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等奖+1!他们用科创成果守护绿水青山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 2024-06-27

2023年3月25日至26日

第十二届“华港杯”

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

在暨南大学举行

在这场由省内外417支队伍1000余人

参加的重大赛事中


我校“谦益若水”科创团队

一路过关斩将

先后取得无机非金属

赛区冠军和总决赛冠军!



“谦益若水”科创团队主创成员为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蔡璇英、方谦和罗泳翔,指导老师为我校大湾区环境研究院胡春教授吕来教授。三位同学自大一开始,就在吕来教授引导下开展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科创研究。经过4年不断努力,团队累计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获批专项资金资助5项(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2项),斩获“挑战杯”广东省特等奖、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特等奖等荣誉。

第十二届“华港杯”

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颁奖仪式

“谦益若水”科创团队成员做答辩展示



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

推动水净化技术发展



水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过程中存在的高能耗问题一直是限制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关键难题。针对这一难点,“谦益若水”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长期致力于突破经典高级氧化反应原理的新型低能耗水处理体系构建与污染物多途径利用与降解机理研究。


团队成员介绍到:“我们的工作是在老师提出的“双反应中心(DRCs)”水处理概念基础上开展有关的创新实践工作,通过对材料进行表面调控,引发表面电子非均匀性分布,产生具有表面贫富电子微区的双反应中心,实现微量过氧化物诱导氧活化激发无金属双反应中心用于废水高效净化,反应体系能有效驱动污染物供电子资源化利用,达到降低能耗和提升效率的目的。”


“谦益若水”团队作品致力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项目作品机理创新且具有应用前景,有助于推动水净化技术朝着低能耗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科创团队还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将畜禽粪便处理与实验室材料合成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在科研创新全过程贯彻节能、减排、增效理念的工作。指导老师吕来教授谈道:“在胡老师带领下,我们大团队坚持了很多年,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理论,也突破了技术瓶颈。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务实创新为使命,重点致力于实际问题解决和技术创新应用,助力国家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在‘双碳’愿景下的高质量发展。


“谦益若水”科创团队



沉稳钻研探索未知

交叉融合挖掘真知



谈及科创过程中的难忘经历,“谦益若水”团队成员表示:“在这四年里,我们团队成员彼此关心、密切合作、共同进步。在成果的背后不仅有老师和师兄师姐耐心的指导,也有团队成员常常在讨论数据、打磨申报书与PPT过程中的互相激发,和一起经历早起到实验室预约仪器、晚上11点才结束实验的奋斗时光。学习和参与科创的过程深深影响了我,也激励我们在未来继续探索未知,积极寻求相关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


项目刚开始探索材料合成时,团队经历了一个低谷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材料进行了多次合成与活性评价之后,依然没有得到特定的目标材料,这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他们是不小的打击。后来他们通过跟老师和师兄师姐反复讨论来重新制定合成方案,经过几轮尝试,终于得到了目标材料。“这一次经历让我们深刻的理解到不断探索、不断排除错误选项就是科研的常态。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沉下心来,仔细地分析问题本身,多向老师和师兄师姐请教,在交流与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


吕来教授回忆起团队成员们无数次深夜在实验室专心测样、见缝插针找他讨论实验数据、齐心协力准备比赛材料、反复在会议室练习汇报答辩的一幕幕场景,内心十分触动。团队成员们发自内心喜欢“科创”,就会努力把它做到极致,“‘谦益若水’团队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正如我给他们取的这个队名,一直像水一样谦逊低调,涓涓之水,终汇成海。”


蔡璇英同学代表“谦益若水”团队

发表特等奖获奖感言



努力回甘启迪成长

薪火相传后浪更强



谈及团队荣获特等奖荣誉,“谦益若水”团队成员表示:“公布成果的那一刻,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经历了四年的科研训练,这份荣誉的取得是对过去我们所做工作的肯定,十分感谢过程中师长的指导与点滴收获。”


成绩终将属于过去,却也燃起了他们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进的热情。比赛重在过程中的成长,而它的结果或许意味着,在他们四年学习的结尾处添上了精彩的一笔。“面对未来,不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读研深造,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人生奋斗刚刚开始,愿我们不断创新,把课题做好,在不同领域里做出更多有益的工作。”


主动和踏实是“谦益若水”科创团队成功背后的重要因素。谈及在科创赛道的建议,团队表示首先是要团结协作,注重细节。良好的团队分工是团队取得成果的基础。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在保障好个人基础学业前提下,可以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探究,在过程中更多地学习研究思路与实验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其次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科研的过程中难以避免遇到各种挫折与挑战,但团队始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集思广益,各尽其能,积极向老师与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请教,共同解决难题、克服困难,有计划地推进实验进程,在实验中收获知识,养成发现与梳理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


最后是带领与传承。“我们团队能够获得一系列成果,离不开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不仅是研究生师兄师姐,高年级成员对低年级成员的带领和科研工作的传承性十分重要。我们团队的本科生团队建设一直是有传承性的,从‘沧浪水清’到‘尽微尚水’,再到‘谦益若水’,一个个团队的接力才使我们获得这样的成绩。”正是因为有师兄师姐的带领,才更加充分地激发出他们科研的兴趣,从对课题的生疏到自信地在评委面前答辩展示;从一开始跟着师兄师姐学习实验技能,到能够负责课题,传承科研工作,进而肩负起环境人的使命。“希望学弟学妹们未来在广州大学的这个广阔平台上不断努力,能够取得优异科创成绩。”

吕来老师指导“谦益若水”团队进行实验

指导老师吕来教授表示:“无论是2016级韩沐恩和2017级梁峻榕等同学组成的“沧浪水清”团队,2018级李晨薇、吴飞云等同学组成的“尽微尚水”团队,还是2019级方谦、蔡璇英、罗泳翔组成的“谦益若水”团队,每一届都在广大留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经历。他们从基础创新到实践应用,从参加省赛到征战国赛,一直在传承和履行环境学子的时代使命。他们不仅为学校拿下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而且还促进了“低能耗水净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你做三四月的事情,

在七八月自有答案”


谦益若水 乘风破浪

勤勉钻研 奋斗创新


期待未来有更多广大学子

携科创成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文案编辑|王庆伟

图文校对|刘姗姗

微信编辑|王璇璇 蒋廷瀚

责任编辑|张芳 李婉岚 胡薰匀 陈俊宇 


若需转载 欢迎联络

GZHU1927@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