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岭松——森林大学华科里的「点点」滴滴被他记录
在搜索引擎里搜索「何岭松」三个字,你会看到「1962 年生」、「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 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等关键词。
在见到何老师本人之前,光看这些头衔,再加上武汉市观鸟协会副会长的身份,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一个严肃、不苟言笑、气场自动把人弹开 3 米开外的形象。但事实上,除了有次在喻家山上看到有人非法砍树,何老师急了眼大声呵斥过砍树人之外,其他任何时候,他的脸上都始终挂着相当慈祥的笑容,没有半点咄咄逼人或傲慢之势。
DianDian,是何老师的自然名,所以观鸟圈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点点老师」。但其实 DianDian 是滇巅的拼音。滇是云南的别称,巅意为山顶,所以 DianDian,意为来自云南的岭松。
机械系教授
不想把学生教成「机器人」
作为机械学院的教授,点点老师说不想自己成为一个只会工作的机器,更不想将自己的学生教成机器人。他希望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健康的情趣、养成乐观的心态。所以喜欢观鸟和拍鸟的他,常常用校园中的鸟鸣声做为信号源,将大自然有机的融入到他承担的信号分析课程教学中,变成另一种存在。
听点点老师讲信号分析啦!
「我记得何老师的第一节课,就用八声杜鹃和四声杜鹃的鸣声举例,用叫声的音频进行信号方面的处理,显示频谱。当时课堂上我们都觉得,哇,这也太有趣了!」何岭松的学生黄同学回忆道。
课堂上
「考研前我在线上看何老师的慕课,就觉得老师讲话风趣幽默,课上总是用很多身边有趣的例子,把理论知识讲得非常好理解。
后来有幸加到老师微信,发现老师朋友圈里都是自己拍的小鸟,当时就觉得能把爱好和专业都做得这么好的人一定很有智慧哈哈哈!读研前总听说导师的性格很重要,真的是这样!何老师开放随和的态度和前卫的理念都让我的研究生生活充实又快乐。」
在同学们口中,何老师是「出了名的慈祥」;在武汉观鸟圈内,DianDian 是基本不踏出华科的「地主」;在同事眼里,何岭松是「森林大学」华科最好的证明人。
近几年来,何岭松一共在华科记录并拍摄到的鸟类种数高达 200 余种。他拍摄的精美生态摄影照也曾多次配合学校的大型文化宣传活动:
2017 年,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森林艺术节期间,为《鸟鸣喻园》活动提供了 162 幅野鸟照片,用于配图展示中国诗词、名画中的鸟类;
2018 年,何岭松被评为「荆楚好老师」,获奖词为「工科教授热爱人文天地,让课堂充满鸟语花香。」
2019 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歌同行」毕业演出季,为主打森林印象的「光耀喻园」交响音乐会提供了 100 多幅照片,配合交响乐演出在图书馆外立面用高清投影呈现喻园野鸟们的灵秀与精彩;
光耀喻园森林音乐会
2019 年,华中科技大学第九届荷花文化节期间,提供了 40 余幅校园留鸟照片,为荷花展助兴。
荷花节展览
据悉,在即将来临的华中科技大学 70 周年校庆活动中,何岭松也将携所拍摄的「华中大飞鸟集」为校庆活动助兴。
华中大飞鸟集
何岭松不仅将观鸟这个爱好转变为育人的资源,同时也将自己的专业服务于爱好。
开创「观鸟速记本」
为组织奠定基石
武汉市观鸟协会的核心业务,就是鸟类调查。自 2016 年起,协会每个月会发布「武汉鸟类监测月报」,且每年都会编撰出版一本《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相当于每年给武汉的小鸟做一次「人口普查」,并发布结果。月报、年报不仅能直观反映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能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对鸟类种数及总数的影响,通过总结数据提出意见建议,「为鸟发声」。
每一期月报和每一本年报背后,都离不开何岭松其人。
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写程序、搭框架、作分析,他是再拿手不过。2016 年,会长颜军在编撰年报时,发现纸质鸟类数据的统计十分庞杂,工作量极大。当时手机上的各种 APP 的发展已经成熟化和日常化,于是颜军找到何岭松,表达了希望能够出一个记录武汉本地鸟类数据 APP 的愿望。
何岭松一听,觉得这个事可以做,而且非常有必要做。于是他布置两位研究生——谢道望和王宇顺,分别负责前端的手机 APP 和后台的数据库处理程序。谢同学和王同学专业过硬,再加上导师何岭松非常熟悉鸟类记录要求,从构思到程序设计实现,2 位研究生仅用了 2 个月的业余时间,武汉市观鸟协会的「观鸟速记本」就破壳诞生了。
距观鸟速记本 2017 正式开始运行至今,已经是第 6 个年头。如果没有何岭松牵头开发出「观鸟速记本」,如果没有武汉这么多观鸟人持续不断地上传规范的观鸟记录,那么仅靠爱好聚在一起的团体,现在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呢?
