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才能拥有理想的工作

安晓辉 安晓辉生涯 2022-12-06

7月29日在知乎直播,聊怎么打造理想工作,下播后记录了一些要点,今天终于得空,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想知道理想工作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想知道怎么打造出理想工作,可以往下看看,里面既有我的经历,也有理论要点和方法。全文5200字左右,可能需要8~10分钟时间。




01

理想工作三要素



我现在的工作是自己定义的,主要内容是职业咨询、写作和讲课。


在我看来,这是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了,因为我感兴趣,有能力做好,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价值。



我喜欢一对一辅导人探索职业难题,看到问题从模糊到清晰,看到策略从无到有浮现出来,会感到满足、成就和意义。


我喜欢写文章,尤其是从一个离散的点到一篇脉络分明的文章这个过程,令人总想一再经历。


我喜欢写书,把一个个知识点连缀成一个围绕某类需求的体系,常有心流体验。


讲课,虽然属于顺其自然不会主动去做的事,但为了验证某些理论,获取价值,也可以努力去做,并且,我发现自己享受梳理课纲、搜集素材这个过程。


我能胜任职业咨询这事儿,到现在已经帮助1600多人解决过各式各样的职业问题。我也能胜任致用类写作,迄今为止写了9本书,1000多篇文章,1000多个知乎回答。讲课这件事儿,虽然我的课堂呈现水准一般,但我可以准备丰富的内容、梳理合理的逻辑、设计实用的工具,整体上做到还不错的效果。


咨询、写作、讲课这几类事情组合在一起,虽然赚不到很多钱,但用心经营也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钱也不是唯一的价值。当初我放弃高薪的工作选择这条路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就是想要在钱之外,收获“自主”这个无形的价值——我想要自主安排工作内容,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要自主安排工作时间,我想要自主决定工作方式,我想要自主选择工作伙伴。这些,我现在都做到了。


结合我的实际体验,我非常认同,理想的工作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兴趣、能力和价值。





02

从任一要素出发都可以打造出理想工作



但我们很难一开始就找到一份同时满足三要素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唐电信的售后技术支持。入职时,根本不知道实际场景中的程控交换机是什么鬼模样,也不会排查故障,你要说某个城市的固定电话全瘫痪了,让我去处理,那我肯定是一脸懵逼。


培训结束后,下到办事处,才发现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就是跑到各种偏僻的县或乡镇机房去重启程控交换机、插拔电路板、升级程序版本、更换元器件,我要说自己蛮喜欢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在扯淡。


但我还是选择了售后技术支持这样的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不错啊。2002年,工资加上出差补助,一个月可以拿六七千块。


兴趣、能力和价值,我选择了价值。


当你觉得一份工作能带给你足够价值,而你又迫切需要这个价值时,不感兴趣也没关系的,依然是可以做的。


单位给你支付了成本,就会通过培训、老师傅带教、扔现场磨练等方式,快速帮助你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着你创造足够的价值,覆盖相应的成本。所以,启动阶段没能力,也是没关系的,你愿意学,就可以很快成长起来,胜任工作。


我跟着老师傅们出了几个月差,就可以搞定常见故障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就能一个人上山下乡去独立工作了,就成了局方口中的“安工”了。



但随着工作日渐熟练,无聊和厌倦随之而来,加上工作了两年,有了各种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点点认识,确信自己可以赚到养活自己的钱,对有挑战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情的渴望就强烈起来,于是我就转行去做了软件开发工作——当时我认为软件开发更有技术挑战,也更有意思。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软件开发工作的确比技术支持工作更有挑战,有各种新知识新技术需要学习,学了又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各种练习和实践,成就感更强。同时,软件开发有创造性,你可以从无到有把一堆乱七八糟的代码变成一个可以操作的软件,和写小说类似(我大学时写小说),我很喜欢。


很快我就可以胜任软件开发工作了,表现相当不错,转行第一年的年终绩效评估,我获得了公司的S员工称号。相应的,工资也很快涨起来。


那时我觉得,软件开发就是理想的工作了——有创造的乐趣,有胜任的成就,有足够的价值,夫复何求?


