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计划赴美上市:公益,多少生意假汝之名?
作者 | 周文君
来源 | 互联网前沿(ID:netqianyan)
在水滴筹这个平台,你能看到数不清的人间疾苦。
朋友圈、微信群里总有人转发筹钱链接,朋友的朋友、朋友的亲戚、亲戚的朋友……遭受病痛折磨的他们在水滴筹寻找一线生机。人们或顺手转发将信息传递出去,或捐钱以示微薄之力。
在这个平台,你也能看到人们的善良与互帮互助。
从2016年水滴公司成立至今,众筹模式已然被大众熟知并且接受。截至今年5月,水滴筹的筹款总额已经突破了300亿元,参与筹款的爱心人士超过了3亿人,平均每人捐赠的善款超过100元。
这样的成绩,在众筹领域已经是佼佼者了。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出现了头部,资本一定慕名而来。
截至目前,水滴公司已获得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IDG、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美团等,其中,腾讯由于参与了多轮投资,被视为是水滴公司的强力支持者。
而水滴公司的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8月,完成了2.3亿美元的D轮融资,在D轮融资后,水滴公司的估值也水涨船高,约为29亿美元。
据报道,水滴公司计划在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上市,募资规模预计为5亿美元左右。对此,水滴公司的回应还是大众熟悉的那4个字:不予置评。但业内人士都懂,不予置评代表着八九不离十了。
虽说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融资、上市是必经之路,但水滴公司以筹款为主要业务,以公益形象示人,此前却屡屡曝出负面消息,难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据水滴筹APP显示,平台不收取用户的任何费用,并且全额补助第三方身份校验费用、服务费用、审核费用,患者仅需自行承担使用第三方支付产生的使用成本(每笔赠与款项的0.6%)。
也就是说,就连患者需要自行承担的那0.6%,也属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水滴筹捞不到一滴“油水”。
那么,水滴筹如何赚钱?
首先,平台的筹款模式能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形成资金池。
4年超300亿的筹款总额,平均下来,每个月都有好几个亿的资金流水,而水滴筹的筹款周期是30天,在筹款人提出之前,这些资金都被存放在企业账户中。
这么大一笔钱,就算是存到银行里,也会有巨大的利润。更何况,企业钱生钱的手段,比普通人多得多,自然不会浪费掉。
其次,那些参与筹款的爱心人士,是保险公司的目标用户。
在水滴筹卖保险,比很多业务员苦口婆心的劝说更有效。一方面,他们有闲钱帮助别人,自然也能买得起保险;另一方面,亲友生病的噩耗,会为他们敲响警钟,让他们想着为自己买一份保险,以防万一。
水滴筹创始人兼CEO沈鹏曾表示,水滴筹是一个非常好的网民健康保险意识的教育场景,借助水滴筹能够正确普及进行保险保障的价值和必要性,将适合的产品推荐匹配给不同的消费者。
很多在水滴筹捐过钱的人都发现,捐款后会跳出一个保险购买页面,会员甚至还会有“首月0元购”等优惠,后期只需按月缴费即可。
在亲友患病的刺激下,在优惠的引导下,很多人一冲动,就下单了一份重疾险。
2020年上半年,水滴保险每月的年化签单保费达到了10亿元左右,这使得水滴公司在今年4、5月实现了单月盈利。
水滴筹要赚钱,我们不能对其加以苛责,毕竟,只有平台有了成熟的商业模式,才能维持良好的运营,才能帮助更多人、更多家庭。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滴筹的盈利模式,平台发起筹款的次数越多、吸引的用户越多,盈利来源自然就越多。 然而,一旦掉进了欲望陷阱,就容易盲目追逐用户增长,忘记其公益的初心。 去年12月,水滴筹就被曝出了筹款漏洞。 水滴筹在全国超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自称“志愿者”,在病房逐个宣传,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然而,在发起筹款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只是简单地进行口头询问,既不核实患者的病情,也不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除此之外,他们还套用模板,随意填写筹款金额,鼓励患者大量转发筹款信息。
无利不起早,这些拼命进行地推的“志愿者”每单的最高提成是150元,只要完成70单,便能轻轻松松月入过万。不过,这份工作也实行了残酷的末尾淘汰制,每个月至少要完成35单,完不成就只能等着被淘汰。
水滴筹要抢占市场,在医院进行推广,这无可厚非,但在引导病人筹款的过程中,套用模板、敷衍了事,只看业绩不看实情,就很不道德了。 水滴筹本该在这道程序做好把关,到头来,却是平台将有心之人引进了场子。 不仅是准入门槛把控不严,水滴筹在资金的后续用途上同样缺乏监督。 大量求助者在提现成功后,便不再证明资金去向,那么,这一大笔善款,到底是用来治病了?还是别有用途? 人们想帮助的,是那些身患重疾的病人,是那些无力承担的家庭,而不是滥用人们的善心从中得利的小人。 披着公益的外衣,却做起了欺骗用户的生意,平台这样“吃人血馒头”,岂不是叫千千万万捐款人寒心? 这样的做法,同样也会反噬平台,当社会的爱心与信任不断被消耗,筹款的金额往后便会越来越少。 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信任,最难以恢复的东西,也是信任。到时候,平台盈利模式无法继续,想进行重塑和规范,是难上加难。 如何让公益回归本源,让生意回归精细化运营,是水滴筹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