鸟类调查
用武汉「老」观鸟人的话来说:「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点点老师无疑为武汉观鸟会奠定了基石。」
从不看华科到只看华科
他的观鸟之旅
何岭松 2008 年加入武汉观鸟会,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活动就是马鞍山森林公园观猛。当时带队的是创始会长「木森林」朱觅辉,导师是「神农山人」张耀琪。
第一次参加观鸟活动的他就像所有新人一样,基本没看清什么鸟。但是有人可以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之后,心中的热情一下被点燃,于是进入观鸟狂热期。马鞍山、涨渡湖、龙泉山、沉湖...哪里有没见过的鸟就往哪跑,距离再远也不是问题,但也许是灯下黑的缘故,身边的华科校园反而不在他的观鸟地点列表中。
何岭松在董寨
这样的狂热期一直持续了几年,当时从不在华科观鸟的他,曾一直主观地认为华科应该没什么鸟。
2014 年冬天,华科碧协观鸟小组的同学们找到他,希望何老师能够提供在华科拍摄的鸟类图片,在 2015 年 4 月第一周的爱鸟周在校内进行爱鸟护鸟的宣传展览。当时并没有长期在华科观鸟拍鸟的何岭松,为了支持鸟组同学们的活动,于是每周都抽出两个整天的时间在校园内观拍,随着校内观鸟频次的增加,他慢慢发现原来之前「踏破铁鞋」寻觅的鸟儿,华科里其实就有。
白眉姬鹟 | 何岭松 拍摄于凤飞台
最后他不仅以校内高质量鸟图供给鸟组作爱鸟周的宣传用,也慢慢不怎么往「外」跑了,而是专注于「森林大学」华科里的鸟,越探索,惊喜就越多。
何岭松在华科不仅发现过一个武汉市鸟类记录——红交嘴雀,还用自己开发的观鸟速记本累计记录校内 200 余种鸟,拍摄的校园鸟图,也常用于支持校内和鸟会的各种展览活动。
丝光椋鸟 | 何岭松 拍摄
现在,熟悉何岭松的人在华科以外的地方看到他,还会大吃一惊打趣道:「今天怎么舍得出山了?」(笑)
热爱之外
家人的支持才是我的永动机
今年曾在「大美江夏,赏鸟圣地」观鸟比赛的上涉湖赛场,见过点点老师的夫人赵老师,当我们中午队沉迷比赛,不吃不喝四处寻鸟的时候,只见点点老师、赵老师和陈敏老师三人,在开满紫云英的草地里优雅地开始野餐。当时就觉得这一队闪耀着佛光。
后来采访当天,又一次见到了赵老师,问及她对丈夫观鸟这个爱好的看法时,她说:「观鸟能让人走进户外,而不是每天盯着电脑和手机屏幕;另外,观鸟也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当然要支持。」
点点老师说「赵老师也喜欢大自然。我们一起出门,我拍鸟,她拍风景、拍花,顺道再帮我拍几张工作照(笑)。」
赵老师拍摄
从 2014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是何岭松在华科里记录点点滴滴的第 9 个年头,他对华科的鸟类活动规律已掌握的八九不离十。「每年 4 月中旬到 5 月初,每天清晨迁徙的鹭群都会飞过窗前,所以这段时间我一般起得很早,会泡一壶茶坐在窗前静静的等鹭群飞过,画面满意就按下快门,将精彩一刻记录下来。」何老师讲到这几张鹭群飞过窗外的照片时说道。
窗前飞过的鹭群 | 何岭松 拍摄
也许,当观鸟真正与生活融合的时候,浪漫与诗意就会在一个个瞬间中出现。
💡
作者:猫投莺
编辑:团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