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挑战与建议
这是国际发展时报第 234 篇文章
作者 | 田牧野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至今,中国政府不间断地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并确立了以省为单位选派医疗队的医疗援外体系。这不仅在中国外援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其罕见。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这50年来,中国共向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医疗队员2.3万人次;目前有1100余名医疗队员在50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个医疗点从事援外医疗工作,主要集中在非洲国家。而从成效上讲,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受援医院援助效果明显、贡献巨大,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工作,已经成为中国援外工作的标志性成绩。
挑 战
中国对外的医疗援助,本身就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继续坚持。但是就目前来讲,根据笔者的实地调研,中国的援外医疗存在着以下问题和挑战:
援外理念和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目前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派遣、管理和理念更像是延续着前三十年的“惯性”,殊不知相比那个年代,国内国外的情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国内来看,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单纯的援外津贴和政治表彰已经缺乏相应的吸引力,考虑到职业发展等因素,旧有的体制下援外医生普遍面临着选拔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也开始了大面积医疗援助,并非中国一枝独秀。
就定位而言,中国援外医疗队到底是专家型的技术性援助,还是单纯人力上的补充;是以日常门诊为主,还是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主,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中国医疗队员在上述各个方面的事情中都有参与,缺乏重点。在布局分配上,也是延续着之前的模式,力量分散,且工作环境恶劣,效能有限。
等待中国医疗队医生门诊的病人 / 来源:作者
而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国家的医疗援助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富有针对性。例如笔者在非洲调研时发现,有的国家采取“飞行团队”(Flying Doctor)的模式:即以一个医学治疗团队为单位在非洲某个医院开展某种特定类型的手术。飞行团队一般自己带全套器械,集中开展一周或一个月的手术,结束后器械和设备全归当地医院。这种模式定位明确、效率高,且降低了受援医院和患者的医疗成本,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2
受制于受援国的医疗卫生条件
普通医疗队援助模式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鉴于其固有的发展条件,非洲的众多受援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普遍面临着以下问题:由于财政紧张,公立医院普遍缺医少药,甚至连手术用的麻醉药、纱布都经常短缺;医疗设备短缺、落后,省一级医院的条件甚至连中国乡镇医院都不如,现代化医疗设备更是严重缺乏;此外,公共卫生领域更为薄弱,缺乏相应人才。
当前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形式主要是在受援医院中开展诊治工作,缓解受援医院医生不足的情况,并适当组织巡诊,总体上讲只是帮助受援医院暂时性地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并从事一些较为简单的医疗活动。派出单位根据受援医院的情况适当援建一些医疗中心,但是受制于数量和客观条件,并不能充分发挥中国医生的价值和作用。
中国医疗队驻扎的坦桑尼亚多多马省立医院 / 来源:作者
3
队员内部矛盾和心理问题需引起重视
援外医疗队是将“个体化”的队员从各自的家庭、单位抽离出来,重新聚集在一起过集体生活。在非洲出于安全、外事的考虑,一般与外界社区是隔离的,在这种情况下,队员每天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的队友,医疗队又是临时性机构,长时间接触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队内矛盾。队内矛盾在援外医疗队中很容易出现,并且大部分都是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但是很容易在队内引起负面情绪。
此外,由于队员们长期在非洲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工作,面对艰难的条件,身心疲惫,加上工作繁重、矛盾积累且无法调节、生活枯燥寂寞、思念亲人等因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笔者在援坦桑尼亚地区医疗队调研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些队员存在着心理敏感、焦虑、抑郁的现象;而笔者在国内同其他医疗队队长的访谈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可以说,队员心理问题也较为普遍。上述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队团队的队内氛围和工作状态,是需要管理部门引起注意的。
