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祖脉天水》第四集:丝路佛光(高清视频+解说词)

2016-09-12 天水发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27swr44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陇山脚下,经丝绸之路东传的佛教,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上,与中国的传统交流、碰撞,历经数个世纪的沧桑,变成了中国本土化的信仰,而沉寂了数百年的陇上石窟走廊,也在一位近代学者的探索之下,重现出了昔日的佛光。

       1941年农历四月,在天水城东南五十公里的秦岭山脉中,一位瘦弱的中年学者,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山路上。这位学者名叫冯国瑞,是王国维、梁启超的门下高足。在外漂泊半生之后,冯国瑞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天水。冯国瑞此行的目的,是要在茫茫的秦岭山脉中,寻找一座麦垛形状的孤峰,史书文献称其为“麦积山”。


       
据说,这座麦积山外青松似海,烟雾弥漫,在横云飞渡之际,犹如进入仙境蜃景,在阴雨霏霏之时,甚至会形成被人们称为“麦积烟雨”的奇观。


        冯国瑞并不是为了寻访美景而来,他正在找寻的,是一座失落的佛教圣地。据地方文献记载,麦积山上窟龛遍布,香火曾经非常兴盛,但随着时光的流转,到了民国年间,昔日的名山却早已销声匿迹,即便是在天水本地,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 在连续多日的跋涉攀援,冯国瑞登上了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他向远方望去,无比欣喜,因为,那座麦垛状的山峰就在自己的眼前。冯国瑞看到,在麦积山的山体之上,巨大的摩崖石刻佛像,历经上千年的风吹雨打,仍旧雄伟端庄,而山上的窟龛,更是有成百上千的数量。


        麦积山上的洞窟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冯国瑞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这一天的发现,改变了冯国瑞的一生。在往后的岁月中,冯国瑞一直在为麦积山石窟而奔走努力。因为,在欣喜之余,却又有无数的疑问困扰着自己:这些石窟是何时开凿?古人用什么样方法创造了这里的奇迹?时至今日又为何如此荒废?这一切成为了冯国瑞用尽余生去探索的谜题。


     
 在关于麦积山研究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冯国瑞并没有找到山上最早开凿的石窟,他只能笼统地猜测到,麦积山石窟开凿于中国佛教初步兴盛的魏晋南北朝乱世,而事实真的如冯国瑞猜测的那样吗?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从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之乱,到公元588年隋灭南陈,四百多年,连年战乱,而其间被称为“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更是混乱到了极点。在十六国后期,由羌人姚苌建立的后秦政权,在灭亡了前秦、西秦之后,占据了关中、陇右以及河西的广阔领土,成为了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大国。


     
后秦的第二位皇帝姚兴在位期间,国力达到了极盛,和当时众多的“五胡”统治者一样,这位羌人皇帝对佛陀表现出了无比的崇敬。

早在西汉末年,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便已经传到中国内地,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外来的佛教并没有得到广泛地传播。


      直到社会更为不安、战争更加频繁的十六国时期,中国的佛教才出现了转机。作为一个身处乱世的少数民族皇帝,姚兴推崇佛教,并非只为了向佛陀祈求福祉,他有着更加深远的考虑。深知民间疾苦的皇帝姚兴,知道饱受战争摧残的百姓,对于现实充满了不满和无奈,然而,想要结束乱世,靠的绝不是一己之力。有没有一种思想,可以让自己的臣民忘掉现世的苦痛,得到精神的慰藉?这时,追求来世福报的佛教,成为了姚兴心目中最为理想的选择。


      公元401年,在一场由姚兴发动的战争胜利之后,来自西域的高僧鸠摩罗什,被接入了后秦的都城——长安。一心弘扬佛法的姚兴,将鸠摩罗什尊奉为了国师,在长安城郊的逍遥园中,鸠摩罗什译经说法,他的努力让后秦俨然成为了人间佛国。


