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在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这是我国积极兑现国际承诺的重要体现,也充分彰显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意味着,我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战胜很多困难、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通过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加快能源转型变革。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为此,我们要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努力建设绿色低碳社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岩溶等固碳作用,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企业更要积极作为,勇于创新,探索适合自身的低碳发展之路。公众要提高绿色低碳意识,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动。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我们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全文实录 | 国新办举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周亚楠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