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尔登这个名字,不像汉人的,第一次听说,我以为此公必是傣家不知哪一代的的王子,落魄了混迹于文坛,如是误会了一年多,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个笔名,是这老兄从东北的一个村庄拣来的,本人名字叫邱小刚。
在网上,他还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叫三七,这回是窃取于某著名中药铺。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瞭望东方》开专栏,同在一个园子里涂鸦的,还有几位,都是大名鼎鼎,只有一位没听说过,恰恰这位的文字,我最喜欢,他就是刀尔登。在中国,文字写的漂亮的人不少,走时髦路线的,贫嘴,走古典路线的,掉书袋,或刚猛,或温柔,或大排比气势压人,或酥胸半露姿色撩人,但把文字写得有味耐嚼者,却如白乌鸦一样稀少——有之,刀尔登就是一个。
刀尔登是个读书种子,他的文字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书卷气,遣词用句有文气,却不过分,写人,写事,切入点与众不同,见好就收,给自己留着余味,给读者留着余地,读完了,非想想不可,读他的文字,令人想起一个字:“品”。他的文字,不是屠门大嚼的货色,而是功夫茶,坐下来慢慢小口细品,期间,如果频繁地接手机,处理公务,那还是别读为妙。刀尔登跟我写的东西,有点近似,都是古代人那点好玩的事,编辑总是建议,你们最好写出个系列来,有点系统,我坚持不听,你说你的,我照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刀尔登比较乖,从善如流,说是要开写“中国好人”,凡是有鼻子有眼的古人,同时被他看上的,都被打成“好人”,被他在键盘上蹂躏。刀尔登是北大的才子,这话不是我说的,源头来自北大的某些人。说起来,他是80年代中以本省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的,但是,我估计他在学校里,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这样的学生大抵有两个特点,第一好读书,第二好喝酒,具有这两大优点之后,对于学校里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大人物,就不怎么在意。不管怎么说,反正现在的刀尔登,当年的邱小刚,毕业后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河北石家庄,先在体制内,然后溜到体制外,没有下海,只是编份都市报,又过不了多久,连编辑都不做了,卖文为生。卖文为生,在台湾被叫做煮字疗饥,生计很艰难,如果要想活得好,一要有名,二要高产。民国时候,上海滩上,据说只有两个人可以卖文为生而且活得不错,一是鲁迅,有名,稿费高;二是张资平,高产,三角恋爱小说,一写就是几十万字,一篇一篇连载。剩下的人,虽然也写字,但若想活得滋润,如果不进政府机关的话,就得进大学教书。我们的刀尔登这两种情况都不沾,至今为止,他的名气不大,却写的比当年鲁迅还少,惜墨如金,每个月挣上千把块钱足矣,就用这么点银子生活。据他的老熟人也是老编辑徐晓说,刀尔登的几个朋友,都是这样的活法。
此人是我见过最不乐意出名的人,给报刊写专栏,无非是生计所迫,不得不写,但是过了这个界,再做点什么,死活都不肯了。阳光卫视要做一栏读史类的访谈节目,我推荐了他,任我和制片人巧舌如簧,百般说服,人家就是不出山。依他的意思,书也是不打算出的,写了东西,如果家里还有米,就不急着拿出去换钱。还好,出版商尚红科比我的本事大,几次三番去石家庄,硬是把他说服了,出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中国好人》,拿到书,尽管多数文章我都见过,还是一口气读完,过瘾。不乐意出名的刀尔登,是个好父亲,比较善于运用胡萝卜和大棒,对自己调皮的儿子,开始是大棒,发现不灵,改成胡萝卜,用钱收买儿子做好事,后来发现钱散在儿子手里多了,再跟儿子打牌,一点点把钱再赢回来。我的教育观点:当今之世,能跟儿子一起游戏的父亲,肯定是好父亲。这个好父亲,可惜我只见了一面,瘦瘦高高的,不像刀,倒像根棒子。人很腼腆,不怎么爱说话,似乎不像传说中好酒的才子,也许是因为当时人是多了点的缘故。我们约好了,下次找机会喝酒,一醉方休。张鸣老师称刀尔登为“隐士”。他不但是一个“奇人”,更是一个“鬼才”。有人曾评价他是鲁迅、王小波之后的第一文章高手。他的著作,从谈西方经典到中国文化古书,从中国史到西方文化,天南海北、人性与自我、思想与自由,无所不谈;谈的角度睿智独到,他所使用的材料,普普通通,但他却能用独特的视角和通达的理论写的与众不同。读刀尔登是不嫌腻的,一众名人读者都直呼过瘾:刘瑜:读刀尔登的文字,我却没有戒备之心。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里,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羽戈:刀尔登的一大特色,恰是说理。与擅长说理的王小波相比,刀尔登的文字功夫似乎更胜一筹,其表述机警、明快,力求一剑封喉。缪哲:刀兄于驱遣文字时所表现出的“洁癖”,亦自为精神之“骨气”的宣示或对文明之信仰的一宣示。在他的清峻的文字下,是思想的通脱。
其实,读刀尔登,不仅可以从酣畅淋漓的文字中明了一些道理,抵御愚昧与浅薄,更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在越来越糟糕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却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为此,推荐刀尔登作品集。其中《背面》为刀尔登新作,是一部以爱好为话题的随笔集;《亦摇亦点头》更曾绝版多时,先知书店有幸联合出版社将其复活;更值一提的是,我们有幸获得刀尔登亲笔签名(3册)。刀尔登是出了名的“隐士”,获得他的签名非常不易,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含独家好书):
警惕性很强,有几分敏感……
文明倒退,源于错误思想的流毒
苏联的崛起与崩溃,有无数的经验教训有待反思
某种带有预示性质的惊颤蔓延于中国社会:一个幽灵——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
梁晓声: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秦晖: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没有不择手段的正义
有些敏G,罕见未删版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不夸张地说,90%以上的中国人都没有读懂《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