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希腊哲学家轶事趣闻

2017-05-30 佚名 思庐哲学


泰勒斯  Thales, B.C.625---B.C.547

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古希腊七贤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而他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


泰勒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根据这一学说,连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生物。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毕达哥拉斯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这一说法在当时非常流行。

 

传说与轶事

 

1.泰勒斯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商旅生活使他了解到各地的人情风俗,开阔了眼界。他用骡子运过盐,某次,一头骡子滑到在溪中,盐被溶解掉了一部分,负担减轻了不少,于是这头骡子每过溪水就打一个滚。泰勒斯为了改变这头牲畜的恶习,让它改驮海绵,吸水之后,重量倍增,这头骡子再也不敢偷懒了。

 

关于经商还有另一则故事,泰勒斯利用各方面的知识,预见橄榄必然获得大丰收,于是就垄断了这一地区的榨油机,事情果然按照他预料的方向发展,他按自定的价格出租榨油机,获得巨额财富。不过他这样做并不是想成为富翁,而是想回答有些人对他的讥讽: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为什么不去发财呢?他用事实证明,研究天文学比发财致富更困难。

 

2.据记载,有一次,泰勒斯仰观天象,一不小心跌进井里,他的女仆把他拉出来后说:“您只顾仰望天空,怎么能看到脚下的土地?”泰勒斯听到了这样富有哲理的话,大为惊叹。

 

3.泰勒斯言谈幽默并非常有哲理。他对于“怎样才能过着有哲理和正直的生活?”的回答是:“不要做你讨厌别人做的事情。”这和中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问:“你见过最奇怪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是:“长寿的暴君。”又一个问题:“你做出一项天文学的发现,想得到些什么?”回答是:“当你告诉别人时,不说它是你的发现,而说是我的发现,这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4.普卢塔克记载,梭伦曾到米利都去探望泰勒斯,问他为什么一直不结婚?泰勒斯当时没有回答。几天之后,一个陌生人来到梭伦面前,说他前一天去过雅典,梭伦向他打听那里的新闻。那人说:有一个青年的葬礼轰动了全城,他的父亲是一个显贵的人物,儿子死的时候不在家,因为他很早就出外游历去了。梭伦听了大惊失色,连忙打听这个青年的姓名,那人说他记不清了,不过他好象很聪明,很正直。当惊慌失色的梭伦就要猜出是他的儿子出了事时,泰勒斯笑着劝他说,这就是我不肯娶妻生子的原因啊!这种事,连你这么坚强的人都受不了。不过,这消息是虚构的,不必太介意。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B.C.580~B.C.500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唯心主义学派的创始人,首先提出物质运动应该符合数学规律。

 

“万物皆数”

 

重视数学,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研究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使用而是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在毕达哥拉斯派看来,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把数理解为自然物体的形式和形象,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源。因为有了数,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

 

他还认为十是最完美的数,所以天上运动的发光体必然有十个。

 

伦理观

 

为官要公正:“一定要公正。不公正,就破坏了秩序,破坏了和谐,这是最大的恶。起誓是很严重的行为,不到关键时刻不要随便起誓,可是每个官员应能立下保证,保证自己不说谎话。”

 

治家:对儿女的爱是不能指望有回报的,但做父亲的应当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获得子女由衷的敬爱。父母的爱是神圣的,作子女的应当珍惜。子女应是父母的朋友,兄弟姐妹之间也应该彼此互敬互爱。当提到夫妻关系时,他说彼此尊重是最重要的,双方都应忠实于配偶。

 

自律:自律是对人个性的一种考验,对儿童、少年、老人、妇女来说,能自律是一种美德,但对年轻人来说,则是必要。自律使你身体健康,心灵洁净,意志坚强。

 

教育的特性:“你能通过学习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但教授你的人却不会因此失去了知识。这就是教育的特性。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好的禀赋可以从遗传中获得,如健康的身体,娇好的容颜,勇武的个性;有的东西很宝贵,但一经授予他人就不再归你所有,如财富,如权力。而比这一切都宝贵的是知识,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能得到而又不会损害他人,并可能改变你的天性。”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B.C.540-480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列宁称之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有比较才有鉴别

 

赫拉克利特曾这样说道:“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象一只猴子,而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走下同一条河的人,经常遇到新的水流。”赫拉克利特这句名言描绘了世界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的画面,也成为西方哲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克拉底鲁(约公元前五世纪)则走向了极端,提出了“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命题,完全否认了事物在变化之中的相对静止状态。“这位克拉底鲁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弄成了诡辩”(列宁)。

 

牛的幸福观

 

赫拉克利特曾诙谐地说道:“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色诺芬尼 Xenophanes,B.C.565—B.C.473

古希腊诗人、哲学家,埃利亚派的先驱。据说他是巴门尼德的老师。

 

如果马和狮子也能造神的话

 

