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没有资本的加持,生物医药企业会怎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公众号
本文探讨:
* 生物医药企业面临新挑战
* 初创的生物医药企业会怎样
* 并购的生物医药企业会怎样
* 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会怎样
本文2869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
边听边读,体验更佳
生物医药与资本的关系正经历一场“去伪存真”的变化。
有问世药品的生物医药企业,面临我国医药行业的系统性改革带来的集采药价调整。当下,从药占比、零加成开启医药控费的序幕,到颠覆整个流通渠道的两票制,如今带量采购常态化开展,以及DRG逐渐落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给医药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我国已经落地执行了共9轮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招投标,平均招标额降幅达到50%以上。
仍在创新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也不得不重塑商业模式,以应对外部资本环境的变化。在2023年11月国际进博会期间,安永发布的《2023年生命健康行业研究报告》指出,Biotech行业正在积极转型,部分Biotech公司不再追求发展为Biopharma(生物制药企业),而是重新定位于专注研发,回归其生物科技公司的本质。而手持充足现金的Biopharma也通过“License in(授权引进)+并购”的组合拳模式,以低风险快速布局新产品管线。
2023年上半年,Biotech面临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降薪裁员、压缩在研项目的消息此起彼伏。
我们一起来看看创新研发期、成熟产品期和上市融资期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面临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初创的生物医药
初创的生物医药:求投资人再看我一眼
生物医药的初创风投正在冷静下来。据统计,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一度达到巅峰,当年发生投融资事件共1009起,投融资金额共2563.8亿元。但2021年后,我国生物行业持续遇冷,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生融资事件779起,较上年下降22.8%;融资金额为1781.37亿元,较上年下降30.5%。
《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共196家生物医药企业获得一级市场融资,总融资额310亿元,融资企业数量和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1.6%和28.6%;二级市场共计21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完成IPO,融资总额142亿元,同比下降51%。
从2023年各种其他公开统计的数据来看,医药产业投融资市场明显都处于较低活跃期,股权投资案例同比下降了1/3,融资总额下降了将近40%,几乎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在第三届约印医疗创新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2023年H1)》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共196家生物医药企业在一级市场获得融资,总融资额达3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融资企业数量下降21.6% ,融资总额下降28.6%。
国际形势亦如此。浦发硅谷银行发布了《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与退出趋势》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额从16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340亿美元,2021年又增长至2021年的860亿美元,平均每两年增长一倍以上。
被投项目中,生物制药领域在其中占比将近半数,2019年到2021年的投资总额分别为158.91亿美元、256.64亿美元以及363.29亿美元。欧美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继续创下新纪录,但下半年有所下滑。2021年下半年,整个欧美医药健康行业的投资都在减少,生物制药领域是投资减少幅度最大的领域。继二季度比一季度减少24%之后,三季度比二季度又减少了17%,四季度则比三季度减少了9%。
另根据市场追踪机构PitchBook Data Inc.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中旬,美国生物技术企业在2022年的总融资额为297亿美元,较2021全年的387亿美元总融资额缩水近三分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成熟的生物医药
成熟的生物医药:并购与战略投资金额在下降
不仅初创企业融资规模下降,生物医疗领域的并购交易规模今年也出现下降。标普全球(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在2022年12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生物医疗领域今年至今的总并购交易规模下降了56%,至2020亿美元。
根据IT桔子数据库,从2018年开始,生物类似药行业投融资逐渐爆发,行业投融资风口确立,资本迅速涌入。2021年,中国生物类似药行业融资金额达到峰值,为36.6亿元;2022年行业融资热度有所下降,融资金额下降至4亿元,融资事件仅为2起;2023年1-9月,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起,融资金额为1.13亿元。
动脉网根据choice数据,梳理了2023年7月1日以来的220个并购事件。其中,买方与披露方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占比约60%(包含公司本身、全资子公司、上市子公司、参股股东等)。数据表明,当下的并购潮,第一驱动力在于“内部优化”,这是大药企当下的头等大事。
在“以内部优化为主”的基调下,2023年前三季度,即使并购事件的数量翻倍,但并购的价值总额并不突出。根据清科研究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中旬,生物医药行业发生并购约280起,并购总金额超过700亿元人民币;2021年全年并购308起,并购总金额2516.25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并购金额为533亿元。
(图片来源:网络)
IPO的生物医药
IPO的生物医药:上市是否是换个地方表达不赚钱的寂寞?
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了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1年多以后,科创板开闸,其中与18A不谋而合的第五套上市规定,双双带动了创新药项目的上市和融资潮。
但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的新鲜感并不足以支撑持续的股市繁荣。到2021年下半年,市场真实反应显示,这些羽翼未丰的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普遍偏低。2021年12月27日数据统计,有29家带“B”字后缀的生物科技公司成交额小于1000万港元,其中11家成交额小于100万港元。
根据488家A股上市药企的中期财报,2023年上半年,414家企业实现盈利,74家药企亏损。其中,30家亏损超过1亿元,创新药企板块是亏损的重灾区。2023年上半年,A股上市医药生物企业营收整体同比增长4.21%,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0.89%。增速放缓、增收不增利,今年大药企们同样很焦虑。
为了上市打折市值的生物医药公司也不少。2022年2月,乐普生物IPO每股发行价定为7.13港元,折合人民币5.78元,较不到1年前C轮融资时6.7元的每股价格更低。乐普生物不得不用打折上市来缓解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尽管这是18A推行4年来的首个低于C轮融资成本定价,过去半年中的不少IPO,早已让pre-IPO投资机构赔钱敲钟,而更多的创新药企则股价一泻千里,跌回B轮,甚至A轮融资的价值。
更别说还在努力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对营收、利润的门槛正在增加。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以首发上市日期统计,今年共有16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A股,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IPO企业的新受理企业数量及上会企业数量也双双下降。与此同时,未通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审核、未获中国证监会注册以及主动撤回IPO的生物医药行业公司数量超过20家。
从终止原因来看,多数企业为主动撤回申请而IPO终止。从撤回申请时点来看,近半数企业在第二轮反馈回复后撤回。进一步查看审核问询内容,审核的重点多围绕“创新”“增长”两大焦点,从板块定位、市场空间、持续经营能力、核心技术及专利等问题展开问询。一个新变化是,“推广、销售费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
“可持续性”也是各家企业历轮问询中被要求重点说明的问题之一。2023年上半年,致善生物、联川生物、中翰生物、硕华生命、雅睿生物等多家体外诊断企业IPO终止。
监管方对这些企业问询的问题高度相似,即针对体外诊断企业收入的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剔除核酸业务后是否有支撑其业绩的增长点。除盈利能力可持续性之外,研发能力的可持续性亦考验药企的“含金量”。
当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较同行业较低或企业成立时间较长而获批上市的药品数量较少时,交易所往往会要求发行人对自身的持续研发能力进行说明。
结束语
未来,资本世界将对生物医药自身是否具备“真实市场赚钱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资本市场更尊重生物医药创新背后的钞能力,二级市场不再相信生物医药挑灯编织的救世童话。
(图片来源:网络)
祝大家2023年都平安健康!
企业都赚到钱!
(感谢读到这里,么么哒)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
本文为作者采访、咨询及查阅相关资料原创编写完成,仅供学习参考,尊重作者汤历漫知识主权,请勿做别的用途。如果有其他需要请联系liman_tang@126.com,微信greenclaw,聊聊你的故事。
所有网络图片权侵删请联系作者。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