不过实际上,这仍然是一次春季攻势。因为身处高纬度地带漠北地区,此时正处在春季(漠北的春季很短,也就一个多月)。 从规模上看,计划中的漠北之战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战役。直接投入战斗的骑兵达到了十万之数(马匹十四万)。为之转运粮草、延伸补给线的步兵达到了数十万。这些出征的汉军,大致被平分为东西两路,一路由卫青辖制;另一路,则由刚刚在河西立下奇功的霍去病所统领。 看起来,霍去病此时在汉军中的地位,已经能够和卫青平起平坐了。而实际上,此时霍去病的地位,已经高过卫青了。鉴于之前那奇迹般的战果,汉武帝对霍去病战力的信任,几乎到了迷信的地步。在这次攻击中,霍去病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直接攻击单于本部,对匈奴帝国实施斩首行动。为了完成这致命一击,霍去病得到这优先挑选军队的权力。也就是说,从质量上看,霍去病部集中了汉军的精锐。 让霍去病挑选、统率最精锐的汉军,也是霍去病自出道以来,一直享有的特权了。只不过这一次,他的挑选范围和统军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以霍去病此时的威望来说,那些希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将士,也自然会愿意聚集到他的麾下,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马太效应了。 在汉武帝最初所拟定的作战方案中,霍去病原本是负责西路战事的。因为有了漠南之战的基础,汉军已经对远至夫羊句山的线路了然于胸了。此时的汉军,甚至有可能已经在当日的右贤王王庭所在位置(也就是后来的受降城),初步建立据点,并将补给线延伸过去了。也就是说,如果循此线出击的话,霍去病能够更快速的攻至单于所处的色楞格河流域(南部)。至于卫青,他所负责的方向则是东路,也是就左贤王部的势力范围。 正当汉军准备依计划出征时,一件意外打乱了汉军的部署。根据匈奴俘虏的口供(应该是匈奴侦骑),此时的单于并不在本部,而是在东部左贤王的领地。对于一心想斩首单于的汉武帝和霍去病来说,调整计划也就再所难免了。于是霍、卫两军的攻击方向,也随之对调了。 从战术上来看,这东西两路汉军属于完全独立作战的方面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卫青所率领的西路军,以及霍去病所统领的东路军,应该在分别跨越杭爱山、肯特山之后,会师于两山相对的南部缺口处,也就是匈奴单于本部的牧地。至于最终能否见到这个理想当中的会师场面,就要看卫、霍二人的努力了。 我们先来看看卫青部的战役进程。西路汉军的出击地点是大青山之东的“定襄郡”,出征之后的汉军主力一开始,应该是沿阴北草原向西推进,先行扫荡匈奴在这一地事实的残余势力。在汉帝国尚未能在戈壁与阴北草原相接地带,修筑外长城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这片缓冲之地,没有再一次成为匈奴向南渗透的跳板。鉴于此次出征漠北,需要建立贯穿阴北草原的补给线,让自己的侧后方处于安全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 很显然,汉军在阴北草原的扫荡工作,并没有遇到障碍。因为得到消息的匈奴人,已经在那位降将赵信的建议下,将决战的战场预设于漠北了。对于卫青来说,这也不算意外,毕竟匈奴决心以大漠戈壁为屏阻滞汉军,已经是“阳谋”了。然而这种战略层面的阳谋,并不表明两军战术层面就不存在阴谋了。很快,卫青就会发现之前所得到的情报,很可能是匈奴人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因为在北行塞外千里之后他将发现,自己的正面之敌,才真是单于所率领的匈奴主力。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卫青与单于主力决战的战场又在哪里,我们再接着解读
