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特辑 | 从30后到95后,十位担当青年如何经历青春?
词:钱穆
曲:黄友棣
山岩岩,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
人之尊,心之灵。广大出胸襟,悠久见生成。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十万里上下四方,俯仰锦绣,
五千载今来古往,一片光明。
十万万神明子孙,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钱穆,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一生以教育为业。
1949年,钱穆只身来到香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几位同仁创办了新亚书院。希望用中国文化来培养真正的中国人,通过真正的中国人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当时学校的物质条件虽极贫乏,但创办人们所怀抱的理想与热情却极炽盛;而这些流亡青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仍然不忘求学上进。 新亚,成了这些流亡青年的“家”。
从古至今,很多人的年龄和经历背景是如此不一样的,但内在的一些品质和对人类文明、思想教育和自我的追求,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闪闪发光!就如钱穆先生写给新亚书院的校歌,“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需要新一代的青年砥砺前行!
202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橡果科学邀请了10位不断担当、行动、感染着我们的公益讲师、乡村老师、大学生志愿者。希望通过三个简单的问答题,来听听他们青年时代的故事与思考!
Q1:青年的时候,是什么激励您担当前行?
科技爷爷奶奶
“智力工程”创始人
我们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在老家上海,我们曾亲眼看到过积贫积弱、被洋人贬为“东亚病夫”而备受欺凌的旧中国的动乱、黑暗、腐败和堕落,亲身经历过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苦难岁月。我们不会忘记“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充满国耻的牌子在上海滩上高高挂起,肆虐张扬,也不会忘记“洋大人”在我们国土上的横冲直撞、作威作福仗势欺人,践踏人命,我们要奋起,要抗争!所有这些在我们的少年时代烙下了屈辱悲愤的印记,留下了我们一代人永不磨灭的记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呐喊,在我们心里播下了民族复兴的火种,孕育了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时在志愿书上填的第一志愿;内蒙古,第二志愿:新疆,第三志愿;江西,还不过瘾,再加上一句:坚决不留上海!就这样,我们告别了繁华的大上海,告别了20多年相依为命的孤母,奔向了革命老根据地江西,在三尺讲台上寄托了终身,在孩子们身上倾注我们全部的情、全部的爱和全部的青春。
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的摸爬滚打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困扰,“学生负担过重”一直困扰着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诚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时弊,但从教育内部来看根本问题就在于我们对人怎样思维?学习怎样进行?人才怎样成长等一系列教育人本该回答的问题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所造成的盲目性。由此,我走进了思维科学,系统科学,在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中催生了我们矢志不渝的“智力工程”之梦。正是这个梦,让我们在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中,甚至在2010年被淋巴癌击中后仍得以傲然挺立,顽强抗争;因为梦未圆,心不死,我不能倒下,与癌魔抗争,人生路上一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练,少一难也不行。
林维超
退休福建省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
很难说自己在年青时有什么理想,高中毕业后就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成为一名知青。不久,知青队里来了一名接受管制的中年教师,他与我同城,文革前名牌大学生,下放后因工作疏忽被下乡,知青们斗争他、欺负他,而我并不因他的身份参与歧视行为,而是善待他,给他留下了好感,其后又和他一起参加公社搞农田测量时进一步相识,被其渊博知识折服。几年后作为文革后首届大学毕业生分配当地中学教物理,与这位已平反的教师又成为同事,工作上又有了交集。
这位教师兼物理教研组长,善动脑教学严谨,会许多技术,如半导体无线电、电工、钳工、木工等,还搞了许多自制物理教具,并在全县推广,解决当时拨乱反正后全县物理教学仪器短缺的问题,后来全国自制教具展评会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并在该县召开了现场会,这位教师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影响。想当初,一念善举成为机遇,人生实属善缘结果,真是“与人为善,与己方便”。
张同庆
担当者行动创始人
