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浙中人|兴趣促使他坚定地选择学医之路
主持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
获省“民生民意杯”第八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二等奖
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
省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
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
2022级硕士研究生沈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遵循内心指引
夜幕降临,天色微暗,月亮爬上了树梢,这是沈科展结束一天见习工作,走出医院大门时的场景。沈科展看着天空,脑海里浮现的是患者们情况转好时一张张的笑脸,于他而言,医学就是他心中皎洁的月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好奇心才有动力学下去。”沈科展说。对中医感兴趣的他,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了针灸推拿学。在大学五年的学习中,沈科展对针灸、中医理论方药以及各种西医诊疗方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经得起时间考验,不单单是为了学业,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将所学运用于临床更好地帮助病患。”沈科展说。
在本科实习过程中,沈科展常接触到患有颈椎病、腰突症、带状疱疹的病人,心里不由得为他们着急,这让他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希望通过针刺、灸法、火罐等中医专业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每当病患在接受沈科展的针刺、推拿等治疗后,听到他们说“疼痛舒缓了很多”,沈科展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娴熟的手法、谦逊的态度,让沈科展拥有了忠实的“回头客”。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像《方剂学》《中药学》《针灸学》等知识点内容较多的中医理论课程,沈科展课上认真听讲,把握重点;课后仔细研读,反复背诵方歌、经方条文直至牢记于心。
沈科展认为学习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尤其是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时,需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反复温习、构建知识体系,再逐步完善细枝末节。同时,他觉得知识点要靠多次复习才能转化为长期记忆,整块的时间可以用于知识体系的理解,零碎时间可用于细小知识点的反复记忆。
反复试错,终获成功的喜悦
沈科展对科研的兴趣也十分浓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研讲座,也因此结识了一群热爱科研的伙伴。在实验室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沈科展在大二阶段进入了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
科研实验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针刺镇痛动物行为实验过程中,反复出现动物行为多次异常和微观受体蛋白检测条带数据缺失等问题。沈科展沉着冷静,从每次失败中反思自己,寻找问题所在,他在脑海中不断复盘整个实验流程,最后经过5轮实验,终于成功获取确切数据。
在科研过程中遇到难题与失败时,他会耐心查找文献数据,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同学,咨询注意事项,总结失败经验,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和研究新思路。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沈科展也同样遇到过挑战。初次撰写论文的他不可避免地经历了选题等困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沈科展针对每一个问题细细研究,再逐字逐句打磨,经过前后多次修改,最终论文得以顺利发表。
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很辛苦但也收获颇丰,沈科展说:“这离不开实验室老师、学长学姐的指导。同时,要保持不骄不躁的态度。广泛阅读文献,学习各种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设计,掌握科研器材的运用。”科研经历丰富了沈科展的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培养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光彩
学习之余,沈科展热衷于志愿服务。本科阶段的他,获得“晨曦十佳医护人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沈科展说:“志愿服务的体验是快乐而有意义的,已融入我的大学生活。”他在大二参加推拿手法考核,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晨曦针推医院的推拿人员,在志愿服务时,沈科展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为同学们解决了许多问题。
在晨曦针推医院值班期间,沈科展也不让自己闲下来,他经常找学长请教推拿手法,纠正手法问题、反复练习操作,以便为同学们提供更佳的服务。他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沈科展认为学习要劳逸结合。平时,他喜欢用骑行来感受大自然,放松心情。“从滨文校区穿过钱塘江大桥,去往江对岸的西湖、武林门,还可以在西湖旁的山林里骑行,和志同道合的三两小伙伴一起爬坡、下坡,探寻自然的奥秘。”沈科展笑着说。这是属于他的快乐秘诀。
“不囿于一时的困难,永远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即使我们对前方道路的艰难险阻一无所知,也可以通过探索和尝试去解决问题,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沈科展说。面对未来,要永远保持热情和好奇,付出辛勤的努力,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之喜。
来源:大学生新闻中心
文字:潘天予、王澜雅
编辑:张若谷
责编:史晓琼、周怡丹
审核:金鑫俊
往期回顾
陈忠教授/汪仪研究员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
浙中医大的这场雪,太美了!
教师风采|她说:从教路上要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