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航微理论⑨丨 重大疫情应对中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

小航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21-10-17


编者按:“沈航微理论”专栏于2020年2月29日正式上线!该专栏面向全校广大师生建立理论学习的平台,开展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专栏将采用理论文章、微视频、图片等形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力求把创新形式和权威内容结合起来,把浅阅读和深度学习结合起来,把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结合起来,让理论学习轻松易懂、有趣实用,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天为我们讲授理论的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田克老师。







作 者

 田 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2020年新年伊始,当全国人民正在为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到来,而满怀憧憬;为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勇拼搏时,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正悄然到来。尤其是1月20日晚间,“钟南山肯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的消息发布以后,有关疫情的网络舆情开始呈现蔓延之势。作为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网络舆情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复杂性与危害性,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诸多难题。此次疫情的爆发,高校虽然处于放假阶段,但是在互联网全媒体的时代,各大新媒体平台的主力军不乏高校青年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网络信息。同时疫情爆发中一些非理性的舆情信息,以及高校管理体系面对假期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现状,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判断产生严重干扰,同时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本次疫情防控中的高校网络舆情成因




1、来自曲解官方网络媒体的政策和通告,引发的高校网络舆情。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蜂拥而来。高校的大学生面对潮水般的信息有一定的辨别力,可以过滤很多不良信息,然而由于信息发布后对相关政策的一些曲解,以及不解信息的转发失真,解决措施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期待,进而引发公众的不满,导致舆情在网络空间发酵。比如,在这次抗击疫情期间,教育部为了积极应对疫情,颁布的以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停课不停学”举措,成为特殊时期教育领域最热话题。然而随着舆论关注度持续递增,一些网络上出现“教师网课被要求直播、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在线教育机构跑马圈地、线上教学平台鱼目混杂等等言论,进而逐渐演变为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蔓延,不仅违背了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初衷,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同程度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引发高校学生对此的舆情的产生。


2、突发疫情,高校学生生活行为方式变化,缺乏积极的舆论与舆情引导,所引发的高校网络舆情。

疫情面前,学生们每天关注的大量网络信息,尤其是疫情突发信息的暴增,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的恐慌。如本次疫情发生时,尤其是身处武汉的学生,一方面要不断接受疫情期间身边各种发病消息的严峻事实,同时还有网络上关于武汉疫区发展的各种预测,大量的信息过载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惧感就会出现。此外,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各地采取了严格的出行管控,大学生宅在家里,反复刷与疫情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产生愤怒、抱怨、无助等情绪。“心理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同时也有网络上暴出在重大疫情面前少数官员的不作为行为、网红明星的逐利行为、甚至为争名夺利丑态频出 ,这些负面舆情一经披露便迅速发酵。如果在这些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心理疏导和舆情引导,就会化解一些舆情发生的危险。


3、高校大学生特殊的群体性人际交往环境引发的网络舆情。

大学生人际交往环境较为固定,疫情发生后,大学生们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直播等方式交流沟通,如针对一些学校或政府部门提出的抗击疫情策略有意见,表现不满意见并发泄不良情绪。尤其是当学生开学进校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的成果,高校都要采取封闭式管理,在一个封闭环境下学生对于管理、教学、生活等方面产生的的极小问题,若处理不当,借助于网络都可能引发舆情事件。


二、重大疫情下如何有效应对与引导高校网络舆情




1、形成全校上下一致联动的舆情应对引导机制

高校要建立网络舆情的统一指挥、协调工作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对重大疫情中的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和预防,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加强高校网络舆情防控机制。面对此次疫情暴发的严重性和舆情产生的紧迫性,高校舆情防控,要通过分工明确的分层责任制,加强对日常校园网络舆情事件的监督与管理,尤其是在师生们“在家抗疫”、“在校抗疫”的现实面前,防控要做细做实。同时,对疫情中校园网络舆情的新现象、新问题,要加强舆情研究与汇报,加强疫情期间,校园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管理及科学决策能力。

二是要把握主导,占据主动,对重大疫情下的网络舆情事件有效引导与防治。如在疫情期间,壮大网络正能量,对学生关注的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主流言论,积极有效地正面发声;如加强和扩大校园中的“网络舆情领袖”队伍,在网络互动交流中针对学生关注的话题主动发表意见,回击偏激观点;同时要强化学生行为的道德与法律责任义务,如前几天上海首例殴打防疫志愿者入刑案件,被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在网上传播“疫情大暴发”谣言者被拘留10日等事件。最后是借助于当今的融媒体传播,营造良性互动的高校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建立多种畅通、无障碍的诉求渠道。学生中形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的好氛围。


2、重大疫情前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努力讲好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发力。

首先是高校思政课,在重大疫情面前更应积极履行立德树人的任务,在疫情防控期间迅速、精心组织思政课在线教学、在线教师答疑和学生的在线学习。思政课教师努力用线上课程讲好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如在四门思政必修课中,围绕疫情防控中彰显的全国上下一盘棋的中国的制度优势、合力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火神山医院建设显示的中国速度以及一次次从苦难中走向辉煌的中国精神等等。同时,在疫情的抗击中,彰显了党的领导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依靠人民,依靠科学。还有疫情防控对人生问题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守、对道德与法律及其关系的理解等等内容,思政课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化解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产生。

二是在课程思政中,针对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将此次抗击疫情中的“思政元素”“德育要素”融入课程建设中,如在疫情抗击中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体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激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表现;如钟南山院士科研团队在疫情期间的科研攻关精神;如医护人员专业奉献精神的体现等等,都是课程思政丰富的素材。专业课程的教师在授课中,把这些在疫情抗击中体现的中国人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的乐观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中,会更加激励大学生的奋斗意志,坚定学生们的“四个自信,自觉做净化校园网络空间的守卫者。



总之,伴随着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引发的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情绪、心理、行为决策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影响。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中,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在舆情面前保持冷静,不信谣不传谣、理智判断;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应当积极作为,正面发声,占领舆论高峰,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推荐阅读战“疫”云行动①丨沈航开启毕业论文开题“云答辩”战“疫”云行动②丨看沈航学子还可以这样学雷锋!看全文 |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想你的日子,沈航专属密码,等你来解!战“疫”云行动③丨点赞!!沈航11门慕课登录“学习强国”平台!
沈航微理论⑦丨以重大疫情防控工作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疫”过天晴,我想在沈航撒欢儿沈航微理论⑧丨 从重大疫情防控成就看中国制度优势
沈航官微丨20200318期编辑丨肖璇责任编辑丨周驰 李朔投稿邮箱丨Xiaohangjiameiti@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