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食人物】高校素托邦,如何从质疑声中绽放——访全国高校素盟主任柳济琛

2017-07-29 良食英雄峰会 何以为食


使命感让我们觉得

我们属于某种比自己更加重要的事物

它让我们感觉被需要

让我们觉得可以为某种更美好的事物而努力

我希望我为之努力的梦想

是让无伤害、可持续的素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让所有生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

能共享绿色美好的生态环境


一首经典的歌,一个耐人思考的故事



今年4月,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柳济琛在他的“素托邦”之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他和他的素友小伙伴们共同发起建立高校素食联盟并担任主任。今年八月,在江苏扬州举办的首届良食英雄峰会上,他也将作为首届“良食英雄”代表受邀参加大会。


云南小伙柳济琛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温文尔雅、态度谦和,但只要一聊起与素食相关的话题,他就会立马变得热情洋溢、能言善辩,如同一个时刻燃烧着的火球,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他身躯里释放出一团团灼热的能量,强烈而迷人。如此坚持意义何在?他的回答很简单:在推广素食的志愿者工作中,每个人都在历事炼心。在付出、奉献、行动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成长,也必将收获巨大的改变,这是这个时代赋予青年们的责任与使命。


“THINK BIG, MAKE CHANGE”是柳济琛的座右铭。


自今年高校素盟成立至今,高校素协发起人的数量已达156位,有意向发起素协的高校达到77所,已成立素协数量达到30个。他透露高校素盟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有三大目标:

  1. 让青年素食者比例大幅提升;

  2. 以高校带动全社会形成素食友好氛围;

  3. 培养一大批富有潜力的素食推广者,成为未来公益慈善、素食产业、政策倡导等各领域的领袖人才,为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


邂逅清华素协,成为纯素食者


2014年9月,作为大一新生的柳济琛,对清华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并且有幸在第一个“百团大战”中初遇清华素食协会。男生加入素协,很多人不太理解,但熟悉他的人都明白,他初中时期至今最喜欢的歌曲是Michael Jackson的《Heal The World》,歌曲中展现的世界大同的情怀和理想与尊重生命非暴力的素食理念正好相同。


因为这次偶然的机会,柳济琛与素食之间宿命般的缘分渐渐显现:他进入素协第一年,在一次校外《素食调研》中,因每天与素食、素食者、素食推广者接触,他从素友们身上感受到了很友善的精神状态,调研结束后,他自然吃素了。


清华素协历任会长

清华素协集体出游

 

刚吃素时,对于蛋白质还有顾虑,因此有一段时间反而吃的鸡蛋牛奶比以前更多。真正感受到吃素给身体带来的变化,还是在此后吃纯素的一段时间,感觉身体更加轻松了、精神状态也更好了。柳济琛说,出于对蛋白质摄入的考虑,他一度是 “蛋奶素者”(即日常素食之外,还食用乳制品和蛋类食品)。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一篇关于工厂化养殖下牛奶及鸡蛋来源的文章,让他成为一个 “纯素食者”。那篇文章包含大量图片,讲述工厂化养殖下人类的 “暴力”行径: 强迫奶牛不断人工受孕、许多同笼的鸡会被剪掉鸡嘴以防止它们互啄、人类为了追求更鲜嫩的肉质将出生只有几小时的牛犊与雏鸡宰杀、有的直接送进绞肉机处理……这些残忍的画面让他觉得吃蛋奶比吃肉更加难以接受,从那时起他从蛋奶素转向纯素。


其实,真正让柳济琛坚持素食理念传播是源于他心中对“不伤害、可持续”价值观及生命伦理的坚持与捍卫。他说,在他茹素期间,清华素协指导老师蒋劲松教授的讲座《素食之道的七个维度》让他开始思考素食背后的伦理意义。而后,他阅读福克斯的《深层素食主义》意识到,素食看似是饮食上的小事,却涉及了一个人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其他物种乃至于整个地球生态。


他说,“素食主义”的背后是一种“不伤害、可持续”价值观,与之相对的则是以强欺弱的暴戾主义。《阿凡达》中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掠夺、对无辜潘多拉人的杀戮,《美人鱼》中科学家屠杀人鱼族,都是暴戾主义的体现。其实这样的掠夺和杀戮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被巧妙地隐藏了起来。如果我们不能看到所有暴力意识形态的共同点,新形式的暴行必然不断产生。解决方案是什么?在此之前,我们可能对肉食的真相全然不知。“肉食主义” 这个看不见的暴戾意识形态,使我们忘记自己的理性、感情和价值观,使大规模不正义行为横行全球。认识肉食主义是解决之路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凭认识而行动。


在质疑与余波中成长


男生从蛋奶素到纯素这 “进化” 的过程中,在外人看来应该充满了无数质疑的声音,但在柳济琛看来,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坚定自己的价值选择。消费工厂化养殖产品,就是在支持与个人价值观相违背的产业。“If you are not part of the solution, you are part of the problem.”


