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4,就算是乡村童话,我依然被它治愈得一塌糊涂

Duyao作者 毒药 2021-06-10


吉米是一个港口工人的儿子,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乡村的聘用书,吉米很开心,因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工作:兽医。对一个港口小城而言,能找到工作已是万幸,看到儿子心愿达成,父亲也颇为自豪。

 

与之相反的是在一旁满腹牢骚的母亲。毕竟,约克郡离苏格兰那么远,信件也没有具体的录用信息,此去究竟能不能给儿子带来就业机会,仍旧是极大的未知数。

 

列车开动那天,出于对儿子的关怀,母亲忍不住涕泪交横。她绝对想不到,一段温馨而充满挑战的未来正在等待他的爱子去发现。





文、编辑、排版丨Zed



 

提到乡村,我总是不自觉联想到影视作品里有关乡村题材的电影。《盲山》让人看到了封闭环境中人的封闭和愚昧,《那山那人那狗》又让人见证了淳朴的乡土之情。乡村离我们如此遥远,却又是这个国家无法忽略的一部分,截至去年,我国农业人口仍有5亿多人。

 

由于城镇化建设,大部分人口开始往城市搬迁,脱离了和土壤之间的连接,让我们很难拍出如过去那样真实记录乡村变化的电影作品——国庆档的某部主旋律大片即是最佳例证。

 

当我们急不可耐地用一部看似反应乡村题材的电影去大唱赞歌时,英国人却在近期用最质朴简单的乡村故事,疗愈每一个在都市奋斗打拼之人的心灵。这就是在英国五台创下收视纪录的《万物生灵》。我更喜欢它的直译名——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万物伟大又渺小。

 

 

老版和新版的差异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万物生灵》第一次登上电视荧幕,早在1978年,英国人就将同名原著进行改编,并在当时创下过不错的收视率。

 

如果说我们的武侠和四大名著用参差不齐的翻拍收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英剧扎实的剧作质量和后代不伤筋动骨的调整,则让新版保留原作水准外,更给考据癖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无论是今年更早推出的《喋喋人生》,乃至后来传到美国的《纸牌屋》,每一代都在延续着上一代魅力之余,重新续写新的传奇。

 

譬如这部新版《万物生灵》,其实从部分设定上看,它和老版相比还是有出入的。原版的法南老医生并不像新版这么刻薄嘴贱,性格上也更不拘小节一点。可到了新版,这个人物则被刻画为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强迫症死傲娇。

 


另外还有些剧情上和原著之间的出入。比如我最喜欢的结尾(后面还会讲到),实际上新版也进行了魔改,但必须要说,这个魔改做得非常出色,其升华的主题甚至让我觉得不输给原作。

 

不过整体来看,新版《万物生灵》之所以以豆瓣9.4的姿态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得归咎于原著作者吉米·哈利诙谐而不失温馨的写作风格。

 

无论哪一版,每版电视剧的基调都和原著一样,充斥着浓浓的英式乡土风情之余,让人感受到人和大自然接触过程中细微而真挚的美好。

 

 

当动物不仅仅是动物

 

《万物生灵》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无疑在乡村医师帮助动物摆脱诸多困境的时刻。当看到饲养它们的农夫因动物所承受的灾难而面露难色,你会感到那个瞬间动物和人不再因为物种差异变得泾渭分明。因为很显然,在投入真情实感后,动物对农民而言已经绝不是家畜那么简单,而更像是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家人。


虽然将宠物狗当儿子一样视如己出显得有些夸张,但这种对动物的投入和关爱,才让我们对生命这件事变得更在乎。长期和动物们生活在一起,让农民比城市人更加明白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记得今年北影节看《工作与时日》时,里面有个片段令人记忆犹新。有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和一个城里来的年轻人谈到食品工业化生产时说道:以前的老师会亲自带孩子们去屠宰场,让大家了解一个生命为了给其他生命提供动力,而被迫牺牲自己这件事。当孩子们再次看到餐桌上的食物,他们会联想起那次有关“牺牲”的教育,从而对食物和生命产生敬畏,也更加能明白口中的食物来自哪里。

 

到了工业化时代,便利的加工技术让我们鲜少去关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食物。消费主义的粉饰和过度营销甚至让我们相信,我们的饮食来源正在源源不断通过食品流水线工厂进行循环。

 

爱默生曾说:你刚才吃过的饭,无论屠宰场如何优雅的将其隐藏于数公里之外,你仍旧是共犯。《统治》也曾以一句“林中、野外和巢穴中的野兽会鄙夷我们的冷漠,哭泣和呻吟在见证人类匮乏的灵魂”的引言,控诉着人类对待食物的麻木和无知。

