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战“疫”稳就业“组合拳” ——我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纪实
打好战“疫”稳就业“组合拳”
——我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整体战阻击战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我校制定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510”工程,以“在疫情防控时期助力毕业生实现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实现我校2020届就业率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为目标,以“冲刺计划”、“续航计划”、“牵手计划”、“追梦计划”、“蓄能计划”等五个计划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强引导、拓渠道、重精准、增载体、抓双创、补基层、实帮扶、兜底线、聚合力、提能力等十项工作举措,确保就业创业服务不断线、举措有落实、方式有创新。
当前,各二级学院都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成立工作专班,发挥主体责任抓落实,结合实际院情及毕业生需求,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活动,聚各方合力把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实现毕业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1.深入调研,加强学生就业观念引导。经济学院对2020届本硕博全体毕业生523人开展全面和深入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的就业创业意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了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调研全覆盖。数学与信息学院制作《就业监测表与就业动态掌握表》以实现对全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跟踪调查,通过调查毕业去向、能否正常毕业、目前实习单位、预计签约时间、就业意向行业(岗位)、就业意向城市、存在困难等多个维度深入了解每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研判各专业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服务策略和帮扶重点。
2.拓宽渠道,搭建和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海外教育学院积极扩宽海外渠道,有效整合国家汉办、海外校友及合作院校资源,帮助毕业生做好海外任教的职业规划,增加海外任教机会,缓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回国二次就业压力;优化与境外大学“3+2”、“4+1”本硕升学模式。同时与实习基地和意向单位建立点对点联络,邀请企业面向我院毕业生开展定向宣讲和专项招聘;指导毕业生通过5家教育部联合招聘平台参加网络招聘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就业成功率。体育科学学院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2北京冬奥会、2022杭州亚运会、2020泉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等国家战略部署、大型体育赛事及学院专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掘潜在就业市场,充分发挥校友优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构建院企对接的就业格局,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渠道。美术学院筹备举办“5·15阅水成川美术与设计作品展示季”活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邀请学院毕业生对口优质企业到院召开线上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择业平台,实现毕业与就业、作品展示与面试结合。
3.创新方式,强化就业创业精准服务。教育学部把脉就业需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根据摸底信息,将毕业生按就业目标分成若干互助小组,编制研究生复试、福建中小学教招、福建幼儿园教招、省外教招、高校辅导员(行政人员)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学业困难等8个帮扶互助小组,对于有个别特殊需求学生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心理学院建立就业行动每周打卡制度,推进精准化就业监控。毕业生每周填写《就业行动进度表》,报告关注就业信息情况、就业准备情况、就业报名或投递简历情况、笔试情况、面试情况、签约情况等,根据学生的打卡情况完善就业帮扶方案。地理科学学院开展“五心”、“十个一”举措,聚力就业创业服务行动,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4.丰富载体,加强就业服务网络指导。旅游学院完善 “互联网+智慧酒店实验中心”、茶艺实训室等线上线下实训室,强化毕业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体育科学学院推动工作网络化,打造云上“四位一体”服务机制,做到“云统计”——就业信息精细化、“云信息”——招聘信息精准化、“云招聘”——线上招聘平台化、“云指导”——就业服务人性化。外国语学院将毕业和就业手续办理移至线上,对相关申请证明材料、信息收集方面给予全力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便利。
5.延展“双创”,激发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文学院开展“校企联手,长期护航——学生创业成长计划”。将学校和企业场地用活,将文园个别适合的场地设为“文学院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对有创业意愿和决心的学生,学校提供创业奖励金,企业提供创业资助金。对已有创业项目的毕业生,免费为其配备校内专业课教师和资深从业者构成的创新创业“双导师”,对其进行为期三年的长期帮扶。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历史学院等拓展创业微服务,为创业毕业生对接导师。成立学院创业校友人才智库,为创业毕业生对接创业导师,实现“一对一”精准指导,对已创业的毕业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计划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评判和指导。
6.加强引导,扩大基层就业补助范围。传播学院、法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等落实出台促进基层就业奖励办法,对积极到西部、基层、小微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实行物质奖励,尽全力为有志于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解除后顾之忧,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同时加强典型宣传,创建基层就业品牌项目,树立投身基层、志愿服务、艰苦创业的典型。
7.落实帮扶,加大困难学生求职帮扶力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家校联系,全面、动态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在跟踪学生健康状况的同时,同步关注、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和需求,加强就业心理疏导,消除毕业生就业心理恐慌,帮助指导毕业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主动关注就业信息,积极参加网络招聘活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来自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等毕业生群体的关心关爱和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及时申领相关困难补助或资助,主动为他们进行就业政策和业务办理等相关事宜的咨询和指导。法学院、社会历史学院等针对毕业生就业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法制维权宣传,做好求职过程性跟踪,实时掌握毕业生求职心理变化,帮助受挫学生及时调整心态,疏导不良情绪,重振旗鼓,勇于尝试。物理与能源学院针对慢就业、不就业、考研“二战”及就业困难等“待就业”毕业生,给予人文关怀与实质帮扶,通过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指导、联系家长与导师等方式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主动关注就业信息,积极参加网络招聘活动。化学与材料学院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把握发展性需要,提高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学生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促就业和创业。面对就业困难特殊群体,实行分类帮扶和动态管理,优先推荐岗位。
8.优化保障,加大就业创业活动经费支持力度。经济学院、社会历史学院等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学生积极宣传学校、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主创业难处,积极联系创业导师、优秀校友担任指导老师,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指导,同时在学校给予应届创业毕业生(注册公司且运营正常)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追加配套奖励。
9.上下联动,密切对接凝聚就业工作合力。法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工作目标,统筹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就业工作。构建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接毕业班级机制。音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成立毕业生学业与招考辅导专班、毕业生就业教育与就业推荐专班、毕业生就业后勤保障专班等工作专班,每个工作专班均由院领导牵头负责。公共管理学院依托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组织有关自主创业专题讲座,组织毕业生开展职场体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职业,了解职场,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意识。
10.强化培训,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3月23日起,我校全体专职辅导员及部分兼职辅导员共106人参加了由教育部思政司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平台开展的网络培训示范班,形式包括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主题研讨、心得撰写等,课程学习中“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模块受到大家的关注,4月18日上午还将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王占仁副校长给本次参训学员开设“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播讲座。此次培训将大大提升我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和创业规划的职业能力。下阶段学校还将引进就业指导线上课程(辅导员专项),开展系统性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水平。强化毕业班辅导员就业手续业务培训,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着力建设一支满足学生就业个性化需求的辅导员队伍。
3月份学校已举办三场大型空中双选会,引进用人单位437家,提供岗位数1880个,有4250名学生参与,共投递简历7122份,现场视频面试4548人次,有3198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开设就业创业“空中课堂”18节,累计近3900人次参与。各学院已举办专场线上招聘会20场,就业创业指导42场。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截止3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实现了稳中有升的目标。下阶段学校将重点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等重点关注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实行困难学生"一人一策"落实情况周报制度,促进全体毕业生充分就业。
推荐阅读
丨防疫专刊 | 梁莹:战“疫”到现在,让我们做个中期总结吧!
♢End♢
爱你,我们走心。
编辑 / 闫泓
校对 / 李如祥、胡佳君
小研,因你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