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明鲸落:明朝科技的前世今生暨相关外国人名考

程碧波 国计学 2021-04-22

摘要:本文对明朝徐光启版《几何原本》(下称中国版几何原本)《崇祯历书》等科技内容中涉及的相关人名进行考证,研究相关科技成果的真实来源,并纠正相关历史。

关键词:几何原本、崇祯历书、蒸汽机车、电磁感应

 尊重版权,转引请注

本文对明朝徐光启版《几何原本》(下称中国版几何原本)《崇祯历书》等科技内容中涉及的相关人名进行考证。

欧几里得:与中国版《几何原本》有关的外国人名为利玛窦(耶元1610年逝于北京)。利玛窦的英文发音为Matteo Ricci,但其拉丁语名字为MATTHAEUS RICCI,其名字后几个音节为“Eus ricci”。而欧几里得的拉丁文为“Euclides”。现在我们将“Euclides”的“c”发音为“k”,翻译为中文近音为“几”。但事实上“c”亦发音为“s”。而“Eus ricci”的第一个“c”发音为“k”,第二个“c”与“i”一起组合为“ci”,发音为“si”。而“ri”则与“li”发音极近。因此“Eus ricci”与“Eusriksi”发音相同,而“Euclides”与“Euslides”发音相同。而“Eusriksi”与“Euslides”发音极为相近。在利玛窦时代,西文尚处于成型阶段,语法和拼读尚不规范,所以“Eusriksi”与“Euslides”完全可能为同一发音的不同拼音标注。从语音上来看,利玛窦的拉丁发音即为欧几里得。

马太:意大利耶稣会士金尼阁于耶元1613年2月开始返回欧洲,把利玛窦用意大利文写作的回忆录手稿《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改编为《利玛窦中国札记》,专门请示教皇并获得诏谕,允许用中文翻译《耶经》。但事实上直到耶元1700年才有第一本中文《耶经》的巴设译本。所以之前传教士们来中国传教一百多年,要为中国带来七千多册西方书籍以翻译成中文,却不为中国翻译《耶经》,是反常的事情。相反地,今天梵蒂冈恰恰有七千多册中文书籍。利玛窦等人在中国传教了《天主实录《天主教要》,但没有《耶经》。而耶经《马太福音》的“马太”希腊语为“Mathaios”,这正是利玛窦名字“MATTHAEUS”。

耶元1259年刘郁记宪宗使臣常德西去波斯觐见旭烈兀,将西亚北非一带见闻写为《西使记》,于中统四年(耶元1263年)成书。《西使记》载:“丁巳岁,取布达国,……布达之西,马行二十日,有天房,内有天使,神国之祖葬所也。师名班巴尔,其房中悬絙,以手扪之,心诚可及,不诚者竟不得扪,经文甚多,皆班巴尔所作”。“班巴尔”为吐蕃苯教(bon-po)的音译,意为“苯佛”,或“班佛”。因此相关内容应是利玛窦手稿被金尼阁带回欧洲教会与班巴尔经、以及后来的犹太族簿一起整合为《Bible》,然后再内销回中国。所以利玛窦最初为和尚,并非假扮而是真实身份。

苏格拉底:金尼阁获得直接创作《耶经》等著作的机会,其名字亦体现此特权。金尼阁西文名字为“Nicolas Trigault”,“s”音“苏”,“gault”音“格拉底”,故“Nicolas Trigault”正是苏格拉底,也即“Socrate”。

《崇祯历书》上标明:“钦差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钦命山东布政使司右恭政李天经督修,远西耶稣会士罗雅各立法,访举魏邦伦。同会:龙华民、汤若望同阅。访举博士李次虨、访举中书朱廷瑞较”。