色诺芬尼为巴门尼德哲学和埃利亚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嘲笑人们把神描绘成人的样子,并抨击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赫西俄德把人类的种种丑行和罪恶强加到神的身上。他说道,如果马和狮子也能够塑造神的话,那么它们就会造出马形和狮形的神来。

 

普罗泰哥拉   Protagoras,B.C.481—B.C.411

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论国家》、《论真理》、《论神》等。    

 

万物之尺度

 

普罗泰戈拉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在哲学上,主观唯心主义论者把它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哲学家蒙田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他说:“他给我们编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把人当做物的尺度,却从来不曾量量他自己。”

 

半费之讼

 

收爱瓦特尔做弟子。二人订下合同,一半学费学业结束时交,另一半学费在爱瓦特尔第一次出庭胜诉时交。爱瓦特尔学成后一直未出庭。普罗泰哥拉向法庭起诉了他的学生,并称:“如果我胜诉,爱瓦特尔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败诉;爱瓦特尔就必须按合同交付另一半学费;无论我胜诉还是败诉,总之,爱瓦特尔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爱瓦特尔稍加思索后回答道:“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那么根据合同,我也不必交付学费,无论我胜诉还是败诉,总之,我不用付另一半学费! ”

 

苏格拉底 Socrates,B.C.469-B.C.399

Plato的老师

 

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求知如呼吸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教择偶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双倍学费

 

有一个年轻人向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他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苏格拉底表示,可以考虑收他为学生,但要求他缴纳双倍的学费。

 

那年轻人很惊诧:“为什么要加倍呢?”

 

苏格拉底说:“我除了要教你怎么演讲外,还要给你上一门课:怎么闭嘴。”

 

好事与坏事

 

苏格拉底把问一位自以为是聪明的人:“你知道什么东西是好,什么东西是坏吧?” 
聪明人不屑地说:“这是个连奴隶都知道的问题。” 
“那么你说,健康和疾病,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健康是好事,疾病是坏事。”
“可是,健康的人要参加军队,上前线和斯巴达人打仗,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而体弱多病的人却可以留在城中,保全性命,活得有滋有味。现在,你还能肯定孰好孰坏吗?”
“不能了,苏格拉底先生。可是,我总觉得,像美貌、健康、财富这些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事情总不能说是坏事吧!
“看看你的身边,有多少人因为美貌而堕落,有多少人自恃孔武有力却终因力所不逮的事情而拖累,有多少人因为富有而遭到别人的暗算。这些事情,你不会不知道吧?” 
 “苏格拉底先生,看来,我确实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好,什么事情是坏,请你告诉我吧。” 
  就这样,苏格拉底将别人的正确思想催生了出来。

 

谁最聪明

 

有人问德尔菲神庙里的神灵: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喻答道:凡人之中,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当苏格拉底得知这一消息时,他半信半疑,自己虽然聪明,但如何断定就是最聪明的人呢?他想了一个办法,去拜访雅典那些公认的聪明人,试探他们的智慧。

 

他找到了雅典城中一些公认的聪明人,他们中有政客、诗人、工匠等不同类型的人。经过一番问答,他觉得十分遗憾,这些人确实都很聪明,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像那位造盔甲的工匠,能造出非常合身的盔甲,技艺出神入化。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仅有一技之长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苏格拉底觉得,自己的知识并不比他们更多,惟一比他们强的就是知道自己所知有限。看来,神喻是不错的。人贵有自知之明。

 

苏格拉底之死

 

B.C.399的一天,苏格拉底路过市场时,发现一张裁决书贴在政府的布告栏上,引来许多驻足观看。裁决书上写着:苏格拉底的罪状,第一项,不敬雅典正神,自创邪教迷惑众生。第二项,散布邪说败坏青年。应得之罪是死刑。

 

苏格拉底知道有人在陷害他,但他还是坦然地接受了法庭的审判。由于苏格拉底雄辩的口才,更由于他原本无辜,一番法庭辩论之后,陪审团中的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将他释放,法官们似乎也接受了这种意见。最后,法庭提出了一种折衷的办法,让他交出30米纳的罚金,这案子就算了结。可是,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错,为什么要交罚金呢?再说,这个数额他根本就交不起,因为30米纳相当于当时雅典财政收入的四千分之一。

 

后来,法庭又作出让步,提出罚金不交也就算了,只要苏格拉底承认自己错了,保证今后不再在大街上“妖言惑众”,就可得到豁免。苏格拉底当庭表示:“这绝对办不到。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微弱的心声还在让我继续前进,把通向理智的道路指给人们,我就要继续拉住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绝不考虑后果。”

 

最后,在法庭宣判他为死刑时,苏格拉底从容地说:“我将服从上帝,而不是你们。”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尊重的是一些更高的原则,而不是一宗错误的审判。(舍生取义)                             


追  求

 

美格拉底是苏格拉底的同乡,也是他的同学。他们都一样喜欢读书,一样喜欢研究哲学。所不同的是,美格拉底一本接一本地不断出书,苏格拉底却一本书也没有出。

 

美格拉底不禁有些飘飘然,每次见到苏格拉底,总是把两眼望到天上。苏格拉底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却用鼻子哼一声算作回答。 

 

苏格拉底的学生实在看不过眼去,对苏格拉底说:"美格拉底已经出了几十本书,堆起来有大半人高了。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学说写出来呢?你的学问比他大得多啊!"

