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揭牌运营 “苏货苏运”不再“一箱难求”

航运评论 2024-01-09

航运评论

HangYunPingLun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箱难求”成为水运行业“心头痛”。5月7日上午,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简称“分中心”)揭牌成立,将服务苏州本地及长江沿线企业空箱用箱需求,降低空箱用箱成本,解决“一箱难求”问题,更好地实现“苏货苏运”。


“陆改水”催生空箱需求


空箱是航运物流正常发展尤为重要的基础要素。受疫情冲击,从去年起,国际集装箱运输价格飞涨,出口集装箱更是“一箱难求”。苏州作为外向型经济大市,海运空箱使用问题一直困扰着苏州生产型企业。特别是受近期疫情影响,工厂派集卡到上海港提还空箱、到苏州装拆重箱的物流模式受阻,企业对空箱需求量暴涨。与此同时,受缺箱等因素困扰,苏州企业通常舍近求远,苏州企业70%左右的货物从上海港和宁波港进出,需要大量集卡陆路运输,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4月11日,沪太两港联合发布提升水路保供保畅升级版通告,扩容水上通道,减免堆存费用,将太仓港视为上海港空箱服务延伸区,引导和鼓励更多的苏州进出口企业“陆改水”,提升“苏货苏运”比例。

4月份,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2.7万标箱,同比增长6.7%,其中外贸总量完成34.9万标箱,同比增长15.2%,外贸支线完成24.1万标箱,同比增长36.9%。生产数据表明,“陆改水”物流新模式对空箱有巨大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本轮疫情以来,太仓港帮助200余家本地企业“弃陆改水”,切实保障苏州供应链物流链畅通稳定。

腹地企业获“三重大礼包”


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是上海港、太仓港共同打造的服务苏州本地和长江空箱调运的基地,旨在为苏州及周边企业提供充足的远洋外贸空箱资源,便捷的就近提还箱服务,低廉的用箱成本,同时兼顾长江中上游港口空箱分拨、转运功能。

据介绍,分中心运营后,将给腹地企业带来“三重大礼包”,使本地和周边企业更真切地感受到太仓港这个“家门口”港口的便利化服务。

第一重,时间成本减少了。企业减少奔波,不必再因为“一箱难求”驱车奔赴上海港提空箱。

第二重,经济成本减少了。沪太两港共同出台激励机制,消化从上海港调用空箱到太仓港的成本以及码头装卸费、集卡短驳费等,全程物流的成本得到压减。可以做到48小时内完成外高桥、黄浦江港区的转运任务,60小时内完成洋山港区的转运任务,让太仓港成为上海港远洋班轮航线的延伸站。

第三重,出货压力减少了。充足的空箱以及上海港丰富的远洋航线资源配套,让广大企业出运货吃下“定心丸”。为筹备启用分中心,在上海港大力支持下,近期已经调运1.5万标箱的空箱到分中心“整装待发”,覆盖重点船公司和主要箱型、箱种,让企业选得到箱、走得了货。

太仓港口管委会副主任周晓荷介绍,依托上港空箱调运中心以及长江平台等资源,太仓港分中心与“太申快航”功能叠加,将使太仓港能够在大船公司的箱管系统中真正成为上海港的延伸,提高空箱在太仓港的周转效率,可以有效解决外贸进出口集装箱留存空箱箱量和箱型不平衡的问题,加速苏州腹地企业外贸货源“陆改水”的进程。


打响品牌促进“苏货苏运”


太仓港分中心所在地为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拥有20万标箱的年空箱堆存和转运能力。据正和国际码头操作部副经理刘斌介绍,太仓港对接上海港的驳船“快航”密度大且舱位充足,调运空箱效率高,可充分满足客户的提空需求,有利于打响太仓港服务品牌,进一步促进“苏货苏运”。

目前,太仓港拥有日本、东南亚等31条近洋航线,泛亚沿海线、重庆等71条长江支线和江浙等23条内河支线,可以形成丰富的水运空箱调运平台。太仓港分中心成立后,可提供集装箱动态查询、申请空箱调运、集装箱修洗箱、放箱、穿巴订舱、口岸协调等服务,大大提升水路运输在时效性、运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中国太仓外轮代理有限公司近期成功引导苏州地区近20家企业选择从太仓港起运,太仓外代总经理张德俊为企业算了一笔账:对比一个40英尺集装箱(大柜),从洋山港提空箱,到苏州园区装货进洋山港,运输成本约2100元,而从太仓港提空箱,到苏州园区装货进太仓港,预计运输成本1100元,两种方式对比,后者可以节约近1000元人民币。推算一下,如果1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年度出口货量1万个大柜,可节约物流成本1000万元。同时,相比到上海洋山港提空箱到苏州装箱进洋山港,到太仓港提空箱到苏州装箱进太仓港,全程物流运输时间节约一半。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将空箱中心打造成为太仓港服务企业的示范项目和靓丽品牌。”太仓港口管委会主任邵建林表示,太仓港将潜心研究空箱中心与上港太仓港服务中心和太申快航的功能叠加,实现沪太两港功能上的有机延伸和无缝衔接,让空箱中心在太仓港发挥出最大功效。


本文采自 中国水运网本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本平台注明“本文采自: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并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本平台是一个提供航运咨询、市场报告、免费论坛讲座和深度好文分析等的非盈利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但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往期阅读

【专稿】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什么十二年来总能踩准市场的关键拐点?——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师 周德全

【评论】中国船企“组团”出击LNG船市

【新闻】太古轮船收购 Westwood Shipping Lines

【评论】国际经贸环境复杂严峻 国内疫情多点散发 港口如何应对新挑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