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这个概念充满了争议。《牛津词典》对“文明”的定义是“指社会高度发达、有组织的一种状态”。“文明”的概念虽然复杂,但现代意义的“文明”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六个特征:
欧陆启蒙运动的领袖们曾认为,当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插遍欧洲时,野蛮和暴力就会永久消失。然而,正如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赵林所说,启蒙运动本身就酿造了野蛮和暴力。而野蛮和暴力本身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文明可以让人尽量少地使用它,但绝无可能消灭它。因此,对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如何防范他人的野蛮以及如何克制自身的野蛮,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必不可少的修炼。米塞斯说,自由的含义如果只能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私有财产。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因为财产不受侵犯,是人类获得其它自由的根基。私有财产受公平保护的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让人类的协作程度达到空前,全人类的财富总量和生活水平,都呈加速度增长。在一篇论及文明发展的文章中,赵林将文明之间的迁徙、融合,看作一种更高维度的分工协作。然而,虽然当今中国改开成绩瞩目,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有质的提高,但守旧顽固的声音依然存在,甚至不乏呼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声音。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在各种杂音中,与中国这个古老文明、新兴大国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不被时代所抛弃,这是一个切身相关的问题。在文明社会中,契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过,欧洲人的契约精神其实来自上帝,信徒与上帝之间订立了神圣的契约,而对于高度世俗化的国家来说,诚信更多是作为一种世俗价值,它的践行与否,高度依赖人的道德水准和社会惩罚机制。只有当一个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认可诚信的价值,对自己的承诺有羞耻心,这个社会才可以说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契约精神是文明的基石,法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一座大厦,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越高,保护人民的权利越充分,这个国家就越是稳定繁荣。赵林曾这样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而人之所以能够遵行律法,是因为上帝已经将这些道德法则作为一种内在的‘理性之光’赋予了人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自私是生物的天性,是生存和繁衍的依据,但是人类有同情心。个人选择越多的社会,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当一个社会的规则容许人们“自私自利”,鼓励人们互惠互利时,人们反而会自发地同情弱者,处处为弱者着想。如果一个社会里最弱小的存在也可以活得尊严、幸福,那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文明社会不是空中楼阁,也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她是由每一个热爱自由,渴望自己和子孙后代拥抱文明的个体建成的。——先有文明人,后有文明社会。
理解文明的特征和意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读文明史。然而,在西方学术界,绝大多数人都一生专注于狭小的专业领域,只有极少数绝世天才,才敢于站在人类思想的高处,俯瞰文明的历史。他们的信条是:只有天才和蠢货,才敢无所不谈。1885年诞生于美国的威尔·杜兰特,正是这样一位俯瞰人类文明的天才。杜兰特是普利策奖及自由勋章的获得者,美国思想史上的巨人,最杰出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一。他早早投入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门下,却完全超越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文明观念的捍卫者。季羡林评价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的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杜兰特花费50年完成的15卷宏篇巨著《文明的故事》,正是他对人类文明史最全面的总结。这套经历三次迁移,一次大洪水,才最终被写出来的巨著,是对“最伟大的思想者的立传”,是对“他们智慧遗产与生命印记”的伟大解读。足足1500万字,既是哲学视角下的人类大历史,也是一部部精彩的故事、优美的散文集。从书中任何一页开始读起,都会遭遇文明的光辉。认识人类文明史,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无疑是不二之选。这不是读者一时能啃下的书,却是当我们有任何文明史问题时,都会想去翻阅的经典巨著。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1978年,是铭心刻骨的记忆
所谓魏晋风流,其实是“懈怠”(震碎了许多人认知)
一个民族的秘史:从矛盾文学奖看文学的过去和未来
马勇:这个看法虽说残忍,但确实是对的
中国自殷周革命以来,天取代鬼神成了心灵的皈依和精神的敬畏
一百年后还有人读的历史书不多,这就是其中一部
张宏杰:清华教授秦晖的真面目
杨奎松:我那几年读了相当多的档案,知道了许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