 

苏格拉底说:“我们追求的不一样,他追求的是出了多少书,我追求的是真理。”

 

时间就像一把淘金的筛子。许多年以后,苏格拉底的思想仍被人们不断研究着,而美格拉底的书却一本也没有传下来。

 

小鸟

 

苏格拉底十分喜欢小鸟。闲暇的时候,他常常站在树林里,饶有兴致地倾听小鸟的歌唱和私语,入醉入痴地欣赏小鸟的跳动和飞翔。

 

有人送给苏格拉底一只小鸟。这鸟儿美丽极了,红红的小嘴,翠绿的羽毛,长长的尾巴,苏格拉底爱不释手。

 

他买了一个非常精致的鸟笼,在笼里放上精美的鸟食和清沏的泉水,把小鸟放了进去。但是,小鸟却不吃也不喝,在鸟笼里面拚命地乱撞,一会儿扑到笼子的顶端,一会儿扑到笼子的底部,一会儿从左边撞向右边,一会儿又从右边撞向左面……一刻也不肯停息。

 

苏格拉底听人说,小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总是要折腾一阵子的。最好的办法是用一块布把鸟笼遮严,让小鸟慢慢地安静下来。

 

苏格拉底照这个法子做了。不一会儿,鸟笼里果然平静下来。他满意地笑了笑,决定今天不再打扰这个小宝贝,让它好好地休息休息。

 

第二天早上,苏格拉底多想听到小鸟的啾鸣啊,但是没有。他忐忑不安地取下鸟笼上的布。笼子里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只见小鸟匍匐在笼子的一角,闭着眼,低着头,一动也不动,脊背上鼓出一个发亮的大包,就像背着一个袖珍气球--这个"气球"是小鸟生气气出来的。

 

苏格拉底心中一阵颤栗,打开鸟门,把小鸟从笼中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来到树林边,伸开了手掌。

 

小鸟开始犹豫了一会儿,接着,它抬头望了望天空,又望了望苏格拉底,"嗖"一下飞走了。

 

苏格拉底依旧爱鸟,但从此以后不再养鸟。

 

奥妙

 

苏格拉底五十岁,头顶已变成了不毛之地,额头上沟沟壑壑布满了皱纹,再加上深陷的眼窝,看上去至少有六十岁。然而,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却疯狂地爱上了他,并且最终成了他的妻子。

 

一个老气横秋,一个鲜嫩欲滴;一个像秋霜打过的衰草,一个如含苞欲放的鲜花。对这桩"不般配"的婚姻,许多人都大惑不解。 

 

有个人终于忍不住了,向苏格拉底剌探成功的奥妙:"先生,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小姑娘追到手的?"

 

苏格拉底说:"我实在没有功夫研究这个问题,我只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

 

那人不相信,继续穷追不舍:"这么漂亮的姑娘,你不追她,她怎么会爱上你呢?"

 

苏格拉底抬头望望天空,说:"请看看天上的月亮吧,你愈是拚命地追她,她愈是不让你追上;而当你一心一意地赶自己的路的时候,她却会紧紧地跟着你。"

 

落水

 

一次,苏格拉底淌水过河,一不小心,跌入了一个深坑里。他不会游泳,只好在水中一边拚命地挣扎,一边大喊"救命!"

 

这时,一个人正在河边钓鱼,他听到呼救声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收起钓鱼竿,起身就走。

 

后来,多亏苏格拉底的学生及时赶到,才救了他一条命。

 

人们七手八脚地帮苏格拉底换掉湿衣服,异口同声地遣责那个见死不救的钓鱼人道德太低下。

 

过了不久,那个钓鱼人淌水过河,一不小心,也跌入了深坑里。这人同样不会游泳,只好一边拚命挣扎,一边大呼"救命!"

 

这天,苏格拉底恰巧正和他的学生在河边散步,听到呼救声就飞步跑了过去,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把那人救了上来。

 

等看清救上来的人的面孔,苏格拉底的学生都后悔了,说:"如果知道落水的他,我们无论如何是不会救他的!"

 

苏格拉底为落水人换掉湿衣服,平静地说:"不,救他,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名气

 

苏格拉底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新宰相到任后,名气更大,没用多久,全国的大人小孩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一天,宰相把苏格拉底召了去,得意地对他说:"人们都说你的名气大,可是你却不如我啊!你出名用了几十年,我出名才用了几个月。现在,我的名气已经远远超过你了!

