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珞樱缤纷我的灵魂
-风物君语-
珞樱缤纷
我的灵魂
和着节奏
穿梭行走
“武汉大学?武汉哪个大学?”
“武汉大学!”
▲ 相信看到老斋舍这红窗,没有人会不知道这里是武大。 摄影/杨子晴
身处全球在校大学生数量最巨的城市,武汉大学在武汉的89所高校中显得卓尔不群——不是武汉××大学,不是湖北××大学,也不是华中××大学,就是武汉大学。仿佛居九省通衢、饮大江之水的人就应持这种舍我其谁的态度,站在“学大汉武立国”的牌坊下,无论你此生与她有无瓜葛,胸中那些书生意气都会按捺不住地迸发出来。
▲ 学大汉武立国。 图/图虫·创意
这座牌坊背后(实际上还包括它的侧前方),便是武汉大学:985、211、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1893自强学堂、1913武昌高师、1928国立武大,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东湖之滨,珞珈山上,中国最美的大学。
珞珈山人民公园
最美校园里,一切都加了美颜和滤镜,哪怕一件小事,一不留神就成了备受瞩目的新闻,所以武大有“国立网红大学”的诨名。在某知名旅行网站上,武大更是力压黄鹤楼,成为武汉必游景点TOP1。
▲ 樱顶。 摄影/杨子晴
但归根到底,武大是武大人的武大。对于主持人窦文涛来说,武大是他为自己的故事寻找的外景地,这里“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颜色和味道,太适合年轻人”。校园美景承载着数不清的青春与芳华,所以武大人才会说:“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水是浩渺东湖,武大校园近一半被它围起,尘世的浮躁与喧嚣就这样被隔离在外。整个武大都可以被称为“湖滨”,但只有东北角的宿舍区私享了这个名字。湖滨有凌波门,门外的东湖水域曾是武大人的游泳池,下雨天湖水漫过栈道,便真有“凌波微步”的奇景。
▲ 东湖。你可信这是一所大学里的景? 摄影/韩阳
武汉的雨,常用“下了十几个东湖”来形容,雨季时,校园就浸泡在湖里,校门口淌过水、桂园观过瀑、路边捡过鱼,方称得上水中贵族。
▲ 如果还有一只狗,可称得上是真·人生赢家。 摄影/席境忆
山是巍巍珞珈,国内高校依山傍水的不少,完整承包一座长1280米、高118米的山丘的却极罕见。整个武大都坐落在一片丘陵中,珞珈山外尚有狮子山、乌鱼岭、半边山等大小山丘十余座。校园里很少看见骑单车的,上坡蹬不动、下坡刹不住。武大人只好用双脚丈量校园,终于明白人生便是翻越每一座山丘,只有爬过了绝望坡,才踏得上樱花大道。
▲ 樱花大道。 摄影/wenidon
人生的隐喻除了跋山涉水,也少不了四季轮转。湖滨之外,文理学部有“樱、桂、枫、梅”四园,分布在狮子山与珞珈山之间。校车一圈(如果挤得上的话),地上一年。若问武大人最喜欢的季节,或说秋天层林尽染,金秋艺术节意气风发;或说冬天银装素裹,水墨山水;又或说夏天“锅里捂汗大学”,离别与迎新五味杂陈……
☞ 左滑解锁武大四季 ☜
▲ (从左至右)春:人文馆。摄影/田春雨;夏:凌波门。摄影/田野;秋:老斋舍。摄影/田春雨;冬:老图书馆。摄影/朱绯
很少有人说春天的,因为春天的樱花太出名了,逼格不高。武大人傲娇,只说“每一朵樱花都想来武大看一场人海”,其实自己看得比谁都勤,相册里保存着每一年的樱花相片,对花开花落的关注精确到某一株。住在樱花树下的家,时间也随花期流转,只见得“半个月亮珞珈那面爬上来”,却不知“明年花开你还来不来”。
▲ 白色的樱花。 摄影/李泽正
校园古建寻彩蛋
珞珈山的国立武汉大学,是1928年以后的事。
▲ 武大的选址曾几经周折。 供图/武大城市化研究室《漫步珞珈地图集》
▲ 如今,在武大文理学部教学区与住宿区之间,还有一个防空洞,作为便民通道可供师生通行。 左图摄影/田春雨;右图摄影/席境忆
▲ 美国建筑工程师开尔斯(Francis Henry Kales) 1929年绘制的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设计平面总图。 供图/武大城市化研究室《漫步珞珈地图集》
▲ 樱顶的傍晚。 摄影/陈良铭
▲ 宋卿体育馆。 摄影/田春雨
游走于这些建筑之间,时不时能发现一些“彩蛋”,如“樱花城堡”老斋舍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命名;理学楼圆顶隔着奥场与行政楼的四角重檐攒尖顶遥相呼应,暗合天圆地方;因为施工差错,樱顶上东西相对的文学院楼和法学院楼屋檐一个翘角、一个平角,到武大人嘴里又有了“文采飞扬”、“法理严正”的说法……
▲ 近处的理学院和远处的行政楼,形成“天圆地方”之势。 摄影/田春雨
“学大汉武立国”:是梗,也是性情
