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是谁说的“散装苏大强”绝不服输,没有什么能把各地市以“江苏”之名团结到一块。
猝不及防地让想要与江苏切割关系的苏州人、徐州人、扬州人、南京人……们,一时无言反驳。她震惊于才傍晚六点半、苏州街头就已人迹寥寥,于是发视频吐槽莫非苏州有宵禁。
结果视频炸出了大批在江苏城市旅游或旅居的外省网友,以亲身经历作证——不只是苏州,其他江苏城市也如此,一到夜里八九点就进入清心寡欲模式。江苏人本也想辩驳两句,可看了看湖南长沙凌晨一点、人头攒动的街头,看了看广西柳州半夜仍在营业的商场,终究是低下了骄傲的头颅:能凭借夜生活这么一个老旧话题登上热搜,江苏是有点特殊本事的。大众印象中,夜生活丰富与否似乎遵循着两个常见规律: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总比发展欠佳的小县城夜生活丰富,毕竟娱乐设施更多;南方的城市,总比北方城市夜生活丰富,毕竟北方一到冬天的夜里就冷得能冻死人,客观条件有点受限。
位处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好、城市化水平高的江苏,你小子到底怎么回事?每一个在家乡习惯了深夜街头依旧喧嚣的外乡人,来到江苏后都会感受到一丝丝震撼。有到江苏上学的大学生,大一第一次和室友外出到商场聚餐、吃到了快九点。吃完走出饭店一看,商场的灯竟然已经黑了大半,连正常出入的大门都已经落锁,还是被值夜的保安引领着从员工通道出去。不少游客坐着夜间高铁抵达南京后,觉得八九点的时间不算晚,兴冲冲地离开酒店打算体验金陵夜景、灯火繁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店、往嘴里塞了两口面,扭头发现面店老板已经默默地把炉子火灭了、案板收了。但有南京人表示,路上没人可能是因为本地人的夜生活不在大马路上。
不信的话,你找家小区棋牌室看看,里头必定人头攒动。2020年的时候,苏州市姑苏区尝试打造名为“姑苏八点半”的夜经济活动。
可游客们实践后发现,苏州老板们的理解莫不是八点半结束,九点多街上就已寥无人烟。
只是有一些努力、但不多,九点半收工已然是苏州夜市摊主可以坚持的极限。
夜里走在空荡荡江苏街头的游客,戏称自己仿佛是一只游魂。“在江苏老一辈眼里,深更半夜还在街头晃荡的是‘三鬼’,酒鬼、色鬼、赌鬼,都不是正经人。”谁规定的玩到凌晨才算夜生活?八点夜宵、九点半回家难道不够刺激吗?
一般来说,江苏的年轻人如果九点还没到家一定会被妈妈骂;倘若胆敢超过十点不回家,爸妈已经开始讨论你被人贩子卖了的可能性了。
有江苏网友八点多出门到家门口的理发店剪头发,结果老妈一个电话打过来,劈头盖脸就问:“大半夜去哪里野了?”不过外地人在江苏受到的震撼,最终往往会一分不少地施加在旅游的江苏人身上。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一个到长沙玩的江苏游客,凌晨拉开窗帘看到街上人潮汹涌时的慌乱。那一刻,他连怀疑丧尸爆发、想要撒腿逃离地球的心都有了。江苏人去西安“大唐不夜城”之前,通常以为“不夜城”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只有在深夜的不夜城,体验过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掉鞋子,才会意识到这原来是写实文学。
江苏人的夜生活
夜生活的寡淡被捧上热搜后,不少江苏人原本想找到家乡拥有丰富夜生活的例证。“江苏的学生挺有夜生活的,十点钟你去学校门口看看,都是人。”大家如梦初醒,顺着这个思路描绘出了江苏人一生的深夜图景:小时候在家写作业、毕业了在公司加班、结婚了在家鸡娃、老了熬不动夜在家睡觉。许多江苏人自己也好奇,都是大城市,怎么长沙它们就发展出了彻夜通明的市井夜文化,江苏十三太保却没有。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半天,谁也没得出一个最准确的答案,但却得出了一个无奈的事实——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的夜生活,也就意味着城市内有一批固定人群,常年地为夜经济买单。像海南、广东、广西这些地理位置靠南的沿海省份,夜生活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天气炎热,夏季时间长,白天根本不宜长时间停留在室外。对这些省份而言,在凉爽夜风吹起来的晚上再出门是基本操作。
广西柳州的旅游攻略中,经常出现“深夜比白天更好吃”更好吃的暗号。
因为大批小吃摊在夜间才开张营业,不熬到凌晨根本吃不上。本地人夜间出门吃宵夜、散步的习惯,正是这些小摊凌晨才出摊的底气。广东人还发展出了深夜开车几十公里、去抢牛杂猪杂的特殊文化,问就是“你有没有为一顿宵夜拼过命”。每晚十一点半左右,新鲜现杀的牛杂、猪杂到货后被广东食客们抢购一通,再交给厨房现做。千百年来长远的气候影响,决定了这一方水土的夜间消费文化。相比之下,大部分面积位于长江以北的江苏,并没有助推夜生活发展的气候优势。
除却气候原因,另一项促成夜经济的重头戏是地方产业。
重庆、武汉这两座因码头而兴盛繁荣的城市便是典型代表。