 

苏格拉底说:"如果再过一百年呢?"

 

宰相自信地说:"那时我的名气会更大!"

 

苏格拉底笑了笑,不再争辩。

 

一百年后,苏格拉底和宰相在天堂里见面了。

 

宰相有些羞涩地对方格拉底说:"真奇怪,我死后名气越来越小,如今,连本国的人都把我的名字忘记了;而你死后名气却越来越大,如今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你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苏格拉底说:“这很简单。你的名字是跟官位联系在一起的;我的名字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的。

 

贫穷的人

 

一个人身无分文,穷困潦倒,成天无所事事,东逛西游,靠别人施舍过日子。

 

眼看冬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已开始穿棉衣了,这汉子还穿着一身又脏又破的单衣,蜷缩在别人的屋檐下,冷得浑身直打哆嗦。

 

苏格拉底对他说:"看上去你顶多不过二十岁,身体这么结实,好像也没有什么病,为什么不去找点事干呢?"

 

汉子说:"我也想干点事,可是没有本钱啊!"

 

苏格拉底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叠钱,塞到他手里说:"去吧,好好干!"

 

汉子千恩万谢,拿着钱走了。

 

过了一些日子,那人又回到了屋檐下,身上还是那身又脏又破的衣裳,苏格拉底给的钱却被他花光了。

 

雪花飘了,天气越来越冷,汉子紧紧的抱着双臂,浑身像筛糠一样打着颤。苏格拉底问他:"小伙子,你有一身力气和一双大手啊,为什么要这样过日子呢?"  

 

那人上牙"咯咯"地磕着下牙,可怜巴巴地说:“有什么法子呢,太穷了!”

 

苏格拉底说:"我昨天在医院里遇到一个病人,他非常富有,可浑身的器官却都有毛病。他想用金钱和你交换一些东西,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

 

汉子眼光黯淡地说:"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有什么东西可以和他交换呢?

 

苏格拉底说:"他想用一万两黄金,换你的双眼,你乐意么?" 汉子摇摇头。

 

"他愿意拿十万两黄金,换你的心脏,你同意么?" 

"这不是要我命么?不,决不!"汉子把双臂抱得更紧了。 

 
"如果他用所有的财产来换你的大脑,这样你一辈子就不用为钱发愁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是,你将成为一个白痴,终生躺在床上,你愿意么?"

 

"先生",汉子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我要钱干什么呢?" 

 

苏格拉底脱下自己的长袍,披在汉子的身上,抚着他的肩头说:"孩子,你缺少钱,却拥有这么多用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为什么要自暴自弃呢?振作起来,好好地生活吧,你什么都会有的!"

 

汉子惊愕地瞪大眼睛,突然把苏格拉底的双手紧紧攥住,使劲地摇了摇。从此,屋檐下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几年以后,有人在另一个城市见到了他。他虽然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富翁,但他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和一个温暖的家。 

 

摔跤的地方

 

苏格拉底要赶到一个地方去讲学。

 

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要自己赶着马车送老师。 

 

这条路真不好走,沿途都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裸露在路面上,一不小心,就会车仰马翻。年轻人非常谨慎地驾驭着马儿,灵活地躲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和危险。

 

终于,他们驰出了那一段坏路。前面的路又宽阔又平坦,年轻人高兴地打了一个响鞭,马儿们撒开四蹄向前飞奔。 

 

风在耳边呼啸着,路边的树一棵接一棵往后倒。苏格拉底正满怀兴致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突然,马车腾空跳了起来,"哗啦"一声翻倒在地,把师生二人摔下了马路。

 

幸亏马路下面是农人新翻耕过的一片土地,他俩刚好摔在松软的土壤上。要不,是残是伤还说不准呢!

 

抹掉满脸的泥土,苏格拉底爬起来回到马路上。刚才让马车翻倒的,只不过是个不大不小的石块——大概是从哪辆运石块的车掉下来的。

 

苏格拉底一边拍打着身上的泥土,一边感慨地地说:"摔跤的地方,不一定是凸凹不平的地方呀!" 

 

损失

 

古希腊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谁要想当官,就得找关系,寻路子,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节,阿谀奉承,还得送礼行贿,给上司好处。会吹会拍会送的,再没有本事,也能够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不会吹不会拍不会送的,本事再大,也得不到重视,得不到提拔。

 

苏格拉底是世人公认的大学问家,但是,却一直不能受到重用。有人劝他说:"你为什么不吹捧吹捧当官的,给他们送点礼物呢?你瞧瞧,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人都爬上去了,你却得不到重用,多不公平啊!"

 

"让我给他们送东西?"苏格拉底说,"那样做损失太大了!" 