西奥多修斯:在《崇祯历书》的《测量全义》第七卷为“测曲线三角形”,本卷是完整详细的非欧几何,例如“直线形之三角并与两直角等。曲线形之三角,并其数不定,但不能及四直角。”意即“平面三角形内角和为90*2=180。球面三角形内角和小于90*4=360度”。以及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关系、全等关系、相似关系等。在“测曲线三角形”的“圆球原本内借论题”部分,专门署名“古德阿多西阿撰”的文字。“德阿多西阿”即耶元前2世纪古希腊“西奥多修斯(Theodosius)”。本部分与西奥多修斯《圆球原本》有九条结论相同。但署名“圆球原本内借论题”、“古德阿多西阿撰”则很奇怪:本部分还有大量数值超过数十万、精度达到小数的计算题,而古希腊由于没有位值进制,是不具备这种大数表示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所以其计算题部分肯定不是古希腊人所撰。而“古德阿多西阿撰”文字单列,既表示借论、计算题均为“古德阿多西阿”所撰,“撰”字又有较强的现在进行时的动作性,它似乎表示“古德阿多西阿”不是古人而是崇祯历书写作时的当代人。按照《几何原本》的利玛窦与欧几里得的关系,笔者考察《崇祯历书》立法者罗雅各的西文名字。罗雅各的西文名字为“Jacobus Rhaudensis”,“co”发音“古”,“bu”发音“德”(b与d在古拼音中常混淆),“Rhau”近音“阿”,“den”近音“多”,“si”发音“西”,最后一个“阿”在西文名字中没有发音,而“西奥多修斯”的最后一个发音亦不是“阿”,所以“阿”音似是语气词或轻声。因此“Jacobus Rhaudensis”正是“古德阿多西阿”。事实上可以直接对比西文名字“Theodosius”和“Jacobus Rhaudensis”,“Th”的拉丁语发音“T”,“h”不发音,后世才发音“Th”为“西”,故“Theo”近音“b(d)us rhau”,“do”近音“den”,“sius”近音“sis”。因此“Theodosius”正是“Jacobus Rhaudensis”,严格说来中文发音应该为“德奥多修斯”。因此罗雅各在《崇祯历书》中托古署名以攫取著作权,但其托古的名字跟欧几里得一样,是自己用中文发音的真实名字。这就是西方则将其包装为耶元前2世纪的古希腊学者的原因。而西奥多修斯是西方球面几何的开拓者,因此真实的历史事实是:罗雅各将中国明朝的既有天文和数学算法窃为己有。

开普勒:《崇祯历书》中还使用了开普勒的天文研究成果,但《崇祯历书》中并无“开普勒”的名字。按传教士剽窃的习惯,很少会不标注署名权,所以我们还是来考察罗雅各的名字。“开普勒”的西文名字为“Johannes Kepler”,与罗雅各的西文名字“Jacobus Rhaudensis”比较,“Jo”音近“Ja”,“Ke”音近“co”,“p”音近“bu”,“ler”音近“Rhau”。因此“Johannes Kepler”正亦是“Jacobus Rhaudensis”,其与“德奥多修斯”的区别仅仅在于重音位置不同。因此罗雅各也正是开普勒。

哥白尼:《崇祯历书》中亦引了“谷白尼”,也即“哥白尼”的研究成果。按传教士的剽窃习惯,“谷白尼”亦可能是本书署名传教士的名字。查看《崇祯历法》另一署名者汤若望的西文名字“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cha”发音“谷”,“Be”发音“白”,“ll”发音“尼”。因此“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正是“谷白尼”。再进一步看哥白尼的西文全拼“Nicolaus Copernicus”,在拼读时,“nn A”会连拼读为“ni”,“da”音近“co”,“m”音近“n”,也即音近“l”(例如“Nicolaus”又发音为“Mikołaj ”,N与M音有混),“s”同“s”,所以“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正是“Nicolaus Copernicus”,非重音部分皆辅助语气。因此汤若望也正是哥白尼。

第谷:《崇祯历书》中还引了“第谷”的研究成果。同样按传教士的剽窃习惯,“第谷”即可能是本书另一署名传教士的名字,也即“龙华民”。查“龙华民”的西文名为“Nicholas Longobardi”,其名的最后一个音为“di”,即“第”,其姓的中间音节为“cho”,即“谷”。故“Nicholas Longobardi”即为“第谷”。再进一步看第谷的西文全拼“Brahe Tycho”,“Bra”即“bar”,“h”不发音,“Ty”音近“di”,“cho”同“cho”,所以“Longobardi Nicholas”正是“Brahe Tycho”。因此龙华民正是第谷。

阿基米德:《崇祯历书》《测量全义》中附带提了一下“亚奇默德”的圆球圆柱书,也即“阿基米德”。而查阅传教士的著作,署名传教士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到阿基米德的是艾儒略的《职方外纪》,里面称为“亚而几默得”。同样按照传教士的剽窃习惯,“阿基米德”可能就是“艾儒略”的西文名字。查“艾儒略”西文名字为“Giulios Aleni”,“Al”发音“亚而”,“Giu”发音“几”,“lio”近音“默”或“米”(如前述,m、n、l音有混),“s”不近音“得”,但近音“兹(des,见后)”。故“Aleni Giulios”即为“亚而几默得”。再进一步看阿基米德的西文全拼“Archimedes”,“Ar”音近“Al”,“chi”音近“Giu”,“me”音近“li”,“des”音近“s”,所以“Aleni Giulios”正是“Archimedes”。因此艾儒略正是阿基米德。