本地人都知道,重庆菜的别称是“江湖菜”,因为不少菜系脱胎于以江湖为生计、舟楫穿梭的码头,陈晓卿在《圆桌派》中提及“重庆苦力最早在江边拿杂碎涮火锅”。
码头上的搬搬抗抗,往往不可能定时定点,耕农日落而息,但码头上的人们却经常摸黑干到夜里。
80年代的重庆码头
干完一天力气活后,最需要的便是热腾腾地吃上一场,此时千万别谈养生、别谈健康。
长久下来,造就了重庆菜多油重口、武汉小吃经常碳水开会的特点,也成就了当地人欢腾至深夜的习惯。
在武汉的万松园吃小龙虾,铺着塑料布的小桌通通坐满,人声喧哗,不小心掉在地上的虾壳被来往的人踩到粘脚。
与这些码头城市一对比,在过去以“鱼米之乡”农业、丝织业、印染业、文具制造业、制茶业等产业闻名的江苏,不存在发展夜经济的必要性。
毕竟放在古代,这些手工产业可不适合挑灯夜战,还是比较适合早点下班。
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江苏城市建有大面积的工业园区,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井夜生活的发展。
哪怕是大众印象中以旅游业出名的苏州,工业园区面积规划也高达278平方公里。
03
中国城市
没有夜生活才是常态
其实夜生活作为一种消费习惯,倒也不是完全取决于先天的地方风土民俗。
后天也可以培养,长沙解放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都是好例子。
长沙与西安本地的市井文化中,夜间娱乐属性原本并不突出。
但得益于当地的娱乐地标产业打造得足够好,发展出了网红夜生活。
长沙赢在了先人一步,早在2015年就着手打造了17个“夜经济”特色街区。
西安尽管是北方城市,如今却硬是靠景点,让游客们能裹着羽绒服忍受寒风,挤进灯火通明的仿古街区。
广西、海南、武汉这些多年前形成并沿袭至今的夜生活,更接近于我们常说的传统市井文化。
而长沙解放西、西安不夜城所代表的,则是一种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催生出的景观性娱乐文化。
以旅游经济、网红经济带火的“夜市”概念为例。
网友晒出的江苏夜市小摊上卖着:
新疆羊肉串、东北锅包肉、正宗武汉热干面、老北京糖葫芦、山东煎饼……
几乎没有江苏本地小吃,当然,清爽的江浙菜系里适合作为夜宵的小吃也属实不多。
一篇名为《谁说徐州没有夜生活?惹的全国人民都羡慕》的报道里,也把当地的小吃街作为夜生活例证。
而这条小吃街上卖的也是外界美食:长沙臭豆腐、老北京爆肚……
我们根本数不清,中国到底有多少卖着相似的正宗长沙大香肠、轰炸大鱿鱼、新疆羊肉串的夜市。
而这些被外地小吃、网红小吃挤占的夜市,恰恰是当地缺乏本土夜经济的侧面体现。
人们去这些夜市游玩,并非是把它视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而是在参与享受城市娱乐生活。
这些夜市之所以存在,也是为了迎合旅游经济,又或是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夜生活向往,而非本土滋生。
这就像是北京三里屯与什刹海的酒吧虽然夜夜笙歌,但北京绝对称不上一个夜生活丰富的城市。
凌晨在西二旗打车、软件显示“前方152人”排队,以及深夜在街道上忙碌的道路检修工人们,才更能代表北京的夜晚。
就像前文提及的,江苏让大家惊讶,其实只是因为它身上自带发展好、南方省份的标签,被人们误以为江苏本该是夜生活丰富地区。
没有夜生活的江苏并非异类,而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常态。
2017年,亚马逊中国曾发起过一次“全国睡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广东、上海、北京成为熬夜重灾区,湖北、福建、河南、山东、浙江和江苏紧随其后。
但《2019年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总结的“十大夜生活活跃城市”,所分布的省份却只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再加上仅有一个长沙市被提名的湖南。
也就是说,不少省份哪怕熬夜熬得晚,夜间娱乐生活依旧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
一个夜生活极其丰富的城市,要么有当地气候、民俗等传统因素助推,要么新兴娱乐产业足够发达。全中国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大城市都不多,更别提数量更广泛的县城、乡镇。热搜底下,江苏网友和那些夜生活丰富地区的网友互相提问:“你们晚上玩啥?玩那么晚第二天不用做早饭上班吗?”“你们晚上不睡觉、不出门玩在干啥?不觉得无聊吗?”
对比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会发现,夜生活丰富的地区、各有各的玩法。南宁的网友们热火朝天地描绘夜里和朋友们骑小电驴出街;武汉的网友们表示夜里睡得晚也没事,早饭直接路边“过早”不用早起。而江苏网友们描述的生活,反倒更符合大部分普通人的状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