 

"不就是几个钱嘛!只要当上了官,还愁没有钱吗?"劝他的人笑他心眼太死。

 

苏格拉底说:"你误会了。我害怕失去的东西比钱宝贵多了。" 

 

"那是什么呢?"

 

"人格和尊严。"    

 

喂鸟

 

在雅典的城区里,栖息着许多小鸟。美丽的苍头燕雀、聪明的白脸山雀、头上长着冠羽的松鸦,小巧灵活的红颈雀,还有会唱歌的柳莺……这些鸟不仅帮助人们消灭公园、绿化带里的害虫,保护树木和花草的健康,而且用婉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雅典的市民都非常喜欢它们。

 

一年冬天,大雪接连下了十多天,雅典的大街小巷都被白雪覆盖住了,举目四顾,白茫茫的一片,天和地都成了一个颜色。鸟儿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多久的雪天,它们的食物断绝了,树下时常可以看到因饥饿而死去的小鸟的尸首

 

一天,苏格拉底捧着谷子和面包屑来到街头,把这些东西撒在雪地上。不一会儿,就飞来一群小鸟。也许是因为锇得实在太厉害,这些平常总是远离人群的鸟儿居然不再怕人,落在雪地上就狼吞虎咽地啄食起来。

 

人们看到这个情景,纷纷回家拿来各种各样的食物撒在雪地上--整个冬天都是如此。活着的小鸟们终于熬过了严酷的冬季。

 

春风吹了,柳丝绿了,花儿开了……大地一片生机。好心的雅典市民仍旧像往日一样,定时把家里的食物拿出来,撒在地上喂鸟儿们。这时,苏格拉底总会匆匆地赶过来,一边清扫地上的食物,一边不停地劝阻说:"不要再喂它们了,不要再喂它们了。"

 

人们愤怒地质问:"你为什么不让大家喂鸟儿呢?要知道,人们是多么疼爱这些这天使啊!"

 

苏格拉底说:"爱是有尺度的。过分的爱,会让这些鸟儿养成依赖的习惯,丧失自己觅食的能力。为了鸟儿的健康,还是让它们自己去寻找食物吧!"

 

雅典的人们到底学会了正确地爱。他们不再在鸟儿们自己可以找到食物的时候给鸟喂食;当他们把谷子和面包屑撒
在地上的时候,一定是鸟儿们自己无法度过的紧要关头。

 

无赖

 

苏格拉底成名后,遭到一个无赖的忌妒。

 

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在路上走,那个无赖突然从一个屋子里冲出来,把一只臭鸡蛋砸在他的肩头上,臭哄哄的鸡蛋液弄脏了他的半边身子。

 

苏格拉底平静地瞟了那无赖一眼,掏出手帕把臭鸡蛋擦拭干净,继续走他的路。

 

过了不久,苏格拉底回家的时候,无赖又端出把一盆脏水,泼了他满脸满身。

 

苏格拉底这次连瞟也没有瞟那无赖一眼,伸出大手把脸上的脏水抹了一把,继续往回走。

 

苏格拉底的学生听说后非常气愤,问老师说:"那无赖这样侮辱你,你为什么不还击他?"

 

苏格拉底微微一笑说:"如果和他计较,他就出名了。我才不中他的圈套呢" 

 

鱼缸

 

渔人捕鱼回来,把几十条小沙丁鱼送给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

 

看见这些活蹦乱跳的鱼儿,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都非常喜爱,便分别把它们装进了几个鱼缸里。

 

过了一些日子,学生们的鱼缸里的鱼全死了,唯有苏格拉底的鱼缸里的鱼还游得挺欢。

 

学生们感到很奇怪:"我们的鱼都是从一个鱼桶里分出来的,我们的鱼缸都是从同一个商家那儿买来的,我们喂鱼的饵料也完全是一样的,为什么你的鱼全活下来了,而我们的鱼却一条也没有幸存呢?"

 

苏格拉底把学生们领到他的鱼缸前,只见他的鱼缸里除了沙丁鱼外,还放了一条鲶鱼。这条好战的鱼不时把沙丁鱼们追赶得拚命逃窜,鱼缸里充满了紧张不安的气氛。

 

苏格拉底说:"喽,这就是我的鱼能够活下来的原因。"

  

主意

 

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对妻子很不满意。

 

一天,他向老师诉苦说:"她太令人失望了,身上的坏习惯多得让人难以忍受。早上起床不叠被子,就那么乱糟糟地堆在床上。脱下的衣服随意丢,椅子上、床头柜上,到处都是。穿鞋子喜欢趿拉着,好好的鞋子,被她踩坏了一双又一双。打开柜子后老是不记得把门关好,说了180遍,羊皮是羊皮,旧靴是旧靴。换下的衣服,长时间地堆着,有的已经发臭了,也不愿动手洗一洗。更让人受不了的,她一唠叨起来就没有完,脏话一串儿接一串儿,就像打开了污水管一样。娶了这样的妻子,我该怎么办呢?"