在30岁以前,我多数时候是一个愤青。什么原因呢?因为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看到现实的很多不足,尤其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很多问题以后,常常觉得难以忍受。加上当时半懂不懂读了不少介绍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书,那时是真的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深深为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而担忧,表现出来就是愤世嫉俗,经常抨击社会。
但是,后来读了不少历史书,尤其是介绍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和欧洲19世纪历史的书以后,发现西方的今天其实是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和痛苦的阶段才得以实现的,不是自古如此,也不完全是某种思想演绎的结果。
于是知道,羡慕别人,没有用;抱怨社会和他人,更没有用;指望、等待别人来解放自己,更不靠谱。唯一可以真正改变自己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的,是担当,是建设,是不怕艰难,是愿意去做小事情。理想,一定是要的,不过,需要一点一滴实现;现实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也蕴含着改变的可能,提供了改变的条件和机会。这样,我变成了一个担当者。
徐莉
课程设计师
43岁高龄的我依然是青年。
在我看来,一个人有力量过自我担负的生活,就是青年。那些自我担负的人,他们很多和我并不生活在同一时代,很多在现实中与我未曾交道,但透过阅读我仍然可以亲近他们,与他们相交。身边也有不少自立利他的人,这些都是激励我前行的力量。
杨海萍
海洋科普编辑
加入学校的一个社团“山诺会”,这个社团的主要宗旨就是身体力行的去做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行动。大一的暑假,我们组去内蒙古沙漠去植树造林。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是一个年过7旬的日本老者,当时很惊讶,也很好奇。活动的开始,他的讲话深深地影响我。“同一个地球,我们有同一个责任,不分彼此,一样的担当”。从此后,我就热衷公益,热衷环保,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地球共同的家园担起一份责任。
马冠中
科学教育博士
激励我们每个人担当前行的,可能不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件事,而是在做每件自己在乎的事情的过程中得到的帮助和指导。这些让我慢慢意识到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投入什么样的精力来完成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优秀的人,让我意识到,比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努力找到自己愿意持续做下去的事情。
杨美琴
担当者行动副总干事
大学最有意思的经历是参加张同庆老师组织的思想双周沙龙。在沙龙里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探索;真诚、纯粹、积极的精神追求”,也大大开阔我的视野。也会让我去思考“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从混沌未开的状态里慢慢眼睛里有光。那些思想探讨的日子里,让我看到了群星闪耀的星空,让我相信理想主义和很多伟大美好事物的存在。我们也一起为沙龙继续办下去,想了很多的办法,共患难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锻炼了切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走出校门的时候,明白了自己的生命应该奔赴的方向。这段经历也牵移到了担当者行动的组织工作中。后来联系公益讲师,能够比较厚脸皮,一点一点联结,跟沙龙的经历也有关系。
Q2:您对当代青年(对自己)的建议(期待)是什么?
科技爷爷奶奶: 点亮你心中的太阳——您的理想、您的追寻,您的梦! 在我们80多年的的人生经历中,深知人生路上充满坎坷和磨难,绝无平坦的大道可走。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随时都可以遭到不幸、失败、甚至大灾大难的袭击 。天有不测风云,这已成常态,对此,在走向未来的路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当灾难临头时,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能指望谁能真心帮您走出困境呢?当然好人是大多数,但指望别人难免落空,唯一能靠的只有您自己!靠支撑您生命的梦,您的理想,您的追寻!在您遇到坎坷和磨难,感到迷茫和无助时,只有精神和梦的力量,才能让您在黑暗和迷茫中看到光明。找到不致沉沦和不屈的力量,从而让您站起来勇敢地走向未来,只有有梦的人才能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张同庆: 这问题好大。不谈这么大吧。我觉得,任何时代的青年,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塞缪尔在《青春》一文中所讲到的那种活力、梦想、希望,那些意志、勇气和力量。无论是什么时候的青年,都是社会最富有创造的群体。希望今天的青年,也能够富有创造活力,敢于挑战现实,又能脚踏实地。虽然已经年近半百(写出这几个词,内心很有点悲凉啊),但是我也会以一个青年人自我期许,永远年轻,永远热烈盈眶。
杨海萍: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奋力拼搏,所有的困难、挫折、沮丧都是成长的养分,平坦的道路固然好走,但是缺乏奋斗的喜悦和自豪也少了战胜困难的乐趣。