      今天,寺庙是僧人修行、信徒参拜的主要场所,然而,在姚兴身处的十六国时期,寺庙还是相当的罕见,当时,来自于西域的造像石窟更加盛行。为了进一步表现自己对佛法的崇敬,姚兴决定效仿西域开窟造像,他下定决心,要在后秦的领土上,修建一座前无古人的宏伟石窟。


       
自从发现了麦积山上的石窟造像,长于金石研究和古文考据的冯国瑞,便夜复一夜地考索文献、研究资料,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冯国瑞终于完成了他的《麦积山石窟志》。沉睡了数百年的麦积山,再度重返了人们的视野,而它的神秘面纱,也将被冯国瑞一点一点地揭开。


       可是,对于这座充满了谜团的艺术宝库,冯国瑞还是感到了一些无奈。尽管自己多次致信国民党要员,请求保护、研究麦积山石窟,但是在时局动荡的抗战时期,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当局的重视。直到抗战胜利之后,经过多次商洽,冯国瑞才争取到了少量的资金。


       在得到了资金之后,冯国瑞知道,他只有雇佣工匠,修复通往高处那坍塌不全的栈道,才能继续考察麦积山,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

        而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决定弘扬佛法的后秦皇帝姚兴,正考察着后秦境内的众多名山,为了开凿皇家石窟选址。而他最终又是为什么会把目光投向这座麦积山呢?

        通过张骞出使西域、汉军驱逐匈奴,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后世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逐渐形成。在十六国时期,今天的天水一带,因为曾是秦人的故地,而被称作为“秦州”。作为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第一站,秦州成为了联通东西方的关键枢纽。

        在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秦州,佛教在此颇为兴盛,在西临陇山,南接秦岭的秦州大地,地势峻拔、名山众多,更是给予了姚兴选择的余地。


       最终,在秦州的东南,后秦腹地的交通要道之侧,姚兴找到了他理想中的石窟开凿地点,形状宛如农家麦垛的奇峰——麦积山。

       在推崇佛法的后秦,皇帝姚兴颁布了开凿皇家石窟的诏命,秦州麦积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逐渐响起了工匠们的斧凿之音。


       为了在山体陡峭、难以攀爬的麦积山上开凿石窟,后秦的能工巧匠们,利用麦积山近旁树木丰茂的有利条件,在悬崖之下伐木积薪,搭建起了脚手架。这些脚手架,成为了后来麦积山栈道的雏形。直到今天,麦积山一带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的山歌。


     
 在栈道基本修复之后,冯国瑞得以前往麦积山高处,考察那些未曾涉足的洞窟。通过对比,冯国瑞发现,在麦积山的佛教塑像背后,藏有令他费解的玄机:不同时期、不同洞窟中的塑像,往往造型各异,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麦积山石窟造像千奇百怪的风格呢?冯国瑞觉得,这会是一个有趣的难题。


       在麦积山上,编号为74、78、165的石窟,被今天的研究人员确认为后秦时期开凿(北魏时期开凿),其中的造像是麦积山上最为古老的作品。石窟中供奉着为数众多的佛像,这些佛像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后秦帝王姚兴所建。后秦时期的佛教造像,大多眼睛深圆、鼻梁高挺,他们的身躯健壮厚实,形象与中原的汉人迥异,毫无疑问,这些佛像带有明显的犍陀罗艺术风格。中国早期的佛像,与我们今天所知的形象,有着较大的差异,无独有偶,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麦积山的后秦石窟造像上。


       甘肃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文旗山,山势险峻而巍峨。在山巅悬崖之上,有一尊超过20米的巨型释迦摩尼塑像,因此,人们将这里称之为“大像山”。

