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真理殉道的第一人——苏格拉底

牛德、丁佳 思庐哲学 2021-02-09


摘要:苏格拉底的申辩在哲学史上一直影响深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哲学前行的步伐。本文列举了《申辩篇》,认为苏格拉底在申辩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的精神和表达了他的哲学信念。苏格拉底虽是被希腊的民主政体判处死刑,但实质上,苏格拉底是为他所衷爱的哲学殉道。


关键词:申辩;智慧;善



M.P. 摩尔在为 18 世纪法国画家雅克 • 路易 • 大卫的名画《苏格拉底之死》的注解中说到:“希腊的存在哲学本质上是对死亡的艺术追求,造成这一惊人的哲学革命的人正是苏格拉底,他的信仰远远早于后代大多数人信奉灵魂不朽宗教的哪个时代;当然这也是因为柏拉图为之塑造了一个信仰不朽的灵魂对于可朽的肉体的优越性的超感的理智世界。在大卫男爵的画中苏格拉底保持着古典而优雅坚定的姿势,为他所崇尚的至善进行辩论,听者虽然表情各异,但是都为苏格拉底不朽的精神所感动。” 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他貌不出众,但言谈话语富有魅力,他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不幸于公元前399 年被保守派贵族以他不尊敬城邦所信奉的诸神,而且还引进新神,并且蛊惑青年,使之误入歧途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从表面上看,导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是污蔑者们的莫须有的诉状。


然而,纵观整个申辩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直接原因是他在申辩过程中的陈诉及他自己的选择——他的申辩措辞、哲学观和生死观。


在柏拉图的诸多对话中,苏格拉底可以说是辩论术的高手。他不仅能把格劳孔、阿德曼托斯、希琶阿斯这些远非平民百姓的人士驳得哑口无言,甚至能让以修辞论辩为业的高尔吉亚也理屈词穷。


在对话的开始部分苏格拉底陈述了现存的不利于他的偏见,并做了解释,向法庭恳求审讯的公正。申辩以苏格拉底的反讽开始:“先生们,我不知道我是原告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但对我来说,我几乎哟被他们弄得发晕了,因为他们的论点是多么令人佩服啊!”苏格拉底巧妙地把申辩引向了他所熟悉和惯用的方式上去,“我活了 70多岁,这是第一次上法庭,所以会对这个地方的辞令完全陌生。”

苏格拉底要以自己的谈话方式来进行他的申辩,事实上他是以大家非常熟悉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来进行的。他在申辩中说到:“我刚才提到的是这些天才人物拥有的智慧可能不只是人的智慧。我不知道其他还有什么解释。我肯定没有这种智慧的知识,任何人说我有这种知识都是在撒谎,是故意在诽谤。”而一再强调自己正义、品行高尚等等的论辩方式虽然往往能说服别人,却不能给人带来好感。表面上看,雅典民主派控告苏格拉底的原因,是担心苏格拉底对民主制造成威胁。因为民主派的敌人阿尔喀比亚德、克罗提亚等人受到苏格拉底的很大影响,而苏格拉底又曾表示过对民主制的不满;实际上并不是苏格拉底威胁到了雅典的政治生活,而是他威胁到了雅典民主派的代表阿奴图斯和莫勒图斯的政治名望和尊严。因此,阿努图斯与莫勒图斯对苏格拉底起诉了两项罪名:败坏青年和不虔敬。


苏格拉底在申辩时的修辞存在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是事实,他被污蔑的罪名能够成立也成了事实,然而我们不能这么简单地看待苏格拉底,固然他有固执和被冤枉的一面,这就算是坏事,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哲学理念与哲学思考无疑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无知之知”。苏格拉底从不妄称自己拥有神圣的知识,他认为他只是德尔斐神谕的使者,神教给他的不只是他的无知,也不是他知道自己无知,而是,他自觉地把认识到自己无知当成一种智慧。


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人的智慧是很少的或者是没有价值的。无知的人很多,“无知”当然算不上什么可贵;且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其实不少,这只是自知之明,虽然难能可贵,但也只能是明智而已,还算不上智慧;真正智慧的人,不仅要无知,要知道自己无知,而且要主动地把无知之知当成智慧。从无知到知道自己无知再通过追求智慧这种“无知之知”,是一步巨大的飞跃。苏格拉底不但懂得这些道理,还把它用在了政治活动(审查雅典公民)中,正如他要把自己(别人)当作是无知者并不断地反省(教导)以求进步,就是很好的理论依据。


其实阿奴图斯和莫勒图斯的最终目的不是判死苏格拉底,而只是想把他赶出雅典,这样苏格拉底对他们政治利益的威胁也会随之消失。对于一心追求真理和哲学的苏格拉底而言,这是没办法接受的,因为无论他到了哪里,他的哲学都会与政治相互矛盾,那么他又会以同样的方式被赶走。然而他不知天高地厚,竟又提出仅一明那的象征性罚款以赎他的死罪,苏格拉底以他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判决的意见:市政厅的免费公餐才是他应该得到的。虽然对于判决有罪他非常遗憾,但是尊重法庭的判决,他觉得一个明那就已经够了,而这使得整个法庭感觉到了苏格拉底的嘲讽,于是法庭以多于先前80 票的数字判决苏格拉底死刑。


此刻的苏格拉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希望自己去死亡的,事实上,正是苏格拉底的申辩让他走到了这一步。美勒托和阿尼图斯并不是要将苏格拉底置于死地,正像普通的罗马总督并不愿意把基督教教徒判刑一样。苏格拉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自己选择了一条殉道的道路。“殉道就是死于当你愿意稍稍对良心让步就能避免的时候,在这一意义上,每个殉道者都用强力推动了争端)”[6] 在申辩的最后,即当苏格拉底确知自己被判死刑之后的这一部分,许多的现代作家都认为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这不符合法庭的程序,对于这一点我们持存疑的态度。事实上这对我们的讨论没有太多的影响。


苏格拉底这时显得很坦然,也不认为自己由于面临危险而必须放弃耿直,对自己的申辩方式并不后悔。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苏格拉底所谓的“申辩方式”就是他所坚持的哲学。


既然哲学与政治注定无法调和,既然哲学生活注定是悲凉的和孤独的,苏格拉底在对生与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后也只能说:“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 而这恐怕是对他这一生哲学追求的最好解释了。虽然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最终敌不过阿奴图斯和莫勒图斯,但是他的正义无疑是存在的,他的真理无疑是伟大的。


苏格拉底无论在身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强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通过对人的本性洞察而获取真知,认识和到达各种美德,实现至善这一人生最高目标。这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哲学史家往往将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在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成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新西部》2013.32 期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陕西西安 710021)




从前读 · 从前的文章慢慢读


热影哲评

《影》的哲学解读,深度剖析所有暗藏的电影玄机!


近期热文

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海德格尔事件”被遗忘了吗?

纪念洛克:一位医生的社会处方



格劳孔: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看法。

苏格拉底:点击最下方留言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