武大校舍二期完工后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春,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开始了一场背负着国家希望的大转移。文学家朱东润回忆自己1938年末从家乡江苏泰兴辗转乐山的旅程:一个多月间先是去上海去香港,再到越南海防,陆上去昆明,东向贵阳,又转重庆,再坐着不菲的水上飞机赶到乐山。国难当头,西行路上随时都是生离死别。
乐山文庙成了武大主要的教学区,陪伴着师生的除了殿堂中古圣贤的注目,便是战火、疾病与贫困。画家关山月有一幅国画《今日之教授生活》:一名读书人坐在简陋的农家灶前一边烧柴,一边读书,画的是数学家李国平。
今人绝难体会那种心境,齐邦媛在《巨流河》里回忆某次课堂,当美学家朱光潜用英文读毕“若有人为我叹息,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的诗句,“取下眼镜,泪水流满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
战火硝烟中,武汉大学与中央大学(重庆)、西南联大(昆明)、浙江大学(遵义),一道成为在硝烟中传承学脉的“四大名校”。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曾两次造访乐山,用他的话说,“在四川嘉定,有人在可以遥望西藏山峰的一座宗祠里讨论原子核物理”。
武大人的这种英气,使得学校每每成为高校改革的“急先锋”。早在民国时,武大便首设女大学生游泳课,东湖里女生游泳、男女混泳,破除封建牢笼。1977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武大化学系教师查全性面谏邓小平,首倡恢复高考并被采纳,百万学子得以突破高校入学的门槛。
☞ 按住图像左滑查看 ☜
▲ (左图)乐山时期,国立武汉大学唯一的女生宿舍,位于白塔街,有“白宫”的美誉。(右图)如今武汉大学现存的民国时期女生宿舍楼,又称“蝶宫”。左图供图/Face;右图摄影/田春雨
▲ 时至近年,武汉大学依然保持着国内一流的学术研究水平。 供图/武大城市化研究室《漫步珞珈地图集》
最美还是“武大郎”
2000年,武汉大学与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形成了今日武大四大学部的格局。在那之前,武汉学生中有“玩在武大,学在华科,吃在武水,爱在华师”的说法,并校以后,武大算是把吃喝玩乐占全了。
吃可能承让了,多亏工学部食堂撑门面,武大人开荤主要是去广八路和街道口的。但武大人是真的会玩,玩出了二百多个学生社团,玩转了“最强大脑”、“中华好诗词”、“天才知道”等综艺节目,甚至断电时,黑蒙蒙的宿舍楼也能玩起“全员大合唱”。几乎每个人武大人都玩过(或者看人玩过)的是辩论,作为华语辩论传统强校,校园里处处可见讨论辩题的辩手,场下各种奇葩队名骚操作先来一波,场上再以颜言值服人。
▲ 金秋艺术节。 上图摄影/李泽正;下图摄影/陈良铭
学在华科?武汉大学现有16位两院院士(不含已故)、15位国家教学名师,光是“测绘学概论”一门课程就有6位院士接力授课,堪称宇宙最强。校史上的名家大师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化学家曾昭抡、大地天文学家夏坚白、历史学家唐长孺、经济学家张培刚、法学家韩德培……更加不胜枚举。
最不能忍的是“爱在华师”——就为了中国最美的校园也想谈一次恋爱吧!其实,武大人的每一天都在和这座校园谈恋爱。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曾担任过中华民国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等职,临终遗嘱却要求只在墓碑上刻下“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爱武大这件事,是会上瘾的。
如果你身边有武大人,一定听过他隔三差五地亮武大身份、两眼放光地讲武大往事;如果你自己就是武大人,你肯定脚踏n个突破次元壁的校友圈子。武大拥有国内最团结的校友群体,近些年校园里的新建筑,计算机学院大楼(雷军)、万林艺术博物馆(陈东升)、振华楼(毛振华)、卓尔体育馆(阎志),都是校友捐的。
▲ 卓尔体育馆。 摄影/杨子晴
很难说清武大人为何会对母校产生如此强烈的认同,或许是因为她确实拥有梦中情人的属性:开放、自由。她的校园是开放的,像个人民公园,不似某些学校藏着掖着;她的教室是开放的,武大最鼓励旁听和跨学科发展,只要你跑去别的院系前看好地图别迷路;就连娱乐也是开放的,延续了六十余年的梅操露天电影,最新最热的电影免费放送,风雨无阻……
2013年以前,樱顶老图书馆顶楼平日里并不开放,毕业生会拿着学生证登临一次。沿着楼梯盘旋而上,在“樱顶之顶”俯瞰校园全景,仿佛完成一场仪式。极目远眺,珞珈葱翠,武大人知道,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珞珈山。
- END -
📖
参考资料
涂上飙《珞珈风云——武汉大学校园史迹探微》,2017
齐邦媛《巨流河》,2010
刘道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