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践路上的支教故事 | 在“山那边”的我们和你们


山那边支教团2011年在建艺院团委的指导下成立,以磨练品格践行忠孝为宗旨,开展系列艺术支教主题活动。五年来,参与支教队员近200名,先后到张家界桑植县,永州江华县等地开展支教活动,服务学生千余人。



今年暑期,建艺院团委山那边支教团积极响应校党委、校团委的号召,结合江华农村电商创业项目的实施,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根据本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长,注重支教内容和形式的提升,首次把文艺支教和创新创业启蒙结合起来,以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十五天的时间,短暂而充实,生活渐渐地形成了习惯,但这个时候,却不得不说再见了。



出发的那天,还是那样的满怀期待,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暑期有了刚刚结束高考后的长沙市一中同学们的加入,为我们的团队增色了不少,我们也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到了学校,我们努力的适应着这里的环境、这里的风俗、这里的生活与这里的一切一切。




一起开会,一起备课,一起做饭。



无论是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认真做着笔记的样子



还是第一次做饭时青涩的样子。



哪怕是举手投足的动作,也值得我们一生铭记。






和你们的初识要回到半个月前,你们牵着大人的手来到校园,面带笑容的走到老师身边,从此,我们便多了一份责任。



又一次系上红领巾,和你们在一起,仿佛我们又年轻了几岁。



开始的时候,在老师的印象中还是那个调皮不懂事的你们,每天都有着不同的状况发生,但是你们每天都在一点点的进步。



我们逐渐适应了这里,适应了你们,学会了跟你们沟通,更是学会了如何与你们做朋友。



下课后的你们,总是喜欢围绕在老师的身旁,拉着老师跟你们一起做游戏,开心总是挂在嘴边。



同样,你们更喜欢靠在老师的怀里,但却害羞的捂住了脸。



老师喜欢握着你的手教你写字的样子,你们不一定能够一次写好,但这却是一个起点。



老师喜欢你们上课认真听讲的样子,这样,他们才会很欣慰。



老师也喜欢你们上课积极发言的样子,这样,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你们因为身体不适难过哭泣时,老师们看在眼里,却疼在心里,但更加希望你们面对困难能学会坚强。



趣味运动会上,你们一声声在呐喊,在欢呼,为同学加油,更为自己鼓励,为班级奋斗,和老师一起并肩作战。



支教日程过半,长沙市一中同学们的支教生活体验结束了,送走了他们以后,我们开始了更加忙碌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一星期的相处,几天的体验,但希望这些经历能为他们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开一个好头。



7月24日下午,我们迎来了学校党委蒋建湘副书记和其他领导老师们,他们特意前来看望支教队员和孩子们,并给当地的学生带去了书包、足球等用品,学生们收到礼物十分高兴。



每年的家访都会略带一丝苦涩,这次也不例外,砖瓦堆砌,房木简陋,父母在外,奶奶辛勤,生活简单,但却丰富,我们坚信寒门会出贵子,希望你们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精彩。






十五天,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着,我们不一定是做的最好的,但我们会拼劲全力,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长征红色经典主题校园文化墙绘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工艺品制作与工艺品展览,引得了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关注。



每年都有的文艺汇演,留给我们慢慢去感受、品味。






十五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



怀念你们课间操时在操场下站得笔直的样子。



怀念你们中午吃饭时俏皮可爱的样子。



怀念你们午休乖乖睡觉的样子。




十五天,我们同样带着满满的感动。



有一种感动可能是清晨的一句“老师好”。



有一种感动可能是打完饭后的一句“谢谢老师”。



有一种感动可能是放学后的一声“老师再见”。



一句问候,一张纸条,一个手势,你们能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太多。





最后,还是要说“再见”的,

再见了大石桥乡中心小学。





有一种生活叫做“山那边”

这种生活仍在继续。





◈ 中南大学社会实践服务中心                

◈ 故事作者/陈司宇

◈ 图片制作/陈旭、曹亚飞

◈ 图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 编辑/黄进

◈ 责编/辛星   

◈ 本期投稿团队/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永州市江华县大石桥乡中心小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 欢迎关注共青团中南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平台                

◈ 投稿邮箱(社会实践):csushsj2016@163.com                

◈ 官方微博:@中南青年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