而软件开发这份工作,是从兴趣这个点切入的——我反思技术支持的工作经历,发现自己对有挑战的技术性任务感兴趣。


按我的体验,兴趣、能力、价值,这三个要素,是可以轮转的,你从任意一个要素出发,都可能打造出理想的工作。


先有价值,你会在价值推动下发展出能力,能力到了你胜任工作了,你会喜欢上那个有成就的自己,进而也会喜欢工作。


先有兴趣,你会因为兴趣而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淬炼技能,投入得多能力就起来得快,能力起来了,价值就会跟上来。


先有能力,能搞定工作,就可以得到价值,进而你因为喜欢那个可以胜任的自己,也可能会喜欢工作。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体验,我众多的咨询案例,我身边那些做着自己喜欢工作的朋友,他们抵达理想工作的经历,都验证了这个结论:理想工作往往不是一次完美规划、一次最佳选择的结果,而是基于满足某一两个要素的不完美选择反复迭代持续调试的产物。


所以我常常讲,重要的不是某一次选择,而是你在选择之后的行动,你的行动可以让你的选择变成一个好选择。




03

你需要一套监测机制,辅助自己调试工作



当然,现实并没有说起来这么简单,你选择一个要素或两个要素,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坚持到其它要素发展到位。甚至多数情况下,都不会。


比如你选择了“价值”,进入一家高薪的互联网公司,希望自己可以很快胜任工作并喜欢上工作。但你可能很快就会遇到扛不过去的东西,比如无聊和厌倦会令你无法投入工作获得绩效、996的工作节奏会压垮你的身体、上司冷酷的沟通模式会摧残你的心理、客户反复的刁难会考验你的意志等。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有人选择死扛,有人选择撤退。


有些人的选择带来了转机,可能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也可能是蓦然回首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有些人的选择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比如抑郁、一辈子的后悔、身体崩溃等。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在明确自己状况的前提下做出清醒的选择。


如果你不能把握自己的身体、心理、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比如你明明压力很大需要换挡却不自知,还跟着那些身体和心理都很强健的人坚持996,那就可能导致身体或心理上出现问题。


所以,你需要建立一套监测机制,收集各种数据,包括身体反应、心理压力、情绪表现、工作成绩、能力水平等,以便统计分析,创造觉察,把握自己的真实状态。


比如你可以每周做一次复盘,评估自己的压力状况、情绪水平、身体表现等。比如你可以每天记录工作日志,从成绩、问题、感受等方面描述自己一天的工作。


我已经坚持撰写“成功日记”好几年了。



因为我有这样的记录,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事情,做哪些事情时会更开心,做哪些事情时比较“郁闷”,做哪些事情带来了意外收获和突破体验……


记录,让一切发生。记录,是我们调试工作的基础。


有了记录作为材料,再养成定期复盘的习惯,一套简单的监测机制就形成了,你就可能降低跟着外部压力、情绪、跟风等做出非理性决策的概率,就有可能根据真实情况做出对自己有长远价值的决策,导引自己往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前进。




04

理想状态是随着你生活角色的变化而变化的



有时候,你扛过了理想工作三要素的轮转,来到了相对理想的工作状态,可是过上一段时间,又会发现,工作中居然又出现了各种不如意。


我就有这样的体会。


当我度过了转行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后,就觉得做开发是我的理想工作,有创造的乐趣,有胜任的成就,有足够的价值,我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做下去。那时候你告诉我,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行当,我极可能“呵呵”一下,表示不屑。


然而时间推进到2009年,我爱人怀孕了,肚子挺大了,我还在天天加班赶版本,还要她给我做饭,那时我就觉得,嗯,干软件开发,也不是那么完美。等到爱人生孩子,我按规定休三天的陪产假,第二天就被迫赶回单位处理问题,进一步觉得,嗯,这工作,其实有许多不足呢。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你的生活中多了一重角色,一切都会随之变化。


2016年9月份,我女儿上了小学,请的阿姨随即离开。小学一周上五天课,两天是三点半放学,三天是四点四十五放学,这么早的时间,我和爱人都还没下班,不方便接。


这个时候我再一次深切的觉得,朝九晚六这种工作节奏也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接孩子要请假、参加班会要请假、班里有活动要请假……全是束缚。


生活角色的变化,激发了我新的需求——我希望自主安排工作时间,能够接孩子上下学。


与此同时,随着我业余时间在咨询和写作上的不断尝试,我发现,自己的兴趣也有所转移——相较于做软件,一对一的助人,看见他人的转变,令我感到更多的意义。


两方面一融合,我就深深地感到,软件开发这个工作已不再理想。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随着结婚、生子、孩子上学等生活大事件的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需求纷至沓来,昔日的工作如不能很好的与新需求融合,理想之光就会暗淡下去。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萌生转换工作的想法。


当时的我,进行了一次职业复盘,发现几乎没有哪样工作,可以满足我的这些需求。于是我就想,何不自己给自己定制一份工作呢?


