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毓明回来了,罗翔离开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明白知识 Author 明白知识er
罗翔离开了微博,对他而言或许是解脱,对社会而言却是损失。
2021年6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老师罗翔第二次登顶热搜,热搜标题为「衣衫褴褛的老太太 26岁的罗翔」。
这是由于在最近播出的一档人文访谈类节目《我的青铜时代》中,罗翔谈到了自己26岁时的故事。
2003年,罗翔在北京双安商场遇到了一个老太太。老人说自己是从北京西站一路走来(约15公里),为了寻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
罗翔闻言,对老人说「我打车带你过去」。老人「扑通」一下就给他跪下了。
这件事给了罗翔极大震撼。
上车后,罗翔犹豫再三,没有询问老人是因为什么案子发愁——
他担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的确,这件事最终没有给罗翔带来现实上的麻烦,却让他内疚、羞愧、自责了18年。
正是因为这件事,罗翔意识到:
「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相信任何有心智和良知的人,听到罗翔的这段故事和他的反思都会深受感动。
然而,事实是,很多人确实被感动和启迪了,但还有不少人开始了对罗翔的嘲笑、谩骂、侮辱。
这些对罗翔的攻击,无一例外都没有从故事和道理本身入手,几乎全是针对罗翔简单粗暴的人身侮辱。
6月24日,罗翔的名字再一次登上了热搜,这次标题是「被罗翔的三观惊艳到了」。
标题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很多人找到了罗翔过去的视频和言论,称赞罗翔的睿智。
可很快,画风再一次反转,又出现了大量对罗翔的人身攻击。
从6月初开始,曾陷入「性侵养女案」的鲍毓明就开始在微博上对罗翔疯狂攻击。
他连续谩骂了将近一个月,还质疑了罗翔的专业能力、质疑了罗翔在上课时讲的一些段子,并要求罗翔对以前提到他的性侵案道歉等。
罗翔俨然站在了新一轮价值观分裂的风暴中心。
有人捍卫他和他的言论,也有人加入攻击他的行列。
不过,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罗翔却早已离开微博这一平台——毕竟罗翔被骂上热搜,已然不是第一次。
早在2020年9月8日,罗翔就因摘抄了一句书上的话而经受了无妄之灾。
当时他在微博上写道: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P157(自省中)」
结果恰逢当天钟南山获奖,致使某些网友认为罗翔在旁敲侧击地嘲讽,于是开始谩骂和侮辱,结果导致罗翔永久性停止更新微博。
现在,罗翔直接将微博设置为半年可见。由于这半年内,罗翔再没发过微博,所以看上去像是将微博清空了。
6月26日,罗翔在自己的公众号「罗翔说刑法」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祝各位同学一路平安》的文章。
文章中,他解释了自己的微博设置,并意味深长地写道:
「所谓声誉,最重要的是你最爱之人的评价,那些愿意和你建立真实的关系之人的评价。如果他们给你打了一个大大的差评,那么你获得的无数赞誉也毫无意义。」
可以看出,罗翔已经看开了、放下了,并已决定离开。
他没有反驳微博上攻击他的任何话语,只是无声地走开了,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正如他曾在《十三邀》中所说:
「每一个舞台一定有每一个舞台背后厚重的意义。但这背后厚重的意义又不要过于高估,以至于你留恋这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中,你做好这个舞台所赋予你的一些你想去做的事情。有一天,别人说,够了,下去。那你就下去就好了。」
罗翔践行了这一点。
他从舞台上走下去——但并不是落寞地走下去,而是骄傲地走了下去。
对他来说,这只是一个选择。但对于社会而言,这却是可悲的。
让他下去的人,是那些从未真正聆听过他的人,也是最需要聆听他的人。
几乎所有质疑他、侮辱他、贬低他的人,都只是在留言区写下了一个个不堪入目的词汇。不存在逻辑上的思辨,也没有学理上的探讨。
他们质疑罗翔的书摘是旁敲侧击,却看不到罗翔每天都在阅读书籍、发出书摘;
他们质疑罗翔讲述的老太太故事是抄袭,却不知他们指责罗翔抄袭的那篇文章就是罗翔本人写的;
对此,他们没有道歉,只是继续寻觅着蛛丝马迹来泼脏水,找不到证据就直接扣帽子来进行人身攻击。
比如指责罗翔的鲍毓明,他自己还未从「养女风波」中挣脱出来。
虽然法院最终给出了「性侵不成立」的判断,但仍证实了鲍毓明曾以「收养」的名义与之发生性关系。就算他没有法律责任,其行为也完全违背了一般的伦理道德。
另外,由于其行为违反了律师执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鲍毓明还被吊销了律师执照,并被驱逐出境。
