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一”大鸨农田过冬,百人团队接力守护

王琳琳 中国环境 2021-12-11

这是一份无人要求、志愿参与的值班表。


横排写着时间、值班人员。


竖排列着具体的日期以及上下午。


不用刻意要求,也不用严格监管,这个拥有100多人的志愿者群,成员依据自己的时间,主动报名,目前分工已经排到了这个月月底。


每天,他们会在规定的时间段(上午8:00-12:30,下午12:30-17:00)来到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水南村几块农田的路边,一边维持着现场秩序,一边观察着周边情况,还志愿捡拾垃圾,并向蜂拥而来的爱鸟人士普及着正确观鸟、拍鸟的知识。为的,就是让远方农田中那3只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能够安然过冬。


为什么他们会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守护这3只大鸨呢?接力守护的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故事?


人为干扰叠加外部隐患,百名志愿者接力守护农田大鸨


在资深爱鸟人士、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志愿者大好心里,尽管对鸟儿的热爱已到痴心程度,但内心深处却是不希望大鸨来北京过冬的。因为它们面临着栖息地减少,拍照、施工、弹弓、捡粮食、放羊等人为干扰以及野狗、塑料垃圾等方面的威胁,安全过冬存在很大的隐患。


作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普通亚种的全球数量已不足2000只。它是迁徙鸟类,每年都会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我国黄河流域过冬。少时三两只,多则上百只。大鸨选择的栖息地也与其他鸟类不同,多是北方的农田,因为北方的农田冬季基本无人打扰,而且视野开阔,适合抵御天敌的袭击。


但是,随着北京地区农田的逐渐消失与减少,大鸨选择的过冬地多是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份,留在北京地区的大鸨逐渐罕见,有的只是迁徙季里偶见几只,但留下来越冬的几乎没有。


截至目前,通州区的这几只大鸨是北京唯一已知的越冬个体。


早在几年前,爱鸟志愿者们就发现,有大鸨在北京通州台湖镇六环边上的农田里过冬。只是,在去年之前,这个消息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2020年,大鸨在通州过冬的消息传出后,各路人士蜂拥而至,现场秩序一度混乱。一些摄影爱好者为了拍到满意的照片,不惜用各种手段接近大鸨,甚至将车开到了农田里,大鸨多次被惊飞。


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的志愿者们及时介入,通过组织人手值班值守、现场维持秩序等措施,有力维护了周边环境,保障了大鸨的正常活动。


与此同时,周边的白色垃圾、流浪狗以及周边农户的日常活动也给大鸨的正常生活带成了更大的隐患。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志愿者韩端介绍,今年春天,大鸨在此过冬时,曾出现大风把塑料袋刮到其头上的情况。当时,那只雌性大鸨非常慌张,漫无目的地乱飞乱撞,最后落到路边的灌丛中。最后,还是通过志愿者的人为干预,才将那只被困住的大鸨解救了出来。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规划设计,促进生态更友好


大好告诉记者,根据大鸨的习性以及去年的观察,其在北京停留时间大概从当年的10月底至次年3月中下旬,共5个月左右。


因此,今年11月初,爱鸟会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发现大鸨归来,并且数量从两只变成了3只(大鸨是一雄多雌婚配制度)后,第一时间组建了微信志愿群。


除了冒着严寒值班值守、捡拾农田垃圾等,他们还制作了公益海报以及大鸨拍摄行为指南,进一步向公众倡导文明拍鸟、爱护大鸨理念。


他们的行动也引起了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的关注。这段时间以来,通州市园林局、台湖镇巡护队等部门相继行动,出面在农田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并安排车辆集中清运垃圾,为大鸨安全过冬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过,也有保护人士表示,人员秩序的维持还是相对容易的,大鸨面临的栖息地环境以及外部环境才是让人担忧的根本所在。


大鸨越冬所在的台湖镇水南村,尽管是通州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记录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但是于大鸨而言,其所依赖的农田栖息地,面积却不过两平方公里。农田之上,也没有专门的食物供给,只能依赖农田春夏季种下的玉米和大豆收割后的残留过冬。


此外,水南村周边被城镇包围,周边有大量待开发区域,一方面,大量施工车辆往来,人类活动频繁,天性机警的大鸨极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栖息地也朝不保夕。


“这片过于孤立的栖息地,对大鸨而言太不稳定。”猫盟CFCA创始人宋大昭强调说。


在他看来,必要的是建立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自然生态湿地公园,而非单纯的园林景观,这样才能让大鸨以及更多物种“体面”地生存下去。


宋大昭建议,将水南村规划设计成合理的生态型湿地,同时保留农田的存在,进一步丰富鸟类多样性。


“农田的存在不可或缺。”宋大昭强调说,“对大鸨和其他很多鸟类而言,适当的种植农作物,并适当地遗弃一些在地里,是非常必要的能量补充。”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提醒,也是指导和助力


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提上日程,将进驻哪些省份?


中央预算提前下达22.8亿元补贴!“网红”光伏发电项目能走多快?


张家口赛区今天开始“模拟考”,冬奥会给这座城市带来哪些变化?


我国碳排放一半与“房子”有关!“零碳”建筑该是什么样?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周亚楠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