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丨林学亮:历经磨砺方得香
国奖专访系列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林学亮
个人基本信息
姓 名: 林学亮
出生年月:1992年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 业: 光学工程专业博士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光学
导 师: 陈荣教授、冯尚源教授
学术
履历
学术生活 2015年6月于龙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在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8年9月申请硕博连读;硕士期间曾任院研究生会生劳部副部、院研究生会主席 | |
学术成绩 读研期间,已在 Biosens. Bioelectron.;J. Biophotonics; RSC Adv.; J. Biomed. Op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EI收录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本人第二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
所获荣誉 研究生期间荣获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两次、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三次、三好研究生标兵、学生党员标兵、优秀研究生干部和研究生科研成果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 |
对话林学亮博士
Q
A
小研
林博士
在研究生阶段您是怎样入门的?
在本科期间,我就开始考虑毕业要干什么工作,经过反复思考,最终选择读研,然后开始规划研究生读什么专业的,哪个学校,考上之后就开始联系课题组的师兄,了解课题组研究方向,怎么搞科研,如何搞好科研,还没开学就提前进入实验室,跟随师兄做实验,看文献。在努力熟悉科研的过程中,戒掉追剧,玩游戏等看似幸福的生活,除了睡觉、上课之外基本都呆在实验室,连你吃饭都在跟师兄样品如何测试,数据怎么处理等问题,渐渐的我习惯了科研生活状态,把搞好科研当成一种习惯。
是什么时候,您意识到您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导师的指导和师兄们的带领下,我在研一上学期结束后,已经熟悉了课题组主要研究的方向,掌握实验仪器使用方法,以及文献调研等等与科研相关的能力。同时导师也给我布置了新的课题,让我调研目前国际上的研究进展,并且去设计实验-做实验-整理数据-完成课题-写成论文发表。这时我觉得算是一名真正的研究生,能够独立去研究新课题。
您有什么专业书籍与专业期刊推荐阅读吗?
牛顿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同样的,要想搞好科研,我建议刚入学的师弟师妹们,可以阅读课题组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了解课题组研究领域,之后再去调研国际研究情况,可以从NCS期刊及子刊看起,接着是该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精读百篇,对该领域的整体研究程度在心里有个把握,这时你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了。
关于毕业论文……
您是如何确定选题的?
熟悉了实验室的研究条件后,导师结合申请的课题给我定了一个研究方向,通过文献检索后,与导师探讨研究方案,最终确定选题。
关于毕业与就业……
如果不读博,您最有可能做什么?
最可能去考公务员。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出路有哪些?您的同学们又是怎么选择的呢?
考公务员、教师、博士、事业单位或者去企业上班。大多数同学选择去企业工作,少数当上公务员或教师。
您觉得什么样的同学,有怎样职业规划的同学比较适合攻读博士呢?
读博是一项有挑战性的选择,需要去克服科研工作的压力,得到家人的支持,还有要面对毕业后就业问题等等。所以攻读博的同学,必须要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和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职业的能力,让家人安心等待,全力支持。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同学最适合读博!
关于读博的若干意见建议……
如何准备考博?具体的流程有哪些呢?
首先要去了解和你硕士研究方向相关的老师,在他们的学校官网收集他们的招聘信息,然后联系老师是否还有名额,如果有的话,就了解考试的流程和考核条件,最后去准备。
考本校好?还是考外校好?
不管考本校还是外校,导师和科研平台都非常重要,良师益友给你人生带来希望,大的科研平台会给你创造的机会,获取更好科研成果,两种情况都满足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没有在导师和科研平台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就可以了。
关于小论文……
如何选题?
结合课题组的条件,选择目前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点--科学问题,试着去解决它。
如何架构论文?
可以参考一些好的期刊论文构架。
如何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
精读前人已发表的论文,关注研究思路、研究的亮点,发现他们的不足,你能否提出新方法去解决。
什么样的论文最容易被发表?
对某个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有突破性的创新,有重大贡献的研究成果。
如何选择发表论文的期刊?
列出你平时阅读的自己研究领域文章发表的期刊,搜索这些期刊主要适合哪些研究方向投稿,也可以参考期刊的投稿说明文件,然后选择收稿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论文研究内容相同的期刊,如果有多个期刊,并且自己研究成果有新意,可以从高分期刊起投。
论文发表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论文整体要有很好逻辑性、避免语法错误,论文图表要美观清晰,按照投稿模板排版等。
人生信条:
笋因落箨方成竹,
鱼为奔波始化龙。
支撑力量:
自身的兴趣爱好,家人及佳人的支持,还有老师的引导。
师恩难忘,感谢陪伴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陈荣教授、冯尚源教授的信任和指导,从课题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数据分析与讨论,写成完整的论文,直至论文发表,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其次还要感谢课题组的以及帮助过我的老师,还有课题组的兄弟姐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关心和帮助。最后,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种一棵树
最好的时间是十年
其次就是现在
努力
永远都不会迟
让我们向国奖获得者学习
去尝试,去努力,去奋斗
下一个国奖获得者就是你
推荐阅读
丨就业资讯丨500家企事业单位!正月初十福州2020年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闽东北人才交流大会等你来!
♢End♢
爱你,我们走心。
编辑 / 李如祥
校对 / 胡佳君、何婉婷
小研,因你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