亚里士多德儒略在《西学凡》中谈到“亚理斯多德”,也即“亚里士多德”。查艾儒略于耶元1623年著《西学凡》,当时传教士中邓玉函恰好到达北京。邓玉涵还是伽利略的朋友,与现有历史记载“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总是相爱相杀(虽然按照现有历史记录彼此年代不同)的情况较为吻合。因此查邓玉涵的西文名字为“Joannes Terrentius”。“Joannes”即发音“亚理斯”或“亚里斯”,“Terrentius”即发音“多德”。故“Joannes Terrentius”即为“亚里斯多德”或“亚里士多德”。再进一步看亚里士多德的西文名为“Aristoteles”,“Aris”音近“Joannes”,“totel”音近“Terrent”,“es”音近“ius”。所以“Joannes Terrentius”正是“Aristoteles”,因此邓玉函正是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崇祯历书》中还提及“多禄某”,也即“托勒密”。查西方耶元1600年前后的多份地图,笔者都找到了托勒密王国。这里仅举一例。见图1(耶元1611年出版于阿姆斯特丹,作者Pontanus, Johannes Isacius,地图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

图1 Tabula geograph

   耶元1611年出版的图1是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地图。埃及尼罗河附近即Ptolomais(托勒密)王国。因此托勒密也正是《崇祯历书》时代的王国。再见图2(Map of the middle east ,耶元1555年出版于Antwerp,作者Boileau de Bouillon, Gilles, 16th cent):

图2 Map of the middle east

图2左上方标注处为Selcucia(塞琉斯,又称塞琉古),其下为Bervtus(柏拉图),紧挨着的再下为Phoenicia(腓尼基),再下为Cæ∫area(凯撒),再下为Ptolemais(托勒密),再下为Cæ∫aria(凯撒),再下为厄日多。塞琉斯右边为Antiochia(安提柯),右下为为Mesopotamia(两河流域,密双泊甸,也即密双河甸),其左下为Palmyra(同为托勒密,也即波罗蜜),左下为Gad(即God)。

图2中Cæ∫area(凯撒)将Ptolemais与凯撒右上方的Palmyra隔开,说明托勒密正受凯撒攻击,被隔离成两个托勒密。凯撒攻击托勒密的历史的确存在,但不是目前学界认为的发生在耶元前,而是发生在耶元16世纪。腓尼基此时也存在。而PalmyraPtolemais的发音关系,说明Ptolemais原本就是“波罗蜜”,这是佛教或者苯教的特征,也正应了利玛窦原本和尚的身份。相应地,Pyramid(金字塔)也即“波罗蜜塔”,这正应了波罗蜜王朝修建波罗蜜塔。图2中出现了Gad(即迦勒底,来源于中国《魏书》记载的“大秦迟散”,原为Casdar,后误写为Caldar,再演化为Caldea,然后为Gad。见程碧波:《纹明,从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研究大秦》),此即God,其与凯撒毗邻,这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的来历。Cæ∫area则应直接来自迟散Casdar。“Mesopotamia”在其它西方旧地图中又写为“Meschhed”,也即“密双河甸”,充分证明其汉语发音渊源。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耶元16-17世纪。这正是传教士当时的知识渊源。再见耶元1721年地图124(Map of Turkey, Arabia and Persia,作者John Senex曾担任安妮王后的地理学者,1728 年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

3 元1721年地图,托勒密(波罗蜜)王朝

图3为叙利亚地图。中右边标注处为“Ruins of Tadmor or Palmira”,即“托勒密(波罗蜜)遗迹”,可见此时波罗蜜王朝已经灭亡而留下建筑废墟。《西使记》中记载耶路撒冷的“Tama”为“天庙”,故“Tadmor”即汉语“塔庙”,这亦是佛教或苯教的特征。图左边自上而下标注处为“Baruth(柏拉图,‘th’发音‘t’)”,“罗马(Rama)”,“THE HOLY LAND(神圣地)”,即神圣罗马帝国的真身在这里。图3右边标注处为“Hella(希腊)”,真正的希腊在这里。图3有大片的建筑被摧毁,图3特别强调有“The Ruins if a great Pallace”,被摧毁的建筑宫殿群规模宏大,可见刚刚经过可怕的战乱。这应该是凯撒联合Gad灭掉托勒密王朝,然后又被波斯和土耳其灭掉,以及波斯和土耳其战争的后果。再见耶元1683年地图4Syrie Ancienne,Manesson-Mallet, Allain