高校素盟筹备会议合影


当有人问起素食甚至质疑素食,柳济琛总能灵活地用科学知识证明,素食是健康的饮食选择。除了努力减少身边非素食朋友质疑的声音,今年2月他公开发表文章《清华学霸带你读懂“吃肉致癌”》;今年4月他又公开撰写《德国禁肉令彰显环保决心,中国的改变或从高校素食食堂开始》,文章一出,阅读点击量和转发量巨大,引发了清华有史以来最大的“素肉之争”,甚至在知乎这样不利于讨论素食的社交app上也引起热议,其中难免少不了来自非素食者激烈言语抨击。当表示希望清华大学建立食堂素食窗口时(素食窗口后来在努力中实现),大多数人表示不理解,随之而来的是花样言语集体讽刺加挖苦。


类似的事情总在不断发生,当面临这种处境时,柳济琛没有懊恼也没有感到忧郁,而是再次审视素食主义的价值观,当然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人类文明的脚步该向着什么方向行进?是永不停歇的血腥屠杀和无休止的对生命的恣意践踏掠夺,还是人类在不断审视自身内心的观照中,对其他生命予以深切的伦理关怀与同体大悲之心,以此不断的自我觉醒、 自我提升,借以实现人类生命价值的最终体现和生命真谛的追求理想?他说,答案早已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其实经历过之后,我会更勇敢,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无论是在怎么样的风口浪尖下,无论在怎么样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推广素食就是一种‘比例的比赛’,而且我始终坚信不伤害与善意终将胜过暴戾与蒙昧,对生命的尊重与跨物种的和平必将成为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柳济琛坚定地说。


坚定信念,在反观和自省中前行


素食是一个小众群体,大学生食素更是,每一位大学生素食爱好者能够在素食协会社团相聚已是不易,大家一起相知相识,一起为传播素食理念努力,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理解与苦累,难免会有伤感,譬如骨干人员的流失,特别是看到自己朝夕相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渐渐离开也会有伤痛,但是他警醒自己“必须接受”。


社团负责人一般是在责任与爱好的双重作用下,满怀激情地加入素食传播行列;但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也会面对诸多问题,遭遇各种各样的打击。甚至,如何让社团后继有人也会成为挑战。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和了解素协,为了让他们能在这个小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柳济琛作为社团的带头人始终身体力行。


全国素食协会代表齐聚高校素盟培训营


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素食协会、高校素盟的性质都是志愿者,这样的组织要想形成有效的执行力,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更加重要。因此柳济琛为了素食理念的推广,他总结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10个方法。


1.追求最大改变

我们追求所谓的影响力,不是指公益组织或社会投资者自身的“影响力”,而是如何使我们的行动带来根本而可持续的“改变”,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2.少即是多

我们希望人们能敞开心胸接受改变。所有的理由都可以简化为:购买肉类、鸡蛋、和奶制品造成不必要的苦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要去造成这种苦难。从低碳环保、传统文化、健康生活等角度进行多样化宣传是有必要的,但是都应当回归素食的内涵——非暴力、无伤害。少,即是多。


3.登门槛效应

人们在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如果提出一个再大一些的要求,人们都偏向于接受这个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


4.非暴力沟通

依照非暴力沟通来谈话和聆听,就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其要素为——学会观察、体会感受、探寻需求、提出请求。作为素食推广者,我们应当牢记以下几点:

  1. 我们不想攻击任何事或任何人;

  2. 我们不想表达我们对于虐待动物的愤怒;

  3. 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多么聪明或先知先觉。


5.当下行动

每个人都需要动力。为什么我应该现在吃素?等年老再吃素可不可以?每天有一亿六千万只农场动物被输送至屠宰场,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几分钟里,已经有数万的生命在痛苦中消失。一个人一周只要吃素一天,马上就可以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成为行动者,可以从当下开始。