如果是在写小说,那我在行文中将用很肯定的语气,来表明单于前往匈奴左翼的消息,是匈奴方面的阴谋。现在的话,我只能说这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现在匈奴方面最害怕的将领,无异是完全无视对手存在,在草原上比匈奴人还如鱼得水的霍去病。在卫青实际统领的是次一级兵团的情况下,以田忌赛马之策来增加己方的胜算并不需要熟读兵法的人才能想到(道理很浅显了)。 卫青穿越戈壁的线路,并不会是一条新路。汉军没有理由放弃,他们之前在漠南之战中,追击匈奴右贤王时所循的线路。只不过,这一次卫青并不会止步于夫羊句山,而是必须继续北上,最终翻越“燕然山”(杭爱山)进入到色椤格河流域。 以匈奴方面的战略设想来说,理论上他们应该在色楞格河流域,以逸待劳的等待汉军送上门来的。不过通过之前的几场战役,匈奴人意识到,汉、匈两军的战力对比,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此时的汉军已经完全具备在草原上与之对抗上能力,而草原也不再只属于这些住毡房的人了。从技术上看,将汉军放入草原腹地再与之决战,也不是最佳的时机。这意味着,汉军有机会在得到充足的水、草补给后,再与匈奴决战。 在汉人的兵法当中,攻击一支渡河部队的最佳时机,是在“半渡”的时候。即一部分敌军刚刚上岸,尚未布好阵型,而另一部分敌军还中渡河的时候。在中国历史上,未能半渡击敌的宋襄公,还成为了千古笑料(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他是先秦战争中,最后的“贵族”)。不过对于匈奴人来说,蒙古戈壁并不是一条河,而是南北纵深千里的荒漠地带。比起河流来说,戈壁能够给匈奴人更大的,选择战场余地。他们并不需要等部分汉军踏上漠北草原之后,再“半渡”击之,而是可以陈兵于戈壁地带的北部,等待已经被荒漠气候折磨多日的汉军撞到枪口上来。 之所以要做上述分析,是因为这关系到西线战场决战地的定位。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在西线哪里才是草原与戈壁相接的地方。从地理结构上看,戈壁阿尔泰山应该在机会成为一道分割线的。然而这片阿尔泰山脉在东部的延伸山地,本身在海拔和体量上都有些不足,山体之间那些宽阔的断裂带,也让戈壁环境,有了更多的渗透空间。 真正有机会将戈壁环境拒之门外的,是戈壁阿尔泰山北部的“杭爱山”,在汉帝国征战匈奴的记录中,这条与阿尔泰山脉(包括戈壁阿尔泰山)平行的山地,被称之为燕南山。记得在最初解读蒙古高原的时候,我们曾经对杭爱山与阿尔泰山脉之间的地带(唐努乌拉山以南),做了一个地理上的标记——大湖盆地。由于深入内陆,与季风接触面小的原因。这条西北——东南向的低带内中心,并没有形成一条贯穿其间的大河。从南北两侧山地流下的河流,最终只是在两山间的凹陷地带,形成了一个个颇有些体量的大湖。而整个大湖盆地带(包括两侧对应的山坡地带),则是匈奴右翼的核心区。 由于杭爱山主脉,比阿尔泰山脉主脉,向东南方面延伸的稍长一些,而阿尔泰山脉,对应的也延伸出了余脉“戈壁阿尔泰山脉”,因此戈壁阿尔泰山脉与杭爱山之间的低地带,算是大湖盆地的东部延伸。然而由于地理结构和环境原因,这一地区也可以被单独被命名为一个地理单元,就象戈壁阿尔泰山即可以被视为阿尔泰山的余脉,又因为综合环境因素,可以被单列出来一样。 戈壁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的这一区域,我们可以称之为“湖谷”。湖谷地区与大湖盆地之间的地理差异,可以通过水系结构体现出来。在大湖盆地区,阿尔泰山与杭爱山都为低地区的大湖形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在东部的湖谷地带,由于戈壁阿尔泰山在集水上的不给力,整个区域的集水工作,几乎都是由杭爱山东、南麓来完成的。那些从杭爱山上流下来的淡水,总计在湖谷内形成了六条主要河流,每一条河流在谷内的低点,又都对应形成了一个体量不大的湖泊。 从这种单面供水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湖谷地带的环境,应该是越往南部越呈现荒漠地貌;而越靠近杭爱山,植被的覆盖情况就要越好。以“漠北”这个地缘标签来说,我们也可以认为,在湖谷这个位置上,杭爱山就是一条地缘分割线。如果汉军踏入了杭爱山腹地,也就相当于踏上了漠北草原的土地。很显然,无论从单纯军事防御,还是御敌于漠北草原之外的角度考虑,匈奴主力都会陈兵于杭爱山南,等待与汉军的交锋。这意味着,“湖谷”将成为西路汉军,与匈奴单于本部交锋的战场。 事实上,汉军即将面对的,并不仅仅是来自色楞格河流域的单于本部。以湖谷的地缘位置来说,正好是处于匈奴右翼与本部交汇的枢纽位置。而即使只是出于集结重兵以御汉军的角度,匈奴人也不会让右贤王领地内的部落置身事外的。当然,在经受河南、漠南、河西之战的连续打击之后,匈奴右翼的力量已经被严重消弱了。 既然湖谷将要成为汉匈漠北之战的决战战场,那么我们也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地理结构了。刚才我们也说了,整个湖谷整体虽然呈戈壁地貌,但杭爱山还是提供了六条河流。很明显,整个湖谷中最有生机的地方,应该就是这几条河流和它们的终端湖之侧了。而无论是匈奴人还是汉军,要想穿越这一望无际的荒凉地带,都势必会选择沿这几条河谷前行。这就是说,汉匈两军交锋的战场,应该就在这六条河谷当中。那么哪一条河谷,最有可能成为双方遭遇之地呢?我们再接着解读。