徐莉:我不认为谁可以做谁的人生导师,所以极力避免给他人的人生提供建议,我只是活出自己的态度来,说来说去的也不过是我如何过活,都是我的我的我的,不是给他人的建议。随便说几条:
忍受——克制那个不假思索的我,让她尽心尽力地去看去听去想,不轻易对周遭的人和事做好坏是非的判断,始终觉察偏见,始终警惕被激情虏获,不急于投入阵营和战斗,为此愿意忍受各种不如意。
理解——什么是永恒的价值?人何以值得称道?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会变成什么样子?理解自己乃至各种人的生活。
超拔——一方面,肯定并喜欢那个尽心尽力的自己,将一切不足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来接受。另一方面,有勇气从现实的利害中超拔出来,不放弃任何向上求取的机会,哪怕漫长而艰难。
常文杰
2018-2019两届未来英才夏令营志愿者
希望你所经历的一切不仅是单纯的出自内心的信念,还要给自己出难题来锻炼自己。当然希望你会自信,期待你未来依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兴致盎然、生机勃勃。希望你依旧带着你的使命和思想上路,用你的温暖去拥抱身边人的温暖,一直在路上!并在旅途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陈文翔
2018-2019两届未来英才夏令营志愿者
寻找自己的梦想、不要被世俗同化。从小学到大学,似乎越发不提梦想两字,我本以为大学是美好的天堂,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事实不尽如人意。老师说要考研那便考研,阅读远没有游戏来的刺激,人们都劝你放弃遥不可及的梦想……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显得格格不入,直到我看到了一段话:“世界纷纷扰扰,人们熙熙攘攘,太多喧嚣,太多诱惑,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新的一年,不是迷信金钱,不是依靠资源,不是仰望他人,不是期待奇迹,而是发现真诚,守住内心,心地简单,更加努力。”
廖熠佳
2018年未来英才夏令营志愿者
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期许——核心价值观里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我觉得实现它、让更多人真正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就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学新闻的目的是为了发声,无论是自己发声还是帮助别人发声。刚上大学那阵常常因为一些社会事件愤怒,现在慢慢沉稳下来。保持愤怒但不冲动,这是我对自己将来更深入的学习与工作的期待。
Q3:您推荐青年阅读的一本书是?
杨美琴:如果只能推荐一本的话,我会选择博恩.崔西的《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年轻的时候不明白,时间的重要性,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后来会发现有了时间力就会有执行力。能够将天马行空化为踏踏实实的行动。
陈文翔:《月亮与六便士》原本平凡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抛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也许我们不需要变得像他那样极端,但是他的勇气总会照亮黑暗的路。
马冠中:每个阶段自己遇到的困难、思考的问题都不一样,因而适合阅读的书也不一样。建议读书之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你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回答,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值得读的书。
徐莉:这个问题是在假想存在一本最有阅读价值的书,而我认为没有。在我漫长的青年期,不断遇到各种好书,他们之于我都有无可取代的价值。而所谓的好,不过是背后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心灵,跨越时空给予彼时的我帮助和支持,温暖和激励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些美好遭遇的起点,不是这些书有多么好,当然他们都是极好的,而是彼时的我心有困惑、痛苦、恐惧,那些日夜折磨我的问题,像一个个需要被治疗和照顾的伤口,对恰好出现的一切有着本能的渴求。所以,我认为心存问题并正视问题的人才可能不断遇见极好的书。作为长年给各种人荐书的“书托”,我现在对荐书这件事充满了无奈,我且引介着,百中有一能有共鸣回响就不错了。如果面对虚空泛泛而谈,毫无针对指向,我只能说,博物学和思想史方向,给予我最多的支撑和安慰。充满细节的奇迹,以及我们如何走到如此境地。
张同庆:我觉得推荐一本书,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因为,人的一生的改变或者成长,需要很多很多本书,不是一本书。有的时候,某个人会说是某本书改变了他,这当然是真的。但是,他没有说出来的,是在这之前和之后,还有很多本书,还有很多经历和思考,还需要有很多努力,才能真正改变或成长。
生命,还是需要有意义。明确自己的方向,立下志向,是第一位的。先有志,然后就有方向,有目标,也就获得了意义感。不然,阅读、做事,也就只是阅读做事本身,还是没有意义。
青年时代,有自己喜欢的英雄,仰慕的榜样,追求的目标,向往的境界,很重要。比阅读一本书,或者具体做什么事情,更重要。
愿孩子们未来成为有好奇心、会思考、有温度的终身学习者和社会创变者!
愿所有的担当青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策划&素材整理编辑:欧阳凤
推文编辑&美化:欧阳凤、李兆、孙阳
海报设计:李兆
感谢每位分享和书写的老师们和志愿者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