6.100%科学客观

确保你的陈述有科学支持,不要冒风险抛出未经验证或没有共识的观点,刻意扭曲更是万万不可。


7.不自我沉迷,勇于走出圈外

走出舒适区,多与非素食者接触,很多时候可以在不经意间把话题引向素食。推广素食,需要注意询问他人的建议(尤其非素食者)。


8.讲故事,画白描

一位素食者吃素的缘由、素生活的体悟,可以展现素食者真实的生活状态:我们是一群快乐的人、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一切与富有同情心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有句话这么说“YOU ARE WHAT YOU EAT”。


9.拉新、留存、转化

人们对于素食的认知大致有如上阶段:认知、考虑、转化、忠诚、倡导,其中“认知、考虑、转化”三个阶段都有可能流失。素食倡导者需要主动接触处于上述阶段的人群,提供支持和鼓励。



10.联盟

所有协会应当建设统一的内容制作团队:提供最为科学客观的素食宣传内容,展现青年素食者的最佳风貌;所有协会应当建设统一的项目策划团队:以产品的要求做项目,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体验,将项目的每个环节完善到极致。



“正如素盟理论政策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专业研究生张轩所言,对于任何一项全球性的事业而言,因其体量,中国之于世界都是举足轻重的。在素食推广的事业上也不例外。而现实中,中国的素食发展状况和它应该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相比并不相称,可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行走和追赶。中国社会青年最需要的是寻找并坚持自己价值观的信心,以及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愿和能力,不是退回私人领域的 ‘小确幸’,而是迈入公共领域、进行公共辩谈的勇气。”


在这一事业中,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不应缺席,而应承担起相应的角色。柳济琛对于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即将会发生的改变坚信不疑。因为素食背后的价值观是青年人需要去探寻和追随的“非暴力、不伤害”的人文理想,也是人类文明向正义迈进的方向。


创造改变,与使命同行 


扎克伯格在哈佛的毕业演讲中说,使命感会带来真正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要面对的挑战,是创造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小扎提出了创造这样世界的三个方式:共同从事有意义的大型项目;重新定义平等,使每个人拥有追求目标的自由;打造一个遍布全世界的社群。


柳济琛说,事实上,素盟的事业与此完全吻合。青年人曾经一次次地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推广素食的意义并不亚于曾经发生的任何一场创造活动。在这个行动的过程中,我们都已经从属于一种比自己更加重要的事物。


麦特保尔(Matt Ball),Vegan Outreach创始人,推广素食数十年,全世界受他影响者无数,是当之无愧的拯救生命的英雄。他的文章《过有意义的生活》柳济琛时常反反复复阅读。柳济琛坦言,在他总结的素食推广方法论中的第一条:追求最大改变,就是深受他的影响。


此次,柳济琛作为首届良食英雄峰会的“良食英雄”代表备受关注。他说良食英雄峰会这种形式在国外比较成熟,在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本届峰会邀请的嘉宾很国际化,希望能够共同探索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良食之路,并且希望以后峰会规模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让更多的人成为食物的行动者。“希望我们以后共同讨论的不单单是素食,还可以是有关食物浪费、可持续、工厂化有关的所有产业链等方面。同时希望能吸引更多素食传播、创业、学术方面有更多参与者和行动者一同前行,创造改变。”柳济琛说。



高校素盟正招募志愿者及兼职或全职设计师,欢迎投递简历liujichen@ucvasumeng.org,一同为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奋斗,一同 THINK BIG、MAKE CHANGE, 大胆去想、创造改变!


想了解峰会更多,点击以下链接吧!

  1. 首届良食英雄峰会招募

  2. 11个问答,满足你有关于“良食英雄峰会”的好奇心

  3. 良食英雄峰会招募最后一天,请收下这21颗奇异问题果

  4. 首届良食英雄峰会参会代表名单公布

  5. 台湾餐饮店女神店长|食物是无穷的力量,吃能改变世界

  6. 首届良食英雄峰会志愿者招募

  7. 良食英雄峰会合作伙伴招募

  8. 莫然|用故事“撩人”的男神,超燃!

  9. 饮食可以是跨物种的和平——访台湾原住民的良食英雄


文/贺小清,审核/朱清,编辑/倩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