 

然而现实是,陆地上每三天就有6亿多动物死于非命,这是人类目前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数据截止到2016年,出自《统治》)。



《万物生灵》抛给你的不是冰冷的数字,也不似bbc般从宏观视角观察地球丰富的生态之美。它呈现的,都是一个个农户家庭中具体而弱小的动物:它们有的因为难产陷入绝境;有的因为肠扭转危在旦夕;还有的饱受主人溺爱正在和减肥作斗争。

 

面对一双双纯净无暇的眼眸,当你和它们对视的那一刹那,你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谛,才能明白乡村兽医为一只动物放弃正常作息,为之废寝忘食,甚至朝思暮想的全部意义所在。

 

 

真善美之外的野心


因为聚焦的是乡村兽医和动物之间的故事,相对单纯的视角,加上迷人的乡村风光,让《万物生灵》很容易被贴上“童话”的标签。

 

除了男主为谋得一职甘愿被法南招之则来呼之则去的“社畜行为”招人反感外(虽然他中间也进行过反抗),片中的每个角色——包括法南所释放的善意,无疑是让它在秋季抚慰人心的杀手锏。

 

别看法南一开始的人设并不讨喜,某种程度上,他较之老版的人设变动,甚至可以视作是一种为配合戏剧冲突做出的必要牺牲。抛开这一点,后面呈现他“软”的一面带来的反差感,反倒令这层改写加分不少:为了成全男主的职业梦想,法南牺牲自己晋升的机会,而选择和前者继续待在乡村当普通兽医的选择是高尚而勇敢的。它揭示了人和人之间最美妙也最理想的一种状态。

 

在一段惺惺相惜的工作关系中,相互信任的彼此不再因为利害得失变得算计,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初心互相帮助,彼此成全。这种无私精神,让故事多少显得有些理想色彩乃至失真,但别忘了,这是1937年的乡村。老一辈的淳朴,在尚未被工业和商业污染的地方仍具备活力。



《万物生灵》正是基于这一点,创造出一个无限接近乌托邦的微观社会,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互助友爱。相比时下这个混乱而随时可能处于崩塌的环境,剧中无处不在的良善,在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几乎被拉到最低点的时代,无疑是一剂窝心良药。它让我们看到我们祖辈曾经如何和另一个人交流,如何与一个人相爱,如何与一个人建立信任。

 

在一个信仰随科技进步普遍面临缺失的时刻,重新把目光放回到“落后”的乡村似乎非常有必要。因为它让我们相信了冰冷的数字技术外,总有一些更值得令人追寻的存在,比如有温度的人心。从普遍的高分评价来看,这部剧显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过,它并不仅仅满足于停留在传递真善美的层面。它还有更大的野心。

 

正如前文所讲,新版《万物生灵》的结尾让我满意的一点在于,它经历了前面一系列暖心铺垫后,一下子把人拽入冰冷的现实:和一个农村姑娘貌似情投意合没多久,男主发现对方早已被一个当地富二代看上,最终二人结婚。

 

这里有一个较之原著非常大胆的改动,小说中,男主原本已经和这个女孩结为连理,而新版的此番改动,则让人看到温馨之外的另一面——那些你无法改变的现实。

 

临近尾声的破碎,一下子提升了作品的逼格,让它不仅仅局限在“你好我好他也好”的传统鸡汤片套路中。通过男主的遭遇,我们似乎更接近对生活真相的认知。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那么阳光灿烂,总有些事我们无法如愿以偿。而这就是它的本来面貌。

 

好在男主并不孤独,他依旧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相伴,并继续在兽医这条道路上发光发热。无论会不会有续订(78版一共推出四季,新版目前的容量并未涉及小说全部章节),我都希望新版《万物之灵》在此终结。它起源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梦,结束于一个不算黯淡的崭新旅程,这便足够。

 

原本美好的乡村生活其实不够美好,这或许才是一个普通人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情境。



-THE END-


公众号文章推荐新规下,为了不错过更多好文,请将「毒药」设为“星标”。
文末点击【在看】,一键三联(点赞、分享、留言)。
谢谢!



扫码关注更多好文



往期精彩

《蓝色列车》张大磊:希望身边人都是“小伟”,只向一个方向走,傻乎乎的

最“幸福”的金敏喜,最“女人”的洪尚秀

《演员请就位2》:尔冬升是斗士,还是在扮演斗士?

“穿成这样,你觉得我安全了吗?”

豆瓣9.3,没想到,被一只章鱼虐哭了

好莱坞编剧教父为中国电影挑出16个致命缺陷



别忘了点「赞」和「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