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博与二十四节气_冬至,最有文化内涵的节气

荆大伟 中国农业博物馆 2023-10-07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气象历法,包含气象物候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一些节气也逐渐衍生出丰富的民间风俗和节日文化。从这个方面来看,如果在二十四节气中搞一个文化内涵评比,第一名肯定非“冬至”莫属。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滥觞,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3000多年前,周公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中国的中心),也测出了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即冬至,二十四节气就此发轫。为了对此进行纪念,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冬至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个非要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至今很多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应该进行庆贺,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相应礼俗和过春节相差无几。在封建社会,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举行祭天大礼,百姓要进行祭祖。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丰富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米团和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也是数九寒天的开始。“至”者“致”也,意味着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冬至这一天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太阳行至最南处,昼最短、夜最长。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这也形成了独特的“数九”习俗。

      冬至虽然天气寒冷,但对于农事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好时机,这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要注意加强冬作物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无论从历史、历法、节日,还是民俗、农事等方面看,冬至已不再是节气那么简单,在中国人心中它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寓意。


了解更多农博与二十四节气请点击原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