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第二次天山之战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鉴于汉、匈之间拥有漫长的边境线,游牧民族本身又行踪不定,汉军但凡大规模出击,都会采取数路出击的形式。然而公元前90年(4月)的这一次出击,与以往的战役在路线上却有很大不同。简单点说,就是汉军此次攻击的方向,完全在原来匈奴右翼的势力范围内了。 这当然也与匈奴本身的战略调整有关了。之前我们已分析过了,由于乌桓成为汉、匈之间的缓冲者,匈奴方面已经将左、中、右三路的防区向西做了大幅调整。受降城——车师一线,成为了汉匈争夺的主战场。而被匈奴人称之为“天山”的博格达山南北,则升级成为了帝国的西部战区。由于在九年前的天山之战中(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领的三万汉骑,在撤退中险些遭遇全军覆没的命运。因此这一次,帝国也为第二次天山之战,准备了更多的兵力(四万骑,重合侯马通领军),由河西走廊出塞(酒泉)以雪前耻。 博格达山及其周边地区,曾经在西域部分,被我们划定出了一个包含十五个西域小国,介于匈奴、乌孙、汉帝国三方势力交汇地带的“博格达地缘圈”。再次对其用兵,自然不仅仅是一个面子的问题了。尽管在天山之战中,车师国的态度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对于失败的战例,一般都不会大书特书细节的),但在匈奴人包抄汉军后路的过程中,这个吐鲁番盆地绿洲的控制者,最起码没有帮助汉军预警。而在此战之后,车师很显然会更加坚定的成为匈奴人的盟友(虽然表面上也不会得罪汉朝)。 不管在第一次天山之战中,车师人有没有直接帮助匈奴人切断汉军归路,吸取经验教训的汉帝国,都不愿意再次冒险了。在主力汉军出击之前的一个月(三月),西路汉军通过外交手段,征调了楼兰、尉犁、危须等六个西域国家之兵,又一次的攻击了吐鲁番盆地的“车师”,并使得这个枢纽国家重新又倒向了汉朝。 比起当日消耗巨大的远征大宛之举,用这种“以夷制夷”的方式来控制西域,显然更有利于汉朝。在两汉经营西域的历史中,政治、外交手段从来都是发挥了主要作用的,象大宛之战那样的案例,只能算是异数了。事实上,就连率领六国之兵进攻车师的将领,也是匈奴方面投降过来的一个部落首领(介和王成娩)。在后来汉、匈争夺西域的历史中(包括东汉时期),类似战例也比比皆是。 以夷制夷之法,虽然能够节约帝国的军事成本,但主战场上的胜利,还是要靠汉军自己争取的。然而当四万汉军穿越车师古道抵达博格达山之北后,匈奴方面便知趣的退军了。也就是说在西部战区,汉匈双方实际并未接战。对于希望以斩获换封赏的汉军来说,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匈奴方面应该是沿博格达山北麓,一路向东退入巴里坤草原。也许汉军尝试过追击,不过如果匈奴方面不想接战的话,他们可以继续西北方向穿越今天中蒙边境的“阿济山”(蒙古境内),回到阿尔泰山及大湖盆地。至于汉军,却并没有由此方向深入漠北的经验。在远离帝国核心区,且无农业绿洲的支撑下,驻军天山北麓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从战略上来看,能够通过此一战,将车师控制在手,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如果汉军一定要进入大湖盆地,攻击匈奴右翼的根基之地的话,由居延塞或光禄塞出塞,向北经浚稽山——涿邪山之间的“涿邪径”,进入燕然山之南是最为可取的路线。通过之前的若干战役,由此方向穿越戈壁阿尔泰山的线路,汉军已是了然于胸了。负责由上述线路出击的汉军兵力为三万(领军者为“御史大夫秺侯商丘成),在此次战役的攻击序列中居于其中,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中路军”。 由于河西走廊的机动兵力,都被集中到了西路军,因此中路军是从河套方向出塞的。他们的集结地是河套平原之南,横跨黄河两岸的“西河郡”。这也意味着,为了这场战役,帝国将那些储备在二线的兵力,也征调至了一线战场上。与未能与匈奴接战的西路军相比,中路军的“运气”要好的多,因为他们遇到上了匈奴右翼的主力,并与之展开了数场战斗。当然,这是不是“运气”,还是要看最后的结果。要是象李陵上次那样,那就是晦气了。只是历史仿佛开了一个玩笑,因为在浚稽山北,带领三万匈奴骑兵阻击汉军的,正是上一次率领汉军在此苦战的李陵!
