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门槛最低,人人都能参加,还有效的心理疗法在这里
大家谈论起国人对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还有很多的不习惯,纾解压力和焦虑的主要方式就是买买买、吃吃吃、玩玩玩,有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回避或消化,但是还有很多横亘在自深深处的东西是很难通过外在刺激去解决的,我们终归还是有很多必须要直视自己的内心,要勇于面对自己才能够超越的问题,需要正视,需要疗愈。
怎样可以设计一种门槛最低,让人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被看见,感觉到被接纳,被支持,从而得到成长呢?
你别说,还真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学工具可以做到,这个工具的名字就叫做“求助者中心疗法”。
什么是“求助者中心疗法”呢?
如果你看过美国的电影或电视剧,你一定对一个画面不陌生,有时是主人公穷途末路时,有时是主人公身陷囹圄时,有时是主人公酒瘾大发时,甚至是在《愤怒的小鸟》里,都能看到他们会去参加一个活动。
这个活动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一群人环形围坐在一起,在主持人(咨询师)的引导下,每个人向大家介绍自己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比如我为什么要喝酒等等,一个人介绍的时候,其他人就是安静地聆听,有时会配合这个人的介绍发出些感叹音,但是没有人去评价和给建议。
一个人说完,大家会有鼓掌,或者是相互加油的小小仪式,然后下个人再继续。等到全部人都讲过之后,就彼此激励,结束这次活动,一周或两周后大家再回来参加这个活动。
上面所说的这个画面,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
顾名思义,求助者中心,就是以求助者为中心的疗法。为这么要强调求助者中心呢,因为在这个疗法出现之前,心理咨询都是以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患者向专家求治的过程。
而求助者中心就刻意弱化了咨询师和心理学专家在这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强化求助者彼此之间倾诉、聆听,彼此看见所能产生的疗愈效果。
“求助者中心疗法”一经问世,就很快推广和应用在美国的各种生活场域内,我想跟这种疗法的门槛低、参与方式简单、疗效又斐然大有关系。
知道了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这种疗法是怎么产生,以及怎么操作的。
说起“求助者中心疗法”,一定要知道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卡尔.罗杰斯。这位先生可是人本主义心理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心理学技术,比如“萨提亚”、“NLP”等等,都是从人本主义心理流派中逐渐产生和分支的。
那这种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啥呢?我觉得他自己写过的一首打油诗,最能代表他的中心思想。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我来简单粗暴地概述一下罗大爷的想法,他是说:心理咨询帮助人成长这个事,其实并不是心理医生有多牛B,也不是必须学富五车才能做个帮助他人成长的助人者,而是说只要一个人你能跟别人建立一种关系,你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助人者去支持他人成长。
什么关系,这么邪乎呢?罗大爷给这种关系起了个名字叫“助益性关系”,就是能够帮助他人,使他人从中得益的关系。
所谓“助益性关系”就是说,你所帮助的人是否能向你袒露胸怀,是否能重塑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这个人是否能够完全地真诚、透明,你是否能够毫无保留地接纳和欣赏对方,你是否能够充分敏感地同理对方,如果你能做得到,对方就能在跟你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自己成长起来。
哈哈,说到这,我觉得得大笑三声了。
很多国人会认为动辄掏五百一千找个心理咨询师聊天,说的那些话跟谁不是说,干嘛要花钱去说不值当!
看到这儿,您就明白了,您要找到的所谓好的心理咨询师,不一定是有多少学术证明,不一定是有多少镀金的名帖,而是TA有能力跟你建议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咨询师的真诚透明,无条件的接纳是您感受得到的,是你确信的,那么这种关系里的成长就会自然生发。
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流派下,心理咨询师可不是给您断官司、出主意的人,TA是让您在最不堪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受到真诚、信任、善意和欣赏的人。
相信至此,您已经对罗杰斯的核心思想有了一些了解。
罗杰斯是一位研究“关系”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好的“关系”才能够带给人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他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人性”,所谓“人性”,就是每个人都向往爱、尊重、有价值,任何人都有着积极地、向上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阻塞,就会使人的成长发展削弱减退,甚至出现病态。
所以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最重要的是扫除阻塞TA自身体验的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TA能够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下正常地发展和发挥其潜力。
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呢?“求助者中心疗法”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样的一个定期见面的环境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信任、安全的环境,可以知道自己在他人眼中“十恶不赦”的行为是可被接纳的,自己内心深处不敢言表的想法是可以被聆听的,人们就不用再耗费心力去跟自己对抗,对跟周围对抗,内心和行为就会逐渐发生改变。
这样说好像有点枯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人嗜酒成性,因为喝酒耽误了很多事,赔上工作、家庭、财产,可还是天天喝的醉醺醺的,心里明明知道不应该喝酒,可是总是忍不住,一沾酒就必然喝到酩酊。周围没有人理解他,最后纷纷离开他,认为他已经不可救药了。
这个人被社工弄到戒酒瘾中心,他在参加某次(求助者中心疗法)活动时,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喝醉,是因为被领导侮辱,回到家老婆责怪他喝多了,孩子也嫌他臭。老婆孩子不理他更加剧了他的郁闷,于是工作不顺心情绪就失控,然后继续喝,又被老婆孩子嫌弃,就这样不断喝下去。
这个酒瘾者在讲述的时候,不会有个咨询师来告诉他,你在用酒精逃避什么,你最不敢面对的那个“无能”的自我,是因为不想面对谁的评价呢?而是会有其他的戒酒者说,有一天我发现,原来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就是这样的,或者是说我发现我无法面对我爸妈看着我的那双眼睛等等。有个时刻,当酒瘾者突然醍醐灌顶,感觉到内心的一根弦被拨动的时候,改变和成长就自然发生了。
神奇吗?听上去神奇,可当你身处其中,你会发现一点也不玄乎,就是这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觉得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也大概有这么点意思。
那么要组织“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心理舒缓活动,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你要怎么做呢?
首先,你需要一个安静,不受滋扰的环境,有十几把椅子可以让所有人围圈坐下,每个人都可以完全无阻碍地看到其他人的脸、手、脚和身体姿态。
其次,你需要是一位有优势视角的咨询师,了解自己的角色是来协作让每个人发声,用身体语言和简短的表达启发和激励人的。
第三,你需要一个来宾名单,需要一个大家约定的时段,制定好活动规则。
最后,你需要自己放松,保持好的状态,打开自己。
你需要知道的是,在“求助者中心疗法”里,没有人是病人,每个人都是求助者(“咨客”),在这里没有疾病诊断,你要做的就是尽力地营造环境和氛围,让来的人感受到真诚的接纳、放松无阻抗,你不需要表现自己的权威,你不需要无所不知,你不需要健谈,你需要的只是引导咨客能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做出自由的表达。
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可笑或耸人听闻,你都能够用接受对方的态度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这是很困难也很微妙的过程。当咨客充分表达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就会逐渐地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
唯一要注意的事,无论咨客所讲的内容,你自己是否认同,都不要给予评价、表扬或批评,这点相信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的咨询师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就不复赘言了。
特鲁多医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觉得用在心理咨询上也是一样的,甚至,看见就是安慰,听见就是治愈。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可能因为我自己是罗杰斯的迷妹,所以也就格外话多了一些。介绍这种“求助者中心的疗法”给朋友们,尤其是公益行业或者助人行业的朋友们,可以学习使用,为帮助更多人做好准备。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