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报道 |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草原、河流、森林、海洋……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栖息的生存场所,为我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自然资源,也可能转变为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带来经济收益?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可以造福人民的生态经济价值。在COP15生态文明论坛“自然资本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论坛上,与会代表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研讨。
自然资产核算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国多渠道积极探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值和增值,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自然资本的核算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优质的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云南省副省长任军号说。
在自然资本核算方面,许多国家都开始了试点。2011年,英国组织了500多位科学家进行了全面的生态系统评估。2012年,澳大利亚也对土地和生态系统进行了核算。2012年,联合国批准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核心框架”,2013年进一步采纳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验性生态系统核算”。
在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之间,仍缺乏有效的指标来测度是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基于这个背景,我国专家学者在2013年就提出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的概念。即生态系统在一年之中提供给人类的最终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中国在这方面进展如何?
搞好自然资源成本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
“我国在2000年开始,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建立了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方法。2004年,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基于环境经济核算的绿色GDP核算报告,在2006年后又开展了多年的环境经济核算活动,将生态破坏成本也纳入到了核算体系下,并且建立了生态系统核算的技术框架。”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风险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於方说。
据於方介绍,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GEP核算活动,2017年,王金南院士又提出GEP就是社会经济生态总值的概念,将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退化活动以及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纳入到核算体系下,形成了现有的GEP框架。
“在生态环境部的组织下,我们进行了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总产值核算的第一步,即将生态系统产品与空间服务空间化,这样我们就知道生态系统在哪里提供了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得到了我们国家生态保护空间重要性的空间格局图。”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华说。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要求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着力共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自然资源部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自然资源的家底,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有效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科学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规制,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夯实两山转化的基础和政策支撑。”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研究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规范办法,并在多地实践应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马强说。
浙江丽水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指南,地方标准开展了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深圳出台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并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与经济发展的双考核制度……
各地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具备总结提炼成政策制度体系并加以推广应用的坚实基础。
还面临哪些困难?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项全新的改革探索任务。面临着核算标准不统一、市场交易不全面、保护补偿不精准、金融支持不完善等诸多难点和难题。”马强说。
“实现核算的可重复性、结果的可应用性、模式的可推广性,是目前面临的三个挑战。”郑华指出。
“自然财富要转化为经济财富,转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投资的过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俊说,“目前的问题是,按照最近的一些研究,全球每年大概需要1万亿美元左右的与自然相关投资,但是只实现了百分之十几。我认为,庞大的缺口,应该由金融体系来填补。银行、保险、投资、基金,要动员这些资本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本友好型的投资中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中要以人为本,以人类的福祉为中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共进的目标。”云南省林业与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说。
COP15报道 |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何协同治理?专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
COP15报道 | 为什么说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邢翰韧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