做了各种分析研究后,我决定落实这个想法,在业余时间做了各种验证,最终决定走向自由职业,把职业咨询、写作和讲课融合起来,作为我的工作。


经过最初的焦虑和不断的调试,这份自定义的工作,终于变成了我的理想工作——喜欢大部分模块、有能力做好大部分事情、可以获得满足生活所需的收入和最想要的自主。


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原来觉得挺好的工作,忽然感觉没那么好甚至有点糟糕了。


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对工作的感觉,是随着我们的阅历、生活角色变化和需求变化而变化的。


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而非较劲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变化,主动做出调整,重新打造理想的工作。





05

如果工作真的达不到理想状态怎么办



有的伙伴会感到尽了各种努力,也调试不出一份理想的工作,心境渐趋黯淡,觉得世事不公,唯独自己背时背运。


其实,工作就像月亮,圆满的时候少,亏缺的时候多,理想是非稳态,不满倒是常态。与其和它较劲,不如改变一下自己对现状的解释,也许情绪和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有两种常见的信念转变,会深刻影响你对工作的看法。


(1)想要的另一面是付出


我们一直在说“想要做感兴趣的事情,想要获得足够的价值回报,想要能胜任工作体会胜任感和成就感”,其实,这只是工作的一面,从自我需求满足出发这一面——要。实际上,工作还有另一面,从满足他人需求出发的那一面——给。


一份工作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是有他人需要你的劳动产出,愿意拿他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你的劳动产出。


假如没人需要你的输出,那你的工作就不可能存在。


沿着这点来推演,当你想要理想工作而不可得时,往往是因为你只关注了自己的“需求”,没有想过怎么去满足他人的需求。


意识到这一点,转变自己的观念,先给后要,工作的状况就可能迅速改变。


认同这一点的话,你就会发现,不管是你想要的兴趣、能力还是价值,都只是引领你开启一份工作的“药引子”,真正核心的事,是发展市场需要的能力,创造市场需要的价值。


接纳这个信念,“执念”会慢慢褪去,事情会慢慢做成,理想工作可能不求自来。



(2)工作只是人生的一块拼图


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以偏概全”,“以局部替代整体”,放到工作上,很多人就觉得“工作不好,整个人就不好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你可以把人生当作一个由若干模块组成的复杂系统,工作只是这个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作为一部分,工作能满足你人生的一部分需求就可以了,你的其它需求,可以用系统的其它部分来满足。


比如工作可以赚钱,让你谋生,它的内容你不感兴趣,工作过程中也体会不到多少乐趣,它满足不了你的“快乐需求”,那也没关系,你可以发展一项兴趣爱好,业余时间沉浸其中,这样也可以平衡。


比如工作是你感兴趣的,满足你的“快乐需求”,但受领域限制,你的这份工作,价值回报不够,不能满足你“丰裕生活”的需求,那也没关系,你可以再做一些副业,来弥补收入的不足。


把工作当作人生的一块拼图,而非全部,有助于你从“工作不理想就意味着人生不完整”这样的执念中解脱出来。


一旦你解脱出来,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06

小结



以上,就是我对理想工作的看法。


总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 理想工作往往不是一次完美规划、一次最佳选择的结果,通常来讲,它是反复迭代、持续调试的产物。


  • 理想工具应该具备兴趣、能力和价值三要素。


  • 从任一要素出发,都可能打造出理想工作,但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 在打造理想工作的过程中,你需要一套监测机制,一方面可以创造觉察,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理性决策,在不崩溃的前提下,慢慢靠近你想要的未来。


  • 理想工作不是一旦抵达即可永恒的静态,而是随着个人生活角色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你常常需要根据生活状态和角色的变化,来重新分析、调整你的工作。


  • 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从事同时满足兴趣、能力、价值三个要素的理想工作,如果你经历了反复的探索和调试,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还可以尝试做两种信念上的转变。一种是关注工作“给”的一面,关注怎样用工作满足他人需求;另一种是从工作中跳出来,将人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工作当作这个整体的一块拼图,联合其它的拼图,去塑造适合你的理想图画。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收获适合自己的工作。


关注“安晓辉生涯”,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工作选择,看这些文章就够了 ▎合辑

领导总以你还没结婚、没成家,让你多干活,怎么办?

了解自己为什么就这么难?(附工具)

欢迎添加安晓辉老师微信a32352937

一对一咨询识别上图二维码

文字咨询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