可以肯定的是,初入匈奴的李陵,是决不肯为匈奴领军对抗汉军,其态度转变的直接原因,相信很多朋友也已经知晓了,那就是汉武帝诛灭其族。从这一点来看,最应为李陵叛汉承担责任的,应该是这位雄才大略的武皇帝了。其实整个李陵事件,从一开始就是由一系列错误和误会所引发的。在最初的震怒(李陵没有杀生成仁)后,汉武帝也意识到,李陵以5000步军出战匈奴,能做到此种地步已是极致了。他甚至承认,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怀疑李陵有怯战之心)没有坚持让路博德前去接应的话,事情的结果也不至如此。 为了对自己的过失有所补救,在李陵兵败一年多后,汉武帝下诏嘉奖、赏赐了那四百多,在浚稽山之战中突围而归的汉军。另外,由李广利领衔的第二次漠北之战,除了战略上压制匈奴的反攻势头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机接李陵归汉。直接领受这项任务的,是负责从东路攻击的公孙敖。不过结果我们在前面也写过了,东路军并没有突破匈奴左贤王部的阻击,最终落败而归。 实际上,即使公孙敖也能够攻入漠北,也很难有机会找到李陵,毕竟匈奴有足够的纵深,将这位尚有归汉之心的将军藏起来。如果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的话,相信李陵日后还是有机会归汉的(或如赵破奴般寻机出逃,或如苏武般通过外交手段索回)。然而一个错误的信息,却让这一切成为了泡影。由于肩负寻找李陵任务,从俘虏口中收集相关信息,也成为了公孙敖战时的工作。他战后向汉武帝所陈述的报告是:俘虏言李陵教单于用兵以防备汉军,因此臣无所获。 最终的事实证明,帮助匈奴训练军队的,是另一名归降匈奴的,原来驻守长城的汉军校尉“李绪”。很难说,这个消息是不是匈奴方面有使用的反间计。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将战事不利的原因,归结于李陵投降匈奴(使匈奴战力增强),却为东路汉军,甚至整个第二次漠北之战的不利,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其结果就是,震怒之下的汉武帝诛灭了李陵全族。 在这种情况下,李陵的归汉之路被完全堵死了。反过来,匈奴方面也认为,可以让这名强悍的汉将真正为己所用了。因此在公元前90年,李陵回到了浚稽山,成为了中路汉军的阻击者。不过匈奴方面还是不能完全相信这位看起来,除了为匈奴效命别无出路的降将。这三万匈奴骑兵并非完全由李陵统帅,而是另有匈奴大将与之联合指挥。换句话说,此一役更象是匈奴方面迫使李陵交出的投名状。 匈奴方面之所以要这个投名状,是因为之前的种种,更多是汉武帝单方面的过失(也通过使者得知了真相)。如果汉庭后来能够直面错误的话,李陵并不排除还会归汉。有鉴于此,李陵此战中应该并没有真正的指挥权,至多只是在战术上,给予匈奴军一些指导。至于是否出工不出力,在缺乏史料记载的情况下,我们更多只能从结果上判断了。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额外对李陵此时在匈奴中的政治地位,做一个解读了。在之前的内容中曾经提到,李陵没入匈奴后,单于不仅将女儿与之为妻,甚至封其为“右贤王”。细细想来,当日采信此种说法的原因,主要还是在潜意识里对李陵的同情(希望突显李陵的价值)。如果纯粹从客观线索来判断的话,李陵没入匈奴之后,所受封的应该是为其专门设置的“右校王”(匈奴原无此职)。 不管李陵做了个什么“王”,此时他都不得不站在汉军的对面了。更为戏剧性的匈双方接点的地点,并非是与涿邪径相接的匈奴水(拜达里格河)一带,而就是是李陵当年与匈奴接战的地点:东、西浚稽山之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中路军的战役任务实际上与李陵当年是一样的。在没有遭遇匈奴人的情况下,应该是南穿浚稽山后,沿故龙城道返回受降城。不过,在匈奴三万骑兵追至浚稽山并包围之后,汉军不得不改变方向,沿浚稽山北向夫羊句山北麓方向退却。在向夫羊句山方向突围的过程中,汉、匈两军反复交战了九天,最终在横穿整个湖谷,抵达蒲奴水(翁金河)之后,匈奴方面撤军而去。 匈奴方面之所以在此时退军,表面原因是因为中路军作战顽强,对匈奴人造成了大量的杀伤,但这却并非是主要因素。我们知道,当日李陵同样在浚稽山让匈奴人尝到了苦头,却始终未能摆脱匈奴人的追击(包括赵破奴军也是)。换句话说,如果汉军又是孤军深入的话,匈奴人完全可以战至光禄塞北再行退兵。 让匈奴方面不得不退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汉军真正的主力此时已经深入漠北草原腹地了。李陵及其所属的右翼骑兵,不得不回防色楞格河流域。在我们一开始便交待汉军是三路出击的情况下,大家很自然的想到这支汉军主力,应该是东路军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不过这支军队深入漠北却是一个计划外的事件。 作为此次战役的主力,东路军的兵力相当于西、中两路汉军的总和,也就是七万人。统帅这支汉军的,毫无疑问的是汉武帝心目中的第一大将——李广利了。与中路军的出击方向有所不同的是,出受降城之后的李广利军,计划是穿越夫羊句山,沿蒲奴水方向攻击前进。其目地的,最多应止于哈拉和林河谷的西单于庭(龙城)。然而在李广利刚刚领军出塞之后,一场始料未及的变故发生了。 这场变故并非发生于军事战场,而是在后方的长安城里。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自行百度“江充巫蛊案”的词条。简单点说,这是一场因政治斗争而引发的人祸。其对前线汉军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在于,李广利的妻、子因受此案牵连被收监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身处前线的李广利,此时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 如果此时李广利的家属,象当日李陵的家人一样被族灭了,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就此没入匈奴了。然而性命暂保的现状,却让李广利看到了一丝希望:如果此战得大功而归的话,当有机会将功折罪。实际上李广利在获知后方有乱的消息之时,东路军已经初战告捷了。两千受命为先锋的属国之兵(之前投降的匈奴部落),在穿越夫羊句山之时,打败了五千前来阻击的匈奴骑兵(匈奴损失数百人)。 夫羊句山战斗的胜利,无疑又可作为“以夷制夷”之策的典型案例。问题是,李广利此时,肯定已经无暇去做这些总结了。因为要想从一场牵扯到政治阴谋的案件中脱身,仅仅依靠几百匈奴人的首级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更大的功绩,就必须更加深入匈奴境内,寻其主力决战。至于结果如何,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