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DT】实践系列三:青年人怎么助力发展中国家基层创新?

IDT 2020-09-17

这是第 335 篇文章


IDT-“小而实”的海外民心项目系列

    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实践系列: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国之交到民相亲,我们不仅需要“大手笔”,也需要“小创新”。而这些“小而实”的创新在基层已探索多年,他们可能来自海外企业,驻外使馆、大学教授、海外媒体人、海外年轻人、海外华侨等等,许多点子最早源于他们面对海外工作中的日常挑战。我们发布这些硬核创新,希望借此沟通彼此,互相启发,为更好的新型关系的构建铺垫“心相通”的基础。欢迎大家关注,投稿。

    青年人在中国海外发展的过程中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行动主体,他们运用自己的所学、投身于基层创新,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沟通提供了许多富有洞见的探索案例。Diinsider是怎么做的呢?下面看看他们的摸索。


立足田野之远,助力庙堂之高

作者介绍


1助力发展中国家的基层创新


    2018年,我和同事们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Lubao镇进行田野调研,结识了一位叫做Jess的农民。Jess从小跟随父亲务农,并继承了父亲一辈子耕耘的农场。他对我们说,自己选择子承父业,是因为兄弟们都不愿意务农,而自己则因为从小参与农业活动,对种地更为熟悉。

    而他一务农就是一辈子。如今的他已经60岁,但辛勤耕作的农田依然每天面临挑战。他虽然谙熟农业生产,但却经常无法把农产品卖一个好价钱,又无力承担过重的市场营销成本。他迫切地希望了解更多与农业相关的商业知识,并获得更好的市场讯息和销售渠道。

    事实上,在东南亚国家,像Jess一样的农民(乃至其他行业的基层生产者)还有很多。他们了解农业生产,但却缺乏足够的市场渠道和议价能力。而几位当地的年轻创业者发现了这一痛点,并开始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和商业的手段助力农民与外部市场直接连接。我们的团队对此印象深刻,于是拍摄了下面的纪录片。

视频:C位出道的东南亚农民 

    选择用有故事性的文章和短视频/纪录片呈现这些发展中国家基层好的的产品和服务案例,这是我们助力国际发展事业的第一项尝试。我们将这一部分工作命名为Diinsider Productions,如果您是国际发展实践者或者研究人员,您可以把Diinsider Productions理解为“接地气”的发展中国家基层创新案例库和知识平台,只不过案例和知识的获取可以在茶余饭后轻松地完成。为此,我们也培训来自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storyteller和我们一同参与 此项工作,目前该工作组长期活跃的storyteller超过20人,主要来自中国、菲律宾、缅甸等国。

图:Diinsider Productions案例库

注: Diinsider Productions工作组


2助力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项目本土化对接


    我们机构做的第二件事(事实上是目前更主要的工作)叫做Diinsider Insights,中文叫做Di研究院。因为在做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多数来自基层的创新相对零散,不成体系,如果一个个服务他们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难度较高,但如果以此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开发工具包,服务“走出去”的发展合作或对外投资部门,或许是个很好的尝试。

    当前,鉴于援外资源和管理的有限性,我国对外援助体系仍存在挑战。大部分机构到海外出差和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难以对项目所在地的实际需求、已有参与方、已有产品服务等进行系统分析,或如果亲自进行系统分析则成本过高,且容易事倍功半。

    而我们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许可以被概括成“陪伴”。结合我们已有的“底层基础设施”,我们帮助更多的发展合作和对外投资机构去“种草”,帮助其以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式获取有利于项目顺利开展的优质信息,并在合适的时机协助合作伙伴“拔草”,实现项目顺利落地,并为合作伙伴后期开发更多项目资源储备先决条件。此外,通过发展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底层基础设施”中好的产品与服务提供支持,对接资源。

图:Diinsider与商务部研究院共同开展缅甸农村发展与减贫研究

我们目前的“成绩单”包括:

 · 协助生态环保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并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规划院等赴柬埔寨、老挝开展环境合作咨询会,并学习柬埔寨基层NGO有关洞里萨湖周边可持续生计、森林保护、青年发展等工作的优秀实践。2019年我们在合作探索柬埔寨洞里萨湖附近太阳能发电、水处理等领域的乡村示范项目;

 · 协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开展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力建设平台,并在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等地开展本地NGO调研工作和网络搭建;

 · 作为实习基地为清华苏世民学院等高等院校培养国际发展和社会创新领域人才;

 · 为重庆、云南、广东、广西、上海等地方省份的国际交流、对外合作基金/促进会提供海外民生的一手信息,或进行合作项目对接工作。这些项目的目的地包括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等国。

图:Diinsider与合作伙伴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在柬埔寨开展"太阳村"项目回访工作


3Diinsider工作的意义

    最后,我想进一步谈谈我们工作的意义。上周我在IDT上读到李小云老师的文章,李老师提到做“发展掮客”的过往经历,我想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或多或少具有“发展掮客”的意味,不过时代和语境在不断变化。因为三十年前当中国作为受援国参与发展合作时,大多数概念和理念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解这些理念、规则、框架对于发展工作者来说是或许最重要的;而三十年后当中国作为新兴援助来源国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的时候,会发现大多数国家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观”,所以理解这些“发展观”就变得十分重要。进一步地,了解所在国的已有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并在此基础上助力这些实践,无疑会帮助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规避潜在风险。我想,这也是我文中所提到“底层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


    如有批评建议或问题咨询,欢迎与我取得联系(微信:bolun0714)。


相关阅读

【IDT】南亚地区的交通走廊建设及其发展启示

【IDT】实践系列二: 外交人员如何运用国际发展技能?

【IDT】30年:我如何从发展掮客到新发展知识的倡导者?

【IDT】实践系列一:剑麻农场在中坦农业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IDT】观点发布:一带一路沿线的社会发展现状

【IDT】BAPA+40 :倡导南南团结还是南北融合?

【IDT】一张图看懂印度尼西亚的减贫历程

【IDT】看完流浪地球,再来了解全球事务与发展

【IDT】坦桑归来话坦桑(一):央地关系

【IDT】对于一带一路,西方国际发展界关心什么?

【IDT】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超过美国了吗?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和学科优势,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新学院四大业务板块为:新型发展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人才培养和海外示范。该学院是开放性平台,希望汇聚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南南农业合作的研究、政策和实践提供智识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