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超10℃!孩子还要继续"捂"吗?
孩子们总说
有一种“冷”,叫做“我妈觉得我冷”
但别忘了
有一句歌词,叫做“听妈妈的话”
因为妈妈说的
真的有道理↓↓
春天,气温时高时低,温差较大,皮肤汗腺一会儿因寒冷而收缩,一会儿又因天热而毛孔舒展,来回反复就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人体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暖衣保护,自身调节机制已经适应了当前的动态平衡,如果过早脱去冬衣,体温调节机制来不及建立新的平衡。
一旦遇到“倒春寒”,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像秋天那么抗冻”,特别是以下几类人群,容易因不适应而受寒,甚至导致过敏性疾病、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即使孩子叫喊着热,日常穿衣也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减衣服时,要先减上衣,后减下装。
这是因为春天寒气多从地表散发,应注重下半身的保暖。古有谚语“寒头暖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是否“春捂”,要根据天气而定:
昼夜温差较大(≥8℃)时
要“捂”一会儿,早晚注意增加衣物
中午气温>10℃时
可以适当减衣
白昼气温稳定超过15℃时
用7到14天逐渐过渡到春装
连续几日最高气温>20℃时
不能再“捂”了,否则会超出身体耐热限度
“春捂”也不能一概而论,“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如果孩子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给TA脱衣服;
如果孩子觉得身体被“捂”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头 颈
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外出时戴围巾或帽子,有效避寒保暖。
肚 脐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
背 部
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脚 部
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以上“春捂”小知识
你都get了吗?
来源:首都教育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