说起来,“湖谷”这个名字,总是不由自主的让人联想到湖光山色,深谷幽兰的美景。然而我们前面也说了,这里其实是被大片平坦的戈壁所覆盖。在近代西方探险山的记录中,他们会愿意形象的将之称为“荒凉沙湾”。不管这一地理单元用什么标签,那几条河流无疑都是人类似在此生存、交通的希望所在了。要想了知道卫青会选择哪条河流,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一下,与杭爱山相对应的这段,戈壁阿尔泰山的位置和结构了。因为北上的,将会有几个路口帮助他们进入这片湖泊与戈壁共存的土地。 在向北穿越古尔班赛汗山之后,卫青所率领的西路汉军将到达戈壁阿尔泰山最北部的山体。从高度和与阿尔泰山主脉的地理关系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段东西向的山体,是戈壁阿尔泰山的主脉。而这段山体,在汉匈战争中相当有名,它就是“浚稽山”。“湖谷”大致就是浚稽山与燕然山(杭爱山)之间的这片低地了。就地理结构来看,戈壁阿尔泰山的断块状结构,在浚稽山这里又一次得到了体现。所谓“浚稽山”又可以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即:东浚稽山与西浚稽山。 依照一般的地缘规律来看,两山之间的峡谷总是很容易成就天然道路的。浚稽山也不例外,在后来的汉匈战争中,东西浚稽山之间曾经多次为汉军所穿行。如果山口之北,恰好能对接一条自杭爱山麓南下的河流,那么这条河谷无疑将会有很重要的军事、交通价值了。 北出浚稽山中的汉军,很快就能在他们的西侧看到一片芦苇丛生的湖沼之地。在清帝国又一次代表中央之国站上这片土地时,这个终端湖被标注为“鄂罗克泊”,为之蓄水的河流而则被称之为“推河”。推河现在的译名是“图音河”,在汉史中,它的名字是“姑且水”。 仅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姑且水成为此单于主力阻击卫青部的选择,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在二十九年之后,汉武帝派他的另一个外戚——李广利领军远征漠北时。当时的匈奴君长单于就曾经同样将人口、辎重撤至色楞格河流域,以主力陈于燕然山南,姑且水畔等待与汉军决战。 然而姑且水并非唯一,能够纵穿湖谷,抵达浚稽山麓的河流。最起码还有两条河流,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交通价值。以浚稽山为参照部定位的话,姑且水就相当于对接浚稽山中部山口的河流。那么在浚稽山的两侧,如果有河流对接的话,理论上也应该有机会成就天然道路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汉军沿浚稽山麓继续向西,行至浚稽山与阿尔泰山主脉之间时,他们将会看到湖谷当中最大的一个湖泊——邦察干湖(清称“察汉泊”)。这个湖泊在西汉并没有出现在战争史,但在东汉时期,却以“私渠比鞮海”之名,出现在灭北匈奴之战的。与之相对应的河流,则是发源于杭爱山中部的“拜达里格河”(汉称“匈奴河”)。 与浚稽山东西相对的这段,阿尔泰山脉东部山体,在汉匈战争中被称之为“涿邪山”,两山之间的山口则被叫作“涿邪径”。也就是说,如果卫青部是从涿邪径进入湖谷的话,他们将沿着匈奴河水北上至燕然山“最厚”的中部,然后再寻路进入色楞格河流域。 尽管匈奴河后来也曾经多次出现在汉匈战场上,但以卫青部此次出征的目标来看,他并没有必要如此深入湖谷腹地,沿姑且水北上合乎他最终与霍去病部,会师于色楞格河流域的目标。不过,姑且水就一定是卫青最好的选择吗?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沿夫羊句山北上的汉军,并不需要进入浚稽山区,就有机会在他们的北方,找到一条能够把他们带到燕然山东的河流。而这条叫作翁金河的河流,才是最有可能成为卫青与匈奴单于决战的战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