 

"你提醒过她么?" 

 

"提醒过。"

 

"你劝诫过她么?"

 

"劝诫过。"

 

"你警告过她么?"

 

"警告过。"

 

"你打算怎么办?"

 

"这正是要请教你的:我怎样才能和她过下去呢?"

 

苏格拉底说:"放弃改造她的企图。"

 

苏格拉底的小屋

 

苏格拉底想为自己建造一座房屋,于是请了设计师来帮他设计房子。设计师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苏格拉底要的只是一间小屋,与自己的想法不符。因此他想建议苏格拉底改盖大一点的房子,于是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的名气这么大,为什么只盖这么小的屋子呢?”

 

苏格拉底回答他:“我这间小屋子如果能坐满真正的朋友就很不错了。”

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B.C.460—B.C.370)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性》等,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些残篇。

 

幸福在哪里

 

对于渴求幸福的人们诚恳地告诫说:“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幸福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人类是禽兽的“小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早在他那个时代就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他曾说过,人是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那儿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儿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莺等歌唱的鸟那里学会了唱歌。”

 

秃头与石头

 

德谟克利特反对唯心的目的论,极力推崇因果论。“宁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是他的一句名言。

 

他举例说,老鹰抓起一只乌龟,飞到空中把乌龟扔下来,恰好落在一个秃子头上。人们认为这是偶然的,而他却认为这并非偶然,是老鹰为了打破乌龟来吃掉它,却错误地把秃子的头当成了石头的缘故。

 

麦加拉学派的论辩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的弟子之一欧几里得(Euclid,B.C.450—B.C.380)是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学生欧布里德Euboulides(约公元前4世纪)也是著名代表,他们经常提出一些带有诡辩性质的论题。  

 

谷堆辩”与“秃头辩”

 

他们提出,“谷堆”和“秃头”往往被认为是存在的,那么,一粒谷子形不成谷堆,少一根头发也成不了秃头,即使再加一粒谷子或再减一根头发也成不了谷堆和秃头。如果继续这样一粒一粒增加,一根一根减少,那么何时才能成谷堆或者秃头呢?

 

“说谎者”

 

一个人如果说“我在说谎”,那么,你就无法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因为如果他说的是真话,则他在说谎;如果他说的是假话,则他说的是真话。

 

“有角者” 

 

 你没有失去的东西必定还在你那里,你没有失去角,因此,你是有角者。

 

 

第欧根尼·拉尔修  Diogenes Laertius,B.C.400—B.C.325

古希腊犬儒主义哲学家,他的生活方式是苦行的典型,他的传闻轶事通过他的学生格拉底、攸波洛、比翁等人的宣传,对斯多葛派有一定影响。 

 

白日点灯

 

有时白天出门手里也捧着一盏灯走路,这使人们大惑不解。于是便有人上前问询他原因何在,他认真地回答道:“哦,我正在找人呀!”(找有道德的人)

 

“世界公民”

 

犬儒学派反对人类社会中引起恶行的欲望以及无休无止的争斗,崇尚动物一切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因而得名。他们认为这就是“回到自然”中去。

 

犬儒学派最著名的代表是第欧根尼,他的全部财产就是一根橄榄树干做的木棍,一件褴褛的衣裳(白天穿在身上,晚上盖在身上),一只讨饭袋,一只水杯。 

 

他每天住在市场上,晚上睡在木桶里。人们称此桶为“第欧根尼的大桶”。他甚至骄傲地声称自己以四海为家,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公民。

 

惟一的希望

 

 一次,亚历山大大帝慕名前来拜访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为表示他对哲人的关怀,他对这位哲学家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你有什么希望就告诉我。”

 

第欧根尼呆在自己所住的酒桶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毫不客气地说道:“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请你退到一边,因为你遮住了照到我身上的阳光。”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B.C.384—B.C.322)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主要著作有:《工具篇》、《形而上学》、《物理学》、《论生灭》、《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大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政治学》、《诗学》、《修辞学》等

 

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三种: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哲学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Plato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因:
          1.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如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质料因;
          2.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如陶器的设计样式;
          3.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如制陶者的双手;
          4.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如陶器的用途。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因为目的因服务。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逻辑

 

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天文学

 

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著有《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学观念。在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的影响。

 

物理学

 

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

 

教育

 

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开始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运用观察试验的方法和辩证思维的方法,大大推动了当时科学的进展。但是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和神学利用他的著作中一些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东西,比如神推动世界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观点,把它们奉做不能改变的经典和不能超越的权威,肆意歪曲他的著作,这又束缚住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世纪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集上古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所以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王者尤应尊奉上帝

 

