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获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5项
11月10日,全省创新深化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主持会议。会上,宣读了省政府关于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有304项成果(项目)获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我校(含直属附属医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5项科技成果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第四完成单位)
赵筱萍教授团队
组分中药智能创制关键技术及冠心宁片产业化示范
赵筱萍教授团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伯礼院士带领下,与浙江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以创制冠心宁片为研究载体,创建了“组分-效应-机理”跨尺度多维复杂信息整合辨析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AI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预测活血、养心、行气、止痛等功效与药理效应的关联性,通过细胞/组织/斑马鱼/小鼠等多尺度模型系统性的药理研究,阐明冠心宁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物质,并“说清楚、讲明白”其临床治病的原理。由浙江大学程翼宇教授领衔,浙江中医药大学参与的产学研团队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吕宾教授团队
中西医结合防治功能性肠病技术创新及管理体系的建立
功能性肠病患病率高,疾病经济负担重,如何改善症状、降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难点。吕宾教授团队立足功能性肠病肠道免疫活化、微生态失衡及乳糖不耐受的发病机制,通过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创新“应激通过免疫-肠菌-屏障轴多靶点调控内脏高敏感产生”理论,基于此研发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症状中药组合方,构建基于国人的乳糖氢呼气试验简化检测新方法,率先提出符合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人群的低FODMAPs饮食方案,科学解析穴位电刺激治疗功能性肠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最终形成以饮食干预为基础、药物治疗为对症手段,中药及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功能性肠病的管理体系,为祖国医学治疗功能性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毛威教授团队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控体系构建及重要代谢标志物快速发现和转化
面对世纪疫情,毛威教授团队除了坚守在新冠救治的一线,还在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支持下,联合全省12家单位协同攻关,对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该团队构建了高效的中医药防控体系,为中医药抗疫贡献浙江力量。牵头开展的新冠肺炎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安全有效。国际上最早发现并报道重症患者临床及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加深国际上对新冠重症的认知。研发基于代谢组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临床代谢标志物快速发现系统,提高新冠代谢物检测分析能力及精准度。该项目成果为中医药防控新冠病毒感染作出积极贡献并提供了浙江方案。
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吴承亮研究员团队
股骨头坏死“肾虚髓萎骨枯”新病机及从“髓”论治的创新应用推广
针对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不清,临床无有效治疗方法的核心问题,吴承亮研究员带领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联合筛选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生物标记物,系统诠释股骨头坏死“肾虚髓萎骨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科学内涵,丰富了“髓系骨病”理论体系在股骨头坏死疾病中应用,建立了从髓论治股骨头坏死的新治法,并进行科学阐释和临床应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和再生医学干细胞技术的互补优势,形成新的诊疗特色,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坏死的诊疗水平,社会效益显著。
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张威教授团队
中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张威教授团队围绕消化道肿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卫生医药科技重点资助项目、浙江省中医药重点项目为依托,探索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诊疗标志物及适宜治疗方案,阐明中药复方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团队成果在10余家医疗单位得到临床应用,惠及患者超3000余名,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消化道肿瘤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科研部
编辑:朱欣悦
一审:史晓琼 周怡丹
二审:金鑫俊
终审:金聪伟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