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的逻辑体系
立体几何的逻辑体系
笔者曾与多位高三老师交流,他们都反馈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在高一时立体几何学得真差劲!什么公理、定理全忘光了;平行?垂直?几何法根本不会证……仔细想想,这也不能全怪学生。
现在的中学教材(《必修2》)徒有公理化体系之表——诸如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诸如定理、推论,像模像样;而无公理化体系之里——仅依靠几何直观给出定理就算完事,不(很少)谈证明,直接运用。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老师上课时也不(很少)讲证明,学生的证明能力随之下降,凡事都靠直觉。直觉可以给我们提供思路,指引方向,却无法替代证明。
试想,
数学如果没有了证明,就像一台汽车没有了发动机,就会缺乏动力,无法展现理性的逻辑;
数学没有了逻辑,就没有了力量;
没有了力量,就没有了美感;
没有了美感,数学将会索然无味。
另外,有些学生的平面几何功底薄弱,空间想象能力欠缺;而且《必修2》通常是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一年中的最后一段时间)讲授,受课时所限,此部分内容讲解较快。这些或许也是其中的原因。
在紧赶慢赶中学完《必修2》,学生对定理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搭建不起自己的知识体系,逻辑混乱,证明能力低下。
特别是在《选修2-1》(高二上学期)学习过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后,更是把纯粹的几何证明忘得一干二净。
到高三开始一轮复习时,产生的局面就是:学生虽学过立体几何,却不大记得究竟学了些啥,没有太多收获,更谈不上去体会逻辑的美感,证明的力量,公理化的精神了。
于是,笔者决心梳理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的逻辑体系,将其中的定理、推论、例题一板一眼地全部给出证明。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暂列写作计划如下:
第一讲 四公理、三推论
第二讲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第三讲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第四讲 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
第五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第六讲 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第七讲 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第八讲 结语
梳理立体几何的逻辑体系,首先是希望引起高中老师的注意,期待你们看罢此文,在立体几何的课堂上能多讲“证明”,进而要求学生也“严格证明”,慢慢养成“证明的习惯”,使“证明的能力”不至于很差;同时也希望初中老师能多讲些平面几何,多少培养一下“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初中就有“立体几何的意识”。
正式开始之前作如下约定:
(1)我们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点,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直线,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平面。
(2)凡是说到两个(点,直线,平面),我们均指两个不同的点,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3)本文梳理的逻辑体系并不注重独立性,至于相容性和完备性则尽量做到。
(4)每个定理后面所配例题都是较基础,极经典的,主要是帮助大家梳理框架,搭建体系,故有意避开了偏、难、怪的习题。
好了,不再啰嗦。亲爱的读者,我们开始吧!
优质分享
为了把更多更好的资料分享给需要的老师和学生,“解忧高中数学杂货店”正式与“高中数学之窗”、“乐学数韵”、“直播课堂”、“金爸爸教你学数学”、“海哥教你学数学”、“快乐数学邦”、“讲个题”、“数学e点通”形成高中数学公众号联盟。欢迎其他的高中数学公众号一起加入本联盟!
欢迎点击上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