建 议
而针对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上述问题和挑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重新定位中国援外医疗队目标及布局
如定义中国医疗队是以专家技术性援助为主?还是以医学培训为主?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医疗援外的定位更需明确化、专业化、效率化。就目前中国援外医疗队所发挥的积极效应看,援外医疗队的布局与分配应该与国家外交宏观战略相配合,尤其是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援外医疗队的布局和分配有待再考量。
2
适当拓展其他援外形式
尤其考虑实行医疗队+医学器械形式
医生要发挥更好的诊疗效果,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医学器械和设施。而目前我国的医疗援助则是以增派医生为主,医疗器械和设施援助的力度有限。例如就笔者在坦桑尼亚基层调研的情况看,由于器械和设施的缺乏,中国医生的很多诊疗活动无法开展,极大地限制了诊疗效果,只得从事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
江苏省卫计委援建的医疗中心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即依托具体的中国医生援建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以硬件器械援助为主,而医疗中心配合中国医生开展了众多当地无法开展的手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条件。
中国援非医疗队医生在做手术 / 来源:作者
江苏卫计委援建的颌面外科中心(微笑中心) / 来源:作者
但是,由于非洲当地医院缺乏维修条件,需要定期派人维护援建的医疗设施,例如在坦桑尼亚所有美国援助的设备每年都有人定期前来修缮保养。因此,今后是否可以将器械与设备援助作为医疗援助的重要方面,并且结合中国医疗队队员的具体专业,可以考虑由省级卫计委负责相关器械、设备的配给,并且安排人员定期维护。
除了以上援助形式,公共卫生领域及医疗人才培养领域的援助可以尝试开展。例如美国针对坦桑尼亚地区艾滋病流行的情况长期提供抗艾药品,并援建大量的艾滋病防治医疗中心,中国医疗队可以参与到当地流行疾病如疟疾、艾滋病的专项防治工作中。
3
借鉴一些积极经验,重视队内生活管理
队内矛盾问题和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医疗队的工作生活状态,亟需管理人员重视。一些医疗队外派单位从选拔到培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这些是可以推广和学习的:
(1)考虑到队员可能因生活习惯引起冲突,所以在队员选拔上,考虑由一个地级市统一选拔,若有不足的名额,再从临近城市选拔。这样就避免了因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冲突,并且选拔的队员很多都共事于同一所医院,都会顾及颜面不会因为某些小事而纷争。
(2)在派出前的培训时,组织军训及拓展训练,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凝聚力,队里面的分工,如司机、水电工、会计等在出行前就具体分好,并且有相应的规定执行。
(3)在生活细节上统一要求,避免因生活琐事起纠纷。例如在队员赴非洲前就分配好驻地房间,房间中的配置都是相同的;在伙食问题上更是制定了伙食管理制度,例如规定了菜的样式、搭配,为了让厨师休息在周日要实行帮厨制度,在具体实施时队里制定了菜谱和周末帮厨名单;平日里考虑到生活会比较单调无聊,队里会组织各种活动诸如台球比赛等来丰富队员们的日常生活,避免队员们生活孤单、寂寞。对于这些举措,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采纳。
此外,医疗队在队伍管理上少一些“硬性”的管理规定,如“队员不得离开驻地50公里”此类规定,在细节上精细管理,充分考虑到队员的心理、工作状态。此外,考虑到医疗队队员毕竟跟外交人员不同,规则上可以适当增加其灵活性,在保障队员安全的基础上,鼓励与当地民众的交往,尤其是鼓励他们参加对当地人的医疗培训和当地医学院的教学中。
4
多部门共同协调,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费
中国医疗队目前在外由多部门领导,其所做的工作主要为外交服务,在外华人、企业及使馆相关工作人员均受益于医疗队。目前国家卫计委所管辖的医疗队众多,仅在非洲就有45支中国医疗队,而地方卫计委已经负责了队员的选拔、部分经费及后续安排,管理压力和经费压力也非常大,那么,可以考虑由多部门联合起来,更多地负担相应的责任、经费,如医疗队在生活上的设施、住宿环境的改善,这些也有助于医疗队工作的开展。
推荐阅读: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和学科优势,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新学院四大业务板块为:新型发展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人才培养和海外示范。该学院是开放性平台,希望汇聚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南南农业合作的研究、政策和实践提供智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