此种情况下,他不仅重回微博,还贼喊捉贼地让罗翔道歉。
这完全不合理,罗翔在评论鲍毓明案件时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也特别在评论案件前加上了「如果案情属实」的声明。
这些在鲍毓明眼中被删去了,同样的证据也被那些辱骂罗翔的网络喷子无视。
他们只是享受围攻一个公众人物的过程,而越是正直、渊博、智慧的人物,他们喷起来就越有快感,好像这样就显得自己格外的正直、渊博和智慧。
罗翔对此很清楚,他曾聊过网络喷子和键盘侠的现象。
他说,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常常使得人性中最幽暗的情绪被成倍释放,人们会「放纵自己好辩的天性」,也会「放纵自己无知的热情」。
正是这种天性和热情,让野蛮和愚昧占了上风,直到罗翔那些最人性的话语,也被随意误读、曲解,成为反人性的内容。
罗翔在一次课中探讨了在危难的情况下吃熊猫犯不犯法的问题。
他要讨论的问题明明是国宝与人的生命哪个更重要,却被反对他的人生生解读为鼓励人们杀国宝,还有人非要去讨论为什么吃树皮也能活,却要吃国宝。
罗翔在《十三邀》中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欺骗,对他人的欺骗,却被鲍毓明歪曲成罗翔说自己是骗子。
于是,罗翔的真诚变成了虚伪,他的睿智变成了欺骗,对正义的呼唤变成了邪恶的托词。
结果是,鲍毓明回来了,罗翔离开了。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所遭遇的多数人的暴政,在今天的微博上依然一遍遍上演着。
罗翔这样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牛虻」们,被一个个驱逐出了城邦,因为他们都犯有「毒害青年」的罪行。
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投票处死之后,雅典发生了什么?
雅典人不再相信理性,不相信智者,智者也不再相信大众。
苏格拉底的爱徒柏拉图后来一门心思要把大众归为社会的底层,想要建立一套标准,让最聪明的贵族领导社会。后来,柏拉图跑去叙拉古辅佐暴君。
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践行了柏拉图「哲人王」的想象,教导了野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帝,后者在不久后攻占了雅典。
雅典从此衰落。
理性和智慧就像最难培育的花朵。想要培育好它们,需要成百上千个罗翔这样的人,十分不易。但想要毁掉它,却易如反掌。
正如罗翔所说,人们总是高看自己,贬低他人。
摧毁一个智者,也许只需要人们的一点点误解和自以为是。可造就一个智者,却需要长年累月保持谦逊和一刻不停的反思。
罗翔是一个教刑法学的教师,却也不仅仅是一个教刑法的教师。他始终都在透过刑法唤醒人们的良知、理性和勇敢。
他说:
「司法的作用不是让它变得更加刚硬,而是要用道德上的润滑剂让法律变得柔软。」
他说:
「要用良知去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要因所学蒙蔽我们的良知。」
他还说:
「我们虽然看不到正义,但不代表正义这个概念不存在,它依然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所有法律人为什么要追求公平正义,因为正义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断挑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就叫做正义。」
罗翔始终对自己的学生们说,要站在一般人的道德直觉上看待法律,告诫学生不要成为「法律机器人」。
在他走红的几年中,他点亮了许许多多的心灵。
他衷心希望人们能够追寻法治之光,并借由这束光芒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可如今,社会给了他什么呢?
罗翔的离开,并不是罗翔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哀。
一个不能容下罗翔的社会,只会接纳更多的鲍毓明。
苏格拉底说,他只是雅典城邦的一个牛虻,只是不断地唤醒、说明和指责。
一个社会需要这样的牛虻,才不至于犯错而不自知。一旦失去了这样的牛虻,社会只会一睡不醒。
也许,真正可悲的事,并不是罗翔告别了公众,而是公众告别了他。■
来源:明白知识
作者:明白知识er
●陈嘉映谈读书:文字时代正在落幕●“躺平学大师”梭罗:简朴生活是为了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充盈●冯友兰:我八十年的四个读书经验●学者成“网红”,最大的意义何在?
●如何用王思聪体写哲学家“土味情话”?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