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一位名叫金旼旼的主任编辑,前几年写过一篇题为“怎样才算发达国家”的文章,不知被哪个马大哈号主误会为张维迎教授的大作拿去转载了,然后又被其他自媒体从他那里拿去署上张维迎的大名再转,以诈传诈……记得一年多前,我也曾转发过金旼旼先生的上述文章,也署了张维迎教授的大名。但帖子发出后,有朋友告诉我,该文大概不是张维迎写的,因为其中一段提到了“我的故乡,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的江阴”,而张维迎的老家是陕西榆林,差得有点远……指正的朋友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老编辑,作风严谨且学养深厚,在下自然是信服的。于是,我马上将文章删除,然后再多方搜索核实。很费了一番工夫,才找到了文章的真正作者金旼旼。这个旼读音mín,意为和蔼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有云:旼旼穆穆,君子之能。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误会,我不想解释,因为一解释就会涉及那个被复旦大学聘为教授、嘴巴特别“大”的红人,他的名字跟张维迎先生只差一字。这一说大家就心领神会了,是的,就是那个线上经常被打脸,去年又被线下揍了一顿的“张教授”……金旼旼的文章开篇就引用了该“张教授”的一句“名言”,于是就有人误以为那篇文章即他所作;而另有转载者则认为,他那种人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一定是弄错了,于是就想当然地署上了张维迎的大名……实际上在这个小小的“署名事件”中,张维迎教授算是“躺枪”了——因为说实话,即便只是把“张维迎”这个响亮的名字跟某旦那位“院长”的名字相提并论,对维迎老师而言,也不啻为一种侮辱。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可以有很多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寿命、识字率、工业化水平等等。但金旼旼说他在多年的跨国旅行和采访中,渐渐形成了一些主观判断方法,概括说就是,发达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种付出,一是为弱者付出,二是为细节付出,三是为未来付出。如果单从价值观和社会理念上说,我倒是基本认同金先生的判断,尤其是他的“为弱者付出”论,他写道:正如决定一个水桶容量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但是从逻辑上讲,金先生的“三种付出”,其实不是衡量一个社会(国家)是否“发达”的标准;它们所表征的,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高度。一个根植于现代文明中的社会(国家),是一定会不计成本地为弱者付出、为方便民生的细节付出、为大家的未来付出的。至于她是否足够“发达”,则要另当别论。我认为在现当代人类社会中,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它们有条件也都愿意为自己的国民尤其是弱者提供各种保障,尽其所能付出一切。
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比如金旼旼文中所举:德国汉堡公交车到站后会利用液压侧倾车身,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上下车(如上图);日本东京所有地铁车门上都刻有盲文,以告知盲人所在车厢位置;美国纽黑文市政府给穷困人群发放补贴,使之可以和耶鲁医学院博士生住在同一幢公寓中……
这样的付出当然表征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拥有如此高度文明的社会,在当代看来必然是一个发达的国家。然而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一个发达的国家,就必然拥有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呢?不一定。当年,敢向几乎整个欧洲乃至半个世界挑战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以及敢向几乎整个亚洲乃至半个世界挑战的大日本帝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格局上,不可谓不发达,但是它们的文明程度足够与之匹配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古今中外,有多少强盛的国家或王朝,由盛而衰、盛极而亡?强大的秦帝国仅二世即亡,强大的隋帝国也才熬过37年即亡;纳粹德国就不说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全球最强盛国家古罗马帝国,最后又是怎么灰飞烟灭的?还有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大蒙古帝国,以及那个神秘而又辉煌的玛雅帝国……
这些强盛帝国为什么灭亡?也许玛雅、苏美尔等史前帝国的终结,跟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有关,比如世界各地各民族几乎都有“大洪水”之类传说,说明有些史前帝国的覆灭可能源自当时人类无法战胜的自然灾难。但是,至少是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几大强盛帝国的覆灭,则几乎全是缘于人类自己的“杰作”——要么是因为它们发达有余、文明不足;要么是发达之后就忘了初心,开始横征暴敛、无度扩张、鱼肉百姓、腐败无度,曾经拥有的文明被全然抛弃。而这样的“发达”对民众来说,又拿它作甚!从宏观的角度说,缘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历史机遇,一个国家在一个较短时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快发达起来,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难的是它能不能同时在软实力上齐头并进,成为一个既强盛又文明的国家。
而自当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文明就一直在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20世纪的美国,曾诞生了一套风靡全球的鸿篇巨制《文明的故事》,它讲的就是东西方文明的演进历史。在西方学术界,绝大多数人都一生专注于狭小的专业领域;只有极少数绝世天才,才敢于站在人类思想的高处,俯瞰文明的历史。他们的信条是:只有天才和蠢货,才敢无所不谈。1885年诞生于美国的威尔 · 杜兰特(Will Durant),就是这样一位俯瞰人类文明的天才。杜兰特是普利策奖及自由勋章的获得者,是美国思想史上的巨人,是最杰出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一。很多人熟知他的《历史的教训》,却不知道这本书不过是《文明的故事》的浓缩版。杜兰特和胡适先生都是大哲学家杜威的学生。他以《哲学的故事》一书成名,更以《文明的故事》一书达到其六十年学术生涯的巅峰。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而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是的,杜兰特比胡适更早投入杜威的门下,却完全超越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文明观念的捍卫者——其15卷《文明的故事》,将那些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杜兰特以一位人类哲学家的视角,曾花费整整八年时间去审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明遗产,希望还原那个“已经消失的哲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的乐园”。他如此思索中国的命运及其文化根源:中国的传统被彻底地连根拔起了,没人知道它何时会生出新根,以挽救富有文化的生活。
《文明的故事》其实是杜兰特夫妇共同智慧的成果;更令人嘘唏的是,它还是这对伉俪伟大爱情的结晶。五十年来,杜兰特和妻子阿里共同编写这部世界级的史书;可是,当它即将完成时,两人却双双患病。而在得知丈夫的病情无法挽回时,83岁的妻子选择了绝食。但没想到,96岁的杜兰特在手术后又奇迹般地康复了。然而,从鬼门关返回来的他,却获悉了妻子的死讯;几天后,他也离开了人世。
半个世纪苦行僧式的学术钻研,一对灵魂伴侣的殉难式的终身事业,一位伟大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终极探索。这就是威尔·杜兰特夫妇的《文明的故事》。
这部1500万字的巨著,不仅是哲学视角下的人类大历史,也是一部部精彩的故事集、优美的散文集,以及装帧和图片异常精美的艺术品,从书中的任何一页都可以开始读起,每一段都不会让人失望。
杜兰特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把每一时代的每一国家的文化、组织、变动与路线之流变都加以综述,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感兴趣的朋友,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进一步了解这套传世经典,郑重下单。
易中天:史上所有改朝换代,都是由流氓导演并主演
一个人不讲道理的7种表现
历史最好的见证,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张鸣:军阀是个坏东西,这没问题
张维迎:北大清华毕业生削尖了脑袋往体制内钻
越是先进国家,越重视保存常识与记忆的“文明殿堂”
洞悉新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1956—1957年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