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袋子里的“重磅证书”,居然和环保有关
11月4日,一张照片刷爆朋友圈。照片中,拎着帆布袋子的是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就在前一天,他刚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帆布袋子里装的,就是一等奖证书。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由于评选极为严格,该奖项在历史上曾出现多次空缺。而这次,由他和李伟等成员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斩获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那你知道吗?赵东元院士的一等奖项目可是跟咱们生态环保有关系呢。
随着世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被污染的大气、土壤、水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健康,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功能性介孔材料作为新兴的优良吸附剂、催化剂,在环境科学中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水质净化、气体污染物治理、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
目前,赵东元团队将功能介孔材料创制和合成的科研成果投入到工业化生产,开展大规模制备。比如:将介孔材料作为催化剂使用,大大提高重油转化效率,该项目全国推广后每年可为中石化增产约150万吨高质量成品油;将介孔碳和介孔高分子材料、吨级生产,运用于超级电容器,在北京奥运会的LED路灯和上海世博会的电动汽车上都得到了示范性应用;介孔材料还能在生物检测、环境处理、电子材料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大力提倡“双碳”、绿色发展的今天,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推动质量效益双提升,为产业振兴转换增长动能。这其中,科研人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自1998年在复旦大学工作开始,赵东元便潜心致力于功能介孔材料创制和合成的研究。一开始,学校经费有限,只提供了3万元科研经费。可是他却很从容,买了一台电脑,就坐进了简陋的催化楼办公室。
据他回忆,在前4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和团队几乎都在“走弯路”。“整个合成过程非常复杂,就像是在一个黑箱子里乱撞。”
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转机”出现了。他的团队用反常规的方法进行实验,测试得到了一组非常漂亮的数据,也因此启发了赵东元。
后来,赵东元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文章,在“有机-无机自组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的新方法,并将实验方法公之于众。该方法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科研机构跟踪研究,利用相似的方法研究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等,发表论文4万多篇。国际学术界评价这项研究的贡献为“先驱”“里程碑”“突破”等。
纵使荣誉满身,依然保持初心,低调谦逊。
在上海的23年里,他从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成长为享誉国际的科学家。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同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44岁的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很低调,那张证书装在帆布袋里,转身又去工作了。”拍摄这张照片的赵东元的同事说。
“赵院士课比天大!”11月3日傍晚,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时,由衷地发出感叹。
“作为一位教授,我们不能迟到,一百多个学生等着上课,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了。原本安排是今天(11月4日)坐飞机返回上海,但我要给学生上课,就提前回来了。”赵东元说。
18年来,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几乎从未间断,即使前一天还在外地开会,他也一定连夜飞回来。
或许就是这份从容、这次初心、这份坚守,才能让赵东元在科研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从而成为功能介孔材料领域的国际顶尖科学家,成为介孔有机高分子和碳材料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中国材料科学快速发展之路的开拓者。
参考文章:
中国青年报公众号:《朋友圈刷屏!院士拿布袋领回这个一等奖......》
复旦大学公众号:《院士领奖归来,背布袋的照片火爆朋友圈!幕后原因是……》
张静、徐欢欢、崔晨、王仁亮.《功能性介孔材料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环境
编辑:周亚楠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