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
摘要: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 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他的哲学思想浅显易懂,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主要论述了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死, 对于经院哲学来说是一场哲学上的革命, 重读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笛卡尔; 沉思; 上帝; 灵魂;经院哲学;
一、笛卡尔的生平及其思想来源
1. 笛卡尔的简介
勒奈·笛卡尔 (1596.3.31-1650.2.11) 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 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 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笛卡尔出身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 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在他8岁时就进入拉夫赖士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 受到良好的古典学以及数学训练。1613年到巴黎学习法律, 1616年毕业于普瓦捷大学。毕业后, 笛卡尔决心游历欧洲各地, 专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因此他于1618年在荷兰入伍, 随军远游。1621年笛卡尔退伍, 并在1628年移居荷兰, 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 笛卡尔专心致力于哲学研究,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他在荷兰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 包括《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等。1649年笛卡尔受瑞典女王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 但不幸在这片“熊、冰雪与岩石的土地”上得了肺炎, 并在1650年2月去世。
2. 笛卡尔的思想来源及其时代背景
笛卡尔的时代正是欧美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 如哥白尼于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 全面阐述了他的太阳中心说。这一学说摧毁了统治1000多年之久, 被经院哲学作为“科学根据”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同时在1543年, 维萨里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 系统地叙述了人体的构造, 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用男人身上的肋骨造女人、耶稣通过复活骨使死人复活的无稽之谈。在天文学方面, 伽利略以望远镜发现了金星的变像, 他还发现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定律、抛物体定律、钟摆等时性定律和许多自然规律, 等等。这些打破了封建科学的自然观, 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笛卡尔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 在笛卡尔那个时代, 欧洲盛行的是经院哲学和神学, 但是, 到了17世纪, 经院哲学似乎有退化的现象。主要的问题变成了死的教条, 不求进步, 在细微末节上则辩论不休。人们用来讽刺这个学派的例子是, “一个针尖上能够站立多少个天使?”面对这样一个传统哲学和传统方法, 笛卡尔获得了一个观念, 就是他要建立一个新的方法和一套新的哲学:他计划一次哲学的革命。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他的思想受到了先哲们多方面的启迪。如笛卡尔受柏拉图哲学影响颇深, 笛卡尔将柏拉图的回忆说, 改造成“天赋观念说”, 认为人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 它们是上帝赋予的永恒真理。《第一哲学沉思集》的主题就是论证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笛卡尔还受到奥古斯丁哲学的影响。笛卡尔和奥古斯丁一样, 把“灵魂”和“上帝”作为自己哲学的两大中心概念, 把证明上帝存在和灵魂与肉体的区别确立为自己哲学的中心任务。关于人的存在, 奥古斯丁认为, 我的存在是通过我的思维来证明的, 思维的确实性证明了自我存在的确实性, 我在思维是千真万确的。同时, 我还会犯错误, 这是思维出了毛病, 从我犯错误就可以证明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 决不会犯什么错误。因此得出结论, “如果我犯错误, 所以我存在”。笛卡尔吸取了奥古斯丁的证明方法, 也是从思维的存在来证明我的存在, 提出了"我思, 故我在"的命题。这可以说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思想渊源。
二、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沉思
1. 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笛卡尔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及灵魂不灭的神学思想, 采用了彻底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策略, 借以从否定中逐步建立他所需要的肯定。他先让自已怀疑自然的存在、自身的存在, 继而怀疑上帝的存在。对于感官所获得的一切认识, 他统统进行了否定。即使是他正在挥动着的手, 他也怀疑是不真实的幻觉。于是一切事物仿佛都是值得怀疑的虚假的幻影, 没有一件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2. 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
在笛卡尔抛出了怀疑一切的烟雾弹之后,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一切都是可疑的, 那么怀疑本身便是不可怀疑的。即, 我在怀疑, 这是确切可信的。
我的存在虽然值得怀疑, 而怀疑“我”存在的那个“我”是什么呢?它肯定不是想象, 更非感官, 但它应该是一种东西, 具体来说, “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此即精神。并且, 精神较之于飘忽的物质更易于把握。笛卡尔的精神就这样被笛卡尔怀疑出来了。
3. 论上帝及其存在
上帝存在, 还是不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形而上的问题 (如果有人把上帝的存在与否问题斥之为迷信, 那可要贻笑大方了) , 它涉及到世界的本原。康德的物自体, 牛顿的第一推动力, 以及印度教中的婆罗门, 均可视为上帝一词的另外表达方式。笛卡尔相信上帝的存在, 并进行了一番逻辑论证。既然作为思维而存在的我是已被论证了的存在, 但这个“我”又是因何而存在的呢?用笛卡尔的话说“我是从谁那里得到我的存在呢?”“我”当然不是来自父母, 它来自一个更高的存在, 这个存在是完满而自为的。
