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园诗声|原石:我们期待于某种照亮,并期待在某个时刻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 | 第12期
为培育校园诗歌环境,扶持校园文学发展,展现中南大学诗歌爱好者和创作者的风貌,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左家君诗社将2017年校园诗歌征集活动的优秀作品集结出版为《麓园有诗声——中南大学校园原创诗歌集》。左家君诗社联合校团委蒋维英录音室,以此部诗集为蓝本,推出校园诗歌电台“麓园诗声”栏目,敬请各位感受中南诗意,聆听麓园诗声。
BGM:ゴンチチ - 1967
//////////
写于二零一七年杭州春暮
作者:原石
读诗:棠棣
每一只眼睛都有它的指向,所以这些被折断的
柳条的创面都是春天的枪口
把通向故乡的落地窗
深深地射进这杭州的每一间行走的暗室之中
我们期待于某种照亮,并期待在某个时刻
面容能从灰尘里被抬出。于是你感到
编制口袋与公文包的呼吸薄如胸骨,那些思考的形式
在孩子手中旋转的万花筒中被放空
空的陷落之后,你说:
如果三棱镜也不足以安置这袒露的幽咽,那就让时间分割我们
直到不可再分
直到我们能触摸到每一只眼睛
但歌声总是从屋顶醒来,我们总是想坐得更高
因此你的指节下面紧挨着雷峰塔
接着是白堤、苏堤和三十一个摇篮里的月亮
还有高悬的一枚,而你却并非是影子。
这缝纫机是患有慢性病的,所以我们行路迟迟
当蟋蟀让残忍的四月吹动你的衣摆,就会有
母亲的忠告重新附于我们的耳朵:
暮春时节摸黑行走的人,需要在腰间别上一枝灯笼草
原石:原名黄雨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学生,左家君诗社成员,曾获第二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二等奖,四月诗会-首届中国大学生诗歌节一等奖等大小奖项。作品见《湖南文学》、《中国诗歌》等刊物。
棠棣:原名汉雨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学生,左家君诗社成员,驻马店市作家协会、诗歌协会会员。作品见《湖南文学》、《潇湘晨报》等刊物。
◆ ◆ ◆ ◆ ◆
作者在写下这首诗时正值五月初的杭州。季节的转换是一件自然而不易察觉的事情,就像是呼吸的间奏。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冯骥才曾经说过:“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都依从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在这首诗里作者身处于“转变”之中,就像季节的变幻一样,边界不甚清晰却是润物无声的。他在怀疑和“断裂”中,向更深处去探寻。我们的行路是缓慢的,幽咽是难以袒露的,而所能依凭的不过是母亲的叮咛。
如果说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房屋,是柳条,是白堤和月亮,那么诗人看到的是瓦片、钢筋、萌芽和仰望着月亮的泪眼。他在这些景象中质问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又或者,他怀疑自己的存在。人要如何自处于残败的柳条之中,如何面对列车窗缝里刺眼的阳光,又如何面对漫长而难以跋涉的夜路?
诗人存在于世间的使命或许就是以一己之力担当世间这巨大的荒诞,然而在这样的暮春里,当无数带有些许家乡气息的晚风吹来之时,作者想要穿越时光,想要置身于现在却追问过去和未来,想要将洞穿跳跃的时间节点,想要向在虚无中扎根并且抵御黑夜。写于二零一七年杭州春暮,也是写在无数个未知而隐秘的困惑中,而我们必将以一生去澄明、去对抗。
文/棠棣
完
作者 | 原石
编辑 | 吴沁怡
责编 | 辛星 宁成明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
第009期:麓园诗声|祝酒:时光依旧守口如瓶
第010期:麓园诗声|猴子:所有的心事都不胫而走
第011期:麓园诗声|左家君:我将等一场列车到站的奏鸣
喜欢就点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