大像山大佛的具体开凿年代不详,但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大像山的石窟造像就已经颇具一定规模,所以,这座巨型佛像的开凿时间,可能与麦积山上的后秦石窟相隔并不久远。在大像山大佛宽厚的嘴唇之上,刻画着短短的须发,而大佛头顶的螺旋式高肉髻,与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佛教造像风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为人们供奉的佛陀与菩萨,却在短短的百年内,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1947年,冯国瑞已在兰州大学担任中文系系主任一职,但对于麦积山石窟,冯国瑞依然魂牵梦绕,期待着继续探索。经过工匠们长达一年的努力,西崖高空的栈道最终被打通,冯国瑞如愿以偿,得以进入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及的西崖洞窟。看到了“万躯菩萨列于一堂”的胜景。


      被冯国瑞编号为133的洞窟,其中有造像3400多座,是麦积山造像最多的石窟,据冯国瑞考证,这座名副其实的“万佛洞”,开凿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的南北朝北魏时期。


       
后秦皇帝姚兴的开凿,只不过是麦积山石窟千年修凿的开始。在佛教作为民众普遍信仰的北魏时期,麦积山石窟的开凿,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万佛洞”千姿百态的造像中,令冯国瑞印象最为深刻的, 是在东北角一尊高度不足一米的小沙弥塑像。这位褒衣博带的佛家弟子面容清秀,长相与今天的中国少年并无二致,他的嘴角,露出了会心而迷人的微笑,传递着来自千年之前的美好。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原本雄伟端庄、却又严肃木讷的佛教造像,变成了和颜悦色、清新洒脱的风格呢?一时之间,冯国瑞不得其解。在推行汉化改革的北魏时期,曾经备受冷落的儒学再度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注重于人的价值和人性的表达,而汉文化地位的提高,使得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对外来佛教艺术造成了影响。


       在麦积山的121号窟的造像中,一位弟子与菩萨紧靠在一起,弟子侧身微笑,菩萨表情慈祥,他们似乎正在窃窃私语,让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这些带有“微笑之风”的北魏造像,已经不同于西域佛像的威严肃穆。他们的面容清秀俊朗,表情自然和善,给佛像带来了拟人化的神态,显现出一种中原式的秀美。


       在栈道铺设完毕之后,冯国瑞对麦积山东崖和西崖的两处巨型摩崖石刻,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在麦积山的西崖,有高达13.88米、始建于北魏的“西方三圣”摩崖石刻,位于中心的阿弥陀佛,以及左侧的大势至菩萨保存完好,但右侧的观音菩萨却只剩下轮廓。让冯国瑞倍感遗憾,但他却通过研究轮廓上的石基和残木,从而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冯国瑞推测,绝壁之上的西崖石刻,很有可能采用了“石胎泥塑”的修造方法。工匠们依靠伐木积薪登上了山崖之后,会在质地粗糙的山体表面,凿出大致的轮廓,这就是所谓的“石胎”,他们会在石胎的关键部位,嵌入牢固泥层的木桩,在木桩的标记下,工匠们会完成佛像的塑造。而麦积山东崖的一佛二菩萨,也是用这种手法雕塑完成,在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中央,高达15.8米的隋代大佛,是整座麦积山上规模最大的造像。 冯国瑞仔细观察这两座巨大的摩崖石刻,发现它们的风格迥然相异:西崖的北魏佛像清瘦而富有神韵,而东崖的隋代造像则丰满而略显喜态。


       
在北周乃至隋代开凿的石窟中,佛像的清秀淡雅的风格也再度被改变。这些珠圆玉润、体态丰腴的塑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盛唐的风度,而后世唐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也的确形成于这一时期。


       麦积山,堪称东方雕塑艺术的博物馆,然而,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却并不在麦积山上。在天水市武山县东二十五公里外的钟楼山峡谷, 错落分布着众多的石窟造像,其中最具规模的,正是拉梢寺摩崖石雕。


     
创建于北周时期的拉梢寺,又名“大佛崖”,它得名于这座高达40多米、堪称世界之最的巨型摩崖高浮雕佛像。在泛着红色的崖壁上,位居中央的是佛祖释迦摩尼,他的两侧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其中,释迦摩尼造像高度超过了36米,高度超过整个崖面的二分之一,比麦积山的东崖大佛要高出一倍有余。


