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山东港口青岛港:先导级国际航运枢纽

航运评论 2024-01-09

航运评论

HangYunPingLun

在8月15日举行的2022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上,发布解读了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RCEP海运贸易指数,举行了系列重磅签约,发起“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港铁区大协作机制(青岛)倡议,进行了重大项目宣讲推介。

其中,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发布的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显示,山东港口青岛港跻身先导级国际航运枢纽,在设施能力、航线网络、枢纽运营服务水平、创新引领能力等指标项上具有显著优势。


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发布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给港航业发展带来了多重挑战。

在此次大会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发布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并联合山东港口发布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和RCEP海运贸易指数,精准刻画港口航运枢纽高质量发展要素、大宗商品及RCEP海运贸易变化趋势,对于促进港口、大宗商品和贸易的高效联动意义重大,将更好推动国际经贸发展。

其中,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选择RCEP区域为主要研究范围,筛选出了29个规模较大、能力较强且具有代表性的港口纳入样本池进行研究。与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综合考量港口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情况不同,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更加聚焦物流枢纽能力要素,更加关注港口自身能级的发展提升。

指数显示,上海港与新加坡港为引领级国际航运枢纽;宁波舟山港、青岛港、深圳港、釜山港不仅在设施能力、航线网络等指标项上具有显著优势,在枢纽运营服务水平、创新引领能力等方面也各具特色,是先导级国际航运枢纽;广州港、天津港、巴生港、香港港、高雄港、厦门港是优势级国际航运枢纽;剩余样本港为中坚级国际航运枢纽。

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立足山东港口优势品种,由山东港口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研发编制,涵盖山东港口铁矿石、焦炭商品价格、库存和进出港的综合监测体系,既包含物价指数,又包含物量指数,反映了重要战略资源商品在港口的流通和交易情况。该指数精准刻画山东港口大宗商品贸易的变化水平,把港口“晴雨表”“反应器”作用具象化,更好发挥港口优势,为产业监测、贸易决策、科学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RCEP海运贸易指数报告以RCEP除老挝之外的14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选取约占RCEP海运贸易量三分之二的集装箱货物、铁矿石、煤炭、成品油、LNG、汽车六大类货物作为分析对象,以2019年数据为计算基期,从总体贸易额、海运贸易量两个维度反映RCEP海运贸易的年度发展趋势,对2017至2021年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21年RCEP海运贸易指数为101.1,较上年度上升3.4点,已超过疫情前的最高水平(2019年)。可以看出,近年来RCEP海运贸易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2020年RCEP海运贸易指数出现下滑。


航运中心离不开港口群支撑


构筑陆海联动新格局,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港口一体化。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应运而生。在全省一盘棋之下,青岛港担当枢纽港,做强做优国际干线,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积极当好青岛港的喂给港,各港口之间开通内支线,释放出一体化倍增效能。

数据显示,三年来,山东港口不断增强海向通达度、陆向辐射度,全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突破15亿吨,约占我国港口总吞吐量的10%,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分别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一带一路”及RCEP海陆辐射优势和枢纽地位得到全面巩固。作为龙头的青岛港更是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第六位。

“山东港口致力于互联互通、保稳保供,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山东港口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表示。

事实上,作为区域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竞争已经逐步演变为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从全球范围来看,港口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而非中国的独有现象。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全球主要港口群,都在采取不同方式推进一体化发展,以增强内部协同,提升对外竞争合力。

比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泽布吕赫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完成一体化整合;美国的纽约和新泽西建立统一的公共管理机构,组建纽约-新泽西港务局,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国港口一体化基本覆盖了主要沿海和沿江港口,其中浙江、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等港口集团都是省级政府主导,以市场化方式整合港口资源。此外,全球码头运营商正通过在全球投资和运营码头,实现全球码头的网络化、一体化运营和竞争。

对于青岛而言,山东港口这个世界级港口群无疑为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开了更加远大的想象空间。


本文采自 青岛日报
本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本平台注明“本文采自: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并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本平台是一个提供航运咨询、市场报告、免费论坛讲座和深度好文分析等的非盈利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但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往期阅读
【评论】航运市场将有新动向?
【新闻】1-7月福建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情况良好
【新闻】浦东优秀智能航运应用案例——系列二
【评论】大湾区港口吞吐量居世界湾区之首 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东莞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