 Aristoteles认为,独裁的统治者尤其“应当装做虔诚信奉上帝的样子,因为一旦百姓觉得王者信仰、尊奉上帝,便不那么担心在他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了,也不那么会处心积虑地策划反对他了,因为他们会认为上帝是站在他那一边的”。

 

我爱老师更爱真理

 

希腊的柏拉图学园里,有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多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他低着头,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边嘟囔,还一边摇头。看上去,有个重大问题正困扰着他。 

 

这个年轻人名字叫亚里士多德,他17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大学问家柏拉图那里学习了。亚里士多德学习非常勤奋,人也很聪明,很喜欢钻研,他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还看了很多书,有些书连柏拉图都没有看过。很快,他就成为柏拉图学园里学问最渊博的人,大家都说,有什么问题不懂,就去问亚里士多德吧,他肯定知道。所以,其他同学都很敬佩他,老师柏拉图也很喜欢他。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聪明渊博的亚里士多德被一个问题困惑住了,而且整个柏拉图学园里没有人能帮助他。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让亚里士多德这么困惑? 

 

原来,自从亚里士多德一进柏拉图学园,老师柏拉图就把自己的理论教授给了他。柏拉图认为人的理念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我们看见的树木、花草啊,只不过是我们脑子里想像的树木、花草的模仿,而我们制造出的房子、车子,更是模仿的模仿。所有柏拉图的学生都把老师的理论当做真理,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亚里士多德就越来越怀疑老师说的是不是正确。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棵树,看得见,摸得着,怎么就不是真实的呢?应该先有现实世界中的树,才有思想中的树啊,怎么会现实的反成为思想的模仿呢?

 

亚里士多德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他向老师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柏拉图想了一下,没有回答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反而说:“我看啊,要给你的思想戴上缰绳,不然,你会越跑越远,思想不受控制啦,很危险!”

 

亚里士多德见老师这样回答,就没有再追问。旁边的同学指责他说:“亚里士多德,你怎么能怀疑老师的观点呢,要知道,老师是绝对正确的!你这样对老师非常不尊敬!” 

 

亚里士多德摇摇头,坚定地说:“吾爱吾师,尤爱真理!” 

 

后来,亚里士多德就凭着这样的精神,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学问家。  

 

不同之处 

 

有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 

 

“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回答说。

 

皮浪   Pyrrhon,B.C.365—B.C275

古希腊哲学家,怀疑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之一。


无动于衷

 

Pyrrhon认为,世上任何事物无是无非,也不必去辨其真伪,这样灵魂就能得以安宁。有一次他乘船出海,遇到了强大的风暴,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他却安详地指着一头正在埋头吃食的猪说:聪明人应该像这猪一样无动于衷。

 

格言

 

1.“它既不是这样的,也不是那样的,也不是这样和那样的”

 

2.“没有任何事物是美的或丑的,正当的或不正当的,这只是相对于判断而言。没有任何事物真正是这样的,只是人们按照风俗习惯来进行一切活动。每一件行为都既不能说是这样的,也不能说是那样的”

 

3.“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固定下来当作教训,因为我们对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

 

4.“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 .

 

5.“我下功夫做一个诚实的人"    

 

 

 

 伊壁鸠鲁   Epikouros,B.C.341—B.C.270)

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等。

 

生与死的哲学

 

 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对人类的生与死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而伊壁鸠鲁对生与死的论述却并不使人感到沉重。他说道:“一般人有时逃避死亡,把它看成是最大的灾难,有时却盼望死亡,以为这是摆脱人生灾难的休……”“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死对于我们无干,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无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干的。”

 

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

 

什么是快乐和幸福?对于这个哲学家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的人生哲学问题,伊壁鸠鲁做出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他认为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而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生的目的。

 

 芝诺    Zenon Kitieus,B.C.336—B.C.264

古希腊哲学家,斯多葛派的创始人。     

 

命中注定

 

有一次, 他因一个奴隶办错了事要揍这个奴隶,这个奴隶为自己开脱说,根据主人的哲学,他犯的这个错误是命中注定的。芝诺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按照同一道理,主人因此揍他也是命中注定的。

 

西塞罗   Marcus Tullius Cicero,B.C.106—B.C.43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著有:《论国家》、《论善恶之定义》、《论神之本性》、《论法律》等。

 

在其《论辩》中对哲学给予很高的评价。“哲学是灵魂的医生,它卸去虚无的烦恼,把我们从欲望中解放出来,并消除了恐惧。”

 

论法

 

“法”是根植于自然的最高理性,它规定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 应该做。当这种理性在人类的思维中确立下来,它就是法律。

 

卢克莱修   Titus Carus Lucretius(B.C.99—B.C.55)

古罗马杰出的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物性论》是他流传下来的惟一的著作,是用诗写成的。

 

人生的烦恼

 