      在宽眉大眼、雄伟健硕的大佛两侧,侍立两位眉清目秀的石胎泥塑菩萨,他们手持莲花,满面笑容,赤足恭立于方形的莲花台之上。在佛陀脚下莲花台的莲瓣之间,镌刻着狮、鹿、象,在佛教故事中,它们或为佛陀的化身,或为佛法的象征,这些排列对称的动物浮雕,站卧不一,古朴生动。

     

  在不知不觉中,这座建于北周的巨型摩崖佛像,已经在此静静地矗立了一千四百多年。大象山石窟、拉梢寺石窟、以及麦积山石窟等一百多座石窟寺庙,在天水共同构成了一条闻名于世的陇上石窟走廊。

      香火旺盛的麦积山,到了明清开始走向没落。冯国瑞发现,造成这一改变的竟然是一场破坏力惊人的自然灾害。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现,冯国瑞对于麦积山的研究渐入佳境,前前后后有无数的谜题得到了解答。 然而,还有一个疑问困扰着年迈的冯国瑞,那便是陇右大地上赫赫有名的麦积山皇家石窟,为什么会在明清以后销声匿迹、无人问津呢?

       1941年,冯国瑞刚刚寻觅到麦积山踪迹,他看到了山脚下有数量众多、大大小小的碎石,起初,这些石块并没有引起冯国瑞的注意。 但是,在栈道修复以后,得以登临麦积山顶的冯国瑞,在激动之余,却发现山顶的岩石的质地,同山下的碎石惊人的一致,冯国瑞猜想,山脚下的碎石,很有可能是从山顶滚落下来的。


     
到底是什么力量,可以让山顶的大石块坠落到地面呢?为了得到答案,冯国瑞试图从文献方志中找到线索。经过排查,冯国瑞终于在史书中,找到了唐代开元年间,秦州地区发生大地震的记载。这场地震,将秦州治所——上邽夷为平地,并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根据当代的测定,这场地震的震级至少在7.0级以上。

       而距离上邽城不到五十公里的麦积山,几乎不可能幸免于难,地震使得麦积山中部崖体大面积坍塌,凌空架设的栈道大多断裂,而窟龛中的雕塑、壁画,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十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当大诗人杜甫来到秦州避难之时,昔日窟龛密布,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麦积山,已经沦为了“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的凄凉境况,而让杜甫触景伤怀。

      在麦积山上,因天灾和战乱而被毁坏的石窟造像,虽然在宋代曾被修葺,但最终还是消失在了苍茫的秦岭之中,直到七十年前冯国瑞的发现,才将麦积山石窟从沉睡之中唤醒。

       但是,沿着丝绸之路东传而来的佛教,却在陇右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它被中国传统的文化因子影响,渐渐地褪去了外来文化的外壳,变成了属于中国人的信仰。


     
1961年3月,遭受病魔折磨的冯国瑞,得到了让他喜悦的消息:麦积山石窟,被正式列为了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激动之余,冯国瑞不顾病痛,最后一次来到了麦积山,他为这座失落的东方雕塑博物馆倾尽了半生心血,时至今日,他的夙愿终于实现,麦积山石窟得以重见天日。


     
陇山之西,它是远古的成纪,是商周的西陲,是魏晋的秦州,而在更多的时候,人们把它称作天水。孕育了伏羲文化,成就了大秦伟业,铸造了英雄时代,见证了佛教东传,古老而神奇的天水,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历经了数千年的承嬗离合,它成为了东方的文源圣地。

小天推荐阅读▼

《祖脉天水》第一集:文明肇启(高清视频附解说词)


纪录片《祖脉天水》第二集:赳赳大秦(高清视频+解说词)


天水为什么能上榜全国最具体育活力城市,看完这些你就明白了!


▲宝兰客专天水南站轮廓初现,力争明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行


赞赞哒!投资3000多亿元,天水200个市列重大项目突飞猛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