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变局极多,又往往极为复杂。然而,变局最大,又最难以看清真相的,莫过于国共之争——为何抗战前尚且有来有往的两党局势,抗战后不数年,国民党就在实力占优且背靠美国的情况下惨败而逃?一个政党得以发展的要素在哪里?1948年1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蒋介石在一次演讲中声色俱厉地说:“老实说,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蒋介石对自己领导的国民党的理解不可谓不深刻。《党员、党权与党争》作者王奇生做出如下结语:“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国民党并非不想独裁,而是独裁之心有余,独裁之力不足。”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最后,这个弱势独裁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国民党败退前,一座大厦上还挂着蒋介石的巨幅肖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国民党的威望其实曾经突然高涨,达到多年未有的高度。抗战胜利,确使国民党得到一笔巨大的政治财富或曰政治资本。然而,就在短短几年内,国民党这笔巨大的政治财富或政治资本却丧失殆尽,在最后的国共大决战中惨败而逃。为何最终如此结局?虽然有关论文、专著指不胜屈,但受限于现实因素、意识形态以及历史视野的影响,大多都离不开两党相争的视角,脱不开“成王败寇”的历史逻辑。凭借单一、狭小的视角,不可能看清历史的真相。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国民党失败的历史教训四书”,分别从党建结构、政治政策、军事力量、国际外交等四个被忽视的独特视角,以纵深剖析和外部视野两个维度,呈现国军失利的更为内在的缘由和深层次的历史教训:
本书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多个方面。本书豆瓣评分9.3分,书友评价:“能把专业历史书写这么好看,太难得了。国民党为什么输?蒋介石迷信军队和武力,轻视党组织的发展和维护,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作者认为在1945—1949年决定中国命运的斗争中,战争、军事并非决定性作用。国共两党对城市与乡村的经济政策,对贫苦农民、地主、工人、资本家、学生、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政策”,就是广义的“政治”,也是最根本的、最终决定鹿死谁手的“政治斗争”。杨奎松评价本书:“这是任何想要了解国共关系史,特别是想要了解当年执政的国民党何以会短短几年间就败给了‘革命’的共产党的读者,非读不可的重要著作之一。”
本书从抗战时期国军的结构、军队的人事运作、官兵的教育与训练、军队的参谋人员,以及情报工作这五个方面切入,首次以国军的人事制度为轴心为读者呈现出抗日正面战场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金以林评价这本书说:“其论证之严谨、征引之广博,在同类军事史著作中非常少见。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一目了然间就能洞察战时国军的真实战斗力。”
本书颠覆传统“棋局”观,将逐鹿天下放在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彻底解析国民党的失败之谜。书中采用了大量中外文献,包括众多未刊档案和美苏解密档案、日记、回忆录、书信和当时的报刊杂志等第一手资料,不时有稀见内幕呈现。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稀见密档史料,结合精彩迷局讲解,看透棋局背后的步步惊心,从源头看懂当下局势与历史走向。以上四书,不仅彻底了解国民党纷繁的组织结构,了解其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更能够看清中国历史上一个党派兴盛与衰败的根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好书):
身体的媚术,满纸“荒唐”的奇书
许倬云: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有点敏G,但未作删改
张维迎:“市场”的力量,既关乎财富,更关乎我们的未来
王笛新作,据传因不可抗力被迫叫停
对日本的四个错误认知
骄傲的王朔,跌倒绝不扶墙,一生只服阿城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邓朴方:父亲最后讲这些话,拼上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