笛卡尔在其论证过程中否定了“无”能产生“有”, “我”这样一个存在不是凭空而生的。而“如果我不依存于其他一切东西, 如果我自己是我的存在的原因, 我一定就不怀疑任何东西, 我一定就不再有希望, 最后, 我一定就不缺少任何完满性;因为, 凡是在我心里有什么观念的东西, 我自己都会给我, 这样一来我就是上帝了。”可是, 我在怀疑, 且不完美, 这样一个既怀疑又有缺陷的东西根本无法产生我, 因此, 我只能来自至上完满的存在体, 即上帝。
4. 论真理和错误笛
笛卡尔翻来覆去罗嗦了一大段无非就是为了论证上帝的真理性, 而上帝的创造物———我, 却会犯错误。这样就似乎存在一个矛盾, 既然上帝是完美的, 那么它的创造物也应该是完美的, 莫非上帝造物时犯了低级错误?笛卡尔当然不会承认真理的化身———上帝会犯错误, 而是认为我只分得了上帝完满性的一部分 (有点柏拉图的味道) ,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是完美而无缺陷的。但个体的我却必然存在诸多缺陷, 于是错误便难免。可是我仍有无数的理由去感激上帝, 因为他“从来没有欠过我什么, ”却无私地让我存在了。
5. 再论上帝及其存在
笛卡尔的沉思继续围着上帝打转, 上帝的存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一样无可置疑。关于笛卡尔的思想, 有个困惑我一直未明。既然如他所言万物皆是上帝意志的体现者, 万物共同构成完美, 那么众生应该是平等的, 人并不比一颗水杉树、一只藏羚羊更有存在价值, 何以笛卡尔会认为动物只是会行走的机器, 生来就是供人类屠宰和利用的?莫非上帝在有意识地创造不平等?而造物的行为却无目的性可言, 由此看见笛卡尔的矛盾所在。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则认为万物皆有灵魂。我想, 人也只是万物之一罢了, 并不必然高于其他物种。如罗素所言:“参差万态即是幸福”, 如在人类疯狂的掠夺下, 世界只剩人这一种生物, 岂非破坏了世界的完满?而完满一旦被破坏, 存在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吧, 人类当然也无法脱离世界而存在。
6. 论人的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笛卡尔从怀疑感官实在的方法出发, 推导出了精神及上帝, 然后又返回到感官, 指出物质性的东西也是真实存在的。笛卡尔这一沉思里充分阐述了他的二元论思想。我既是精神 (灵魂) 的, 又是肉体 (物质) 的, 一个整体中具有两个我。精神具有单一、完整、不可分的属性, 而肉体是可以分割的。但精神能否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是否一定要寄居在肉体这个形式上?如果能, 那么肉体又凭何存在?如果不能, 那么“我”不过是精神与肉体的综合而已, 并不存在两个独立的“我”。可惜, 笛卡尔回避了这个问题, 他的沉思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三、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意义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丝毫没有当时经院哲学的那种烦琐、晦涩的表述, 其思想和文学都异常清晰明白, 并没有太多的阅读障碍, 这与笛卡尔作为数学家的身份是相符的。笛卡尔深切地感到哲学应该从一些简单明确的真理开始, 一步步不容质疑地推论而达到比较复杂和更高层次的真理。对于当时刚刚从中世纪走出来的人们而言, 这种推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字清新简洁的风格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理论意义的角度来看, 笛卡尔明确地把自我概念作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 从自我出发推论出上帝的存在, 继而根据上帝的存在推论出物质的存在。这一逻辑顺序使哲学的重心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 使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成为哲学探讨的主题, 这是近代哲学主题的重大转变, 而笛卡尔是这个转向的肇事者。同时, 笛卡尔对自我和理性的强调有利于突破经院哲学对理性的禁锢, 提高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过去, 自我屈从上帝, 理性屈从信仰, 而在笛卡尔这里, 认识的秩序正好发生逆转, 哲学的探求不是先上帝而后自我, 而是先自我而后上帝;不是先信仰而后理性, 而是先理性而后信仰。笛卡尔所确立的这种自我的“主体性原则”, 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本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以此为开端, 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理性为最高权威和主宰万物的无限力量, 试图用理性、精神来克服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精神与肉体的对立, 是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极大程度的高扬, 从而也使近代西方哲学成为主体性哲学。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对后世哲学有着复杂而又深刻的影响, 这不仅表现在它对近代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巨大贡献, 还表现在它对20世纪的胡塞尔的现象学的重大影响。笛卡尔的“沉思”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普遍怀疑”的方法论方面。胡塞尔称笛卡尔的沉思是“整个近代哲学的现象学渴望”, 笛卡尔是“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的沉思给现象学以新的冲动”。胡塞尔特别欣赏笛卡尔的这个“动机”:无论是谁, 只要他想成为一个哲学家, 首先应该撤回到他的内在灵魂深处, 并在内心推翻和重建迄今所接受的一切教条。笛卡尔通过近乎“疯狂”的普遍怀疑, 把握住纯粹的直觉“我思故我在”, 并在这种直觉知识的基础上经由一步一步的严格推理建立起普遍的知识体系。胡塞尔的现象学也是通过普遍的“悬疑”, 寻找到“思”的纯粹“意向性”, 从而给知识体系寻得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索雷尔.笛卡尔〔M〕.李永毅,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0.
[2]〔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宫维明, 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8.
[3]〔英〕伯特兰.罗素.罗素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理论观察
Theoretic Observation
2011年02期
思庐魔历
双11首发 | 思庐哲历:一本记录时间、空间、存在者及剩余物的魔历
近期热文
格劳孔: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看法。
苏格拉底:点击最下方留言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思庐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