卢克莱修(为那些不解人生真谛而为人生所困惑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像:“在自己家里呆厌了的人,离开他堂皇的大厦跑到外面,但他又立刻回转,因为他觉得外边也不比家里好多少。他驱策着良马飞驰而去,疯狂地奔往他的别墅,急急忙忙,好像去救火一样。但当他的双脚一踏进门槛,就立即感到厌烦,于是或蒙头大睡来丢掉烦恼,或是莫名其妙地奔回他的城堡。就这样,每个人都想逃开自己,但事实上又怎么也逃不掉。……他痛恼自己,因为老不舒服,但又找不到病因何在。”

 

第一个抬起眼睛的凡人

 

卢克莱修对敢于反对宗教压迫的伊壁鸠鲁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当人生在宗教的沉重压迫下,目不忍睹地匍匐在地,而宗教却于苍天中伸出脑袋,用凶狠的面孔俯视着凡人时,一位希腊人(伊壁鸠鲁)第一个勇敢地抬起凡人的眼睛,第一个当面抗拒它。”

 

塞涅卡

 

Licius Annaeus Seneca(前3-公元65)

古罗马的政治家、哲学家、悲剧作家、雄辩家、新斯多葛主义(主张对神意与不可避免的命运无条件地屈从)的代表。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此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没有比人生更难的艺术,因为其他的艺术和学问,到处都可以找到很理想的老师。 

 

应以事业而不应以寿数来衡量人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的财产。

 

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是如此。

 

人生如同故事。 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

 

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刻尤其需要。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把每时每刻都用在自己的事业上的人,对他来说都是足够的原因

 

谈话有一种魅力,就像爱情和醇酒,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能诱使我们说出自己的秘密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

 

愿意的人,由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被命运拖着走。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 

 

每个地方都去,等于哪里也不去。对于任何一个大作家的作品都没有深刻的了解,而是从一个作家跳到另一个作家,走马观花式地阅读所有作家的著作,这样的人就像那种旅游者。

 

一个接一个地品尝菜的味道,正是胃口不好的表现,食物名目繁多,种类殊异,不是滋补身体,而是戕害健康。还是一直研读成熟作家们的作品吧,如果产生了转换的念头,就立即回到已经熟悉了的作家们那里去。 

 

信任每一个人和不信任任何人一样,二者同样都是错误的。老是忙忙碌碌的人和始终疲疲沓沓的人,都不值得称赞———前者和后者一样,因为以匆忙为乐事并非勤勉———它只是一颗被追逐着的心的不平静的活力;对一切活动都感到厌倦,这种心境也不是真正的宁静,而是一种没有骨气的惰性。去问大自然,它会告诉你:她既创造了白天,也创造了黑夜。

 

我们不必拥有镀着纯金的银盘,同时也不要以为无金无银就证明我们生活朴实。   

 

哲学所提倡的是质朴的生活,并非要人苦苦修行,而质朴的生活方式不必是粗鲁野蛮的。    

 

如果没有人来与自己一起分享,独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毫无乐趣可言的。

 

要坚持这样一个稳健安全的生活原则:放荡不羁以有益于健康为限。吃饭是为了充饥,喝水是为了止渴,穿衣是为了御寒,住房是了避风躲雨。草屋顶和金屋顶一样美好,除了精神之外,任何东西都不值得羡慕。精神所具有的感人力量使它不再为任何东西所感动。

 

爱比克泰德  Epiktetus,约50—138

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与苏格拉底相似,只限于口头讲授,没有著述,其思想可参见《爱比克泰德手册及谈话录》。

 

归还

 

无论如何都别说我失去了某物,而要说我已把它归还。您的孩子死了吗?——他被归还了。您妻子死了吗?——她被归还了。您失去了财产?——它们难道不也是归还了吗?    

 

从前读 · 从前的文章慢慢读

哲学的邀请 | 这一刻远未结束

古今对话录:笛卡儿梦到了我

大咖课程:张志伟海德格尔12讲

邓晓芒:关于希腊哲学的几个疑问及试解

邓晓芒:康德的“智性直观”探微

小人坦荡荡,君子长戚戚—儒家中的病理心理学

倪梁康:康德“智性直观”概念的基本含义

约翰·赛尔:哲学的未来

康德眼中的艺术与游戏

罗素:哲学的价值

浅析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

德国五大哲学系简介

逻各斯之爱与密索斯之爱

张志伟:“知其白,守其黑”——海德格尔关于真与非真的思想一解

赵敦华:莫把康德当休谟

西方哲学家花式表白

邓晓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张祥龙: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

哲学家表白留言精选

我所见证的北大外哲所

陈嘉映:世间的灵性

陈嘉映:未来最好不要由我们决定



致知在思·格物于庐


主编微信:yueyi_philos

投稿信箱:silu_philosophy@163.com 



          格劳孔: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看法。

          苏格拉底:点击右下方留言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