4 西元1683年地图,波罗蜜(托勒密)王朝

4中,左边是凯撒帝国(Cassiottide),右边Palmyrene以一个领地或封国的地位用大字体标示,大字体下方为具体的Palmyra城市。此时Palmyrene王国尚未成为遗迹。学界认为元前30年罗马的凯撒灭掉托勒密王朝,而地图34清晰地表明罗马的凯撒灭掉托勒密王朝的时间是元1683年左右。托勒密王朝一共十三世,享国275年,可知托勒密一世应在西元1408年左右(1683-275=1408)。耶经》中记载的凯撒、Gad、以及以色列人被迦勒底掠为奴就是发生在此期间。

《耶经.民数记》中记述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说:“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耶经.出埃及记》说:“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God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因为God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所以God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带着兵器上去”。“非利”为“Philistine”,也即巴勒斯坦,在尼罗河三角洲右边环地中海。从兰塞起行,通过尼罗河三角洲右边地中海岸去叙利亚方向的道路更近,说明兰塞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红海旷野”在后文为“红海的沙漠(desert)”,因此以色列人往南下沿着红海岸绕过西奈半岛,以避免与巴勒斯坦发生战争。对今天的Manzala湖,《耶经》的不同版本有的记为“海”,有的记为“红海”,既可视为版本传抄纰误,亦可视为更早时红海与地中海相连而流传下来的对Manzala湖区域的称呼。现在来看兰塞等地在哪里。见图5:

图5 耶元2020年卫星地图尼罗河三角洲

图5右上方圆圈处应即兰塞。图5右方标黄线处为塞得港省,可以作为图6的位置参考。现在放大兰塞区域得图6:

图6 耶元2020年卫星地图尼罗河三角洲:兰塞

图6是将图5标示“兰塞”区域放大而得的卫星地图。可见地图上的确有兰塞(An Nasaymah)。《耶经.出埃及记》说:“他们从疏割起行,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转回,安营在比哈希录前,密夺和海的中间,对着巴力洗分,靠近海边安营”。图6中Sheikh正是疏割,然后以色列人走到以倘(Izbat Al Aqavdah),再往回朝北走到比哈希录(Bahr el Mallaha)南面、密夺(Sidi Muhammad Al Waly)和海的中间。图6右下方的黄线标注塞得港(省)亦可作为地图定位参考。见图7: 

图7 耶元2020年卫星地图尼罗河三角洲:营地、巴力洗分与过海处

图7是密夺区域放大图。密夺与海之间的圆圈为以色列人转回后所安的营地。营地正面对着(即箭头所指)巴力洗分(Al Asafrah)。这个安营背靠海,面朝陆地,是防御姿态。《耶经.出埃及记》继续说:“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乾地。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因此以色列人应是从营地处朝右(也即朝东)过海。密夺右边有一条手杖一样东西横着的带状地,两旁是水域。通过这条带状地可以走到右边的陆地上。但带状地今天的海拔也不高,几乎与水面相平,只要稍有风浪就会席卷到带状地上。而带状地两边的水域亦很浅,其颜色受到水底影响,呈现“墙垣”的视觉效果。这就清晰地解释了关于摩西伸杖过海的描述。

《耶经.出埃及记》继续说:“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沙漠(Desert of Shur),在沙漠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他们到了以琳,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以色列全会众从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后第二个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间,汛的旷野。直到进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耶经.民数记》说的更详细:“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沙漠,在沙漠中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沙漠......”。见图8:

图8 耶元2020年卫星地图尼罗河三角洲:书珥沙漠

图8正上方是书珥(Shamal),书珥标注的南面沙漠就是书珥沙漠。“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沙漠,在沙漠中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再见图9:

图9 耶元2020年卫星地图:玛拉和以琳

图9“Mashur”即玛拉。“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图中“Shad-el-Ayun”即以琳。以琳今天还能见到很多水泉。再见图10:

图10 耶元2020年卫星地图:汛的沙漠

图10即“汛的”(Ras Sedr)沙漠。“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沙漠”。以色列人继续南下沿着红海岸绕过西奈半岛,以避免与巴勒斯坦发生战争。因篇幅所限,后续路径不再赘述。

现在再来看《耶经》中提到的比东(Pithom)和歌珊地(Goshendi)。《耶经》说:“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他们在那里置了产业,并且生育甚多”。“于是埃及人派监工管辖他们,用劳役苦待他们。他们为法老建造储货城,就是比东和兰塞”。见图11:

图11 耶元2020年卫星地图:比东和歌珊地

图11左下方即为歌珊地(Khashbnah),右下方为比东(Baqur)。

总的来看,歌珊地、兰塞和比东,以及从密夺过海的地形,是几乎与耶元2020年的地形一致。根据笔者《从埃及旧地图看尼罗河三角洲地理演化》一文,这些地方俱处于尼罗河三角洲沉积区。并且处于沉积区的外围,形成不会早于耶元1550年。见图12(图12由一位重要的法国制图师Gilles Robert de Vaugondy (耶元1688−1766绘制,出版于耶元1740年 

图12 Countriesof the Ottoman Emperor in Asia, Persia, Uzbek Territory, Arabia, and Egypt

图12是出版于1740年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图,考虑到测绘、制图和出版的滞后,其应反映出版之前50年内的地形。图中的兰塞(Cathie)、比东(Berdon)存在,但是由于尼罗河泥沙冲积的原因,三角洲外沿大大缩小,导致兰塞和比东靠近地中海。综合推断,兰塞的形成不会早于耶元1550年。在耶元1550年前的地图上,兰塞乃至比东是大海。由此推断,出埃及记如果真实,也必然发生在耶元1550年以后。

由于一些读者并没有看笔者《从埃及旧地图看尼罗河三角洲地理演化》一文,所以这里略举一例出版于耶元1542年的地图13。该地图被称为“皇家普查图”。这张世界地图由Alonzo de Santa Cruz出版于 1542 年,名为Nova verior et integra totivs orbis descriptio nvneprimvm in lvcem edita per Alfonsvm de Santa Cruz Cæsaris Charoli Varchicosmographvm, A.D. MDXLII(《一幅新的、更为准确和完整的世界全图,首次由查理五世皇帝的首席地理学家Alonzo de Santa Cruz出版,1542 年》)。其绘制的地形约为耶元1432年左右。 

图13 耶元1542年,皇家普查图

  由图13可知,耶元1432年的尼罗河出海口已经是海湾而不是凸向海洋的三角洲,兰塞、比东、歌珊地、密夺等地均是大海,不可能存在。

C14或光释法等地质检测方法检测出尼罗河三角洲年龄偏老的原因,是尼罗河改道少,缺乏冲积平原,大量从河底冲刷出的老地层物质缺乏在地表曝光的机会,地质年龄无法清零,直接冲积进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了尼罗河三角洲的老碳过多而致检测的年龄过大。而中国长江黄河均有广阔的冲积平原,黄河更是经常改道,河底冲刷的物质首先在冲积平原上晾晒,再加上这些区域人烟繁华,耕地、建筑活动反复翻耕地表,导致地质年龄清零,然后又被冲刷进三角洲,所以长江黄河三角洲的地质年龄较为年轻。

所以《耶经》全书应创作于耶元1400年以后。出埃及如果真有其事,亦发生于耶元1550年以后。意大利耶稣会士金尼阁于耶元1613年2月从中国返回欧洲,整理利玛窦手稿,请示教皇并获得诏谕,允许用中文翻译《耶经》,事实上是根据利玛窦手稿,结合苯教班巴尔经和当时犹太族谱来创作的《耶经》。《耶经》中的波斯王即耶元1629年去世的阿巴斯一世,这正是创作《耶经》的历史时间。

GAD和凯撒王朝均来自于汉朝时大秦的迟散;托勒密王朝应来自帖木儿帝国。主体均是中国人。明嘉靖年间编修的《陕西通志》,其卷十《土地.河套西域》中有《西域土地人物略》和《西域土地人物图》。在《西域土地人物略》中有“苦峪卫”之名,其第一次是在耶元1435-1446年间作为沙洲卫的治所,第二次是在耶元1477-1506年间可能设置“苦峪卫”,因此其属于耶元1435到1506年左右的资料西域土地人物略》记载:“又西行六程,至天方国。天方国西行十五程,为迷癿力城。又西至牙瞒城。又西为文谷鲁城,俱汉儿人,蓬头带帽儿,种旱田,出珊瑚树、眼镜石。又西为阿都民城。又西为也勤尕思城,其城四隅环以屋庐,周围有水,水有舟楫,俱汉儿人,蓬头带猫儿,种稻田,出撒黑剌镔铁刀。又西为撒黑四塞,其城二重,俱汉儿人,蓬头带帽儿。又西为哈利迷城。又西为阿的纳城(属鲁迷城管)。又西为菲即城,其城一重,有王子,俱汉儿人,剪踪被发,戴帽儿,种稻田,养蚕,织金蟒龙撒黑剌剪绒毡。又西为安格鲁城(城西距山,山上有巡检司)。又西为可台城。又西为孛罗撒城(又西有海,中有舡,载千人,粮饭可用三个月,备用盔甲什物)。又西为鲁迷城,其城二重,有自立王子,有缠头回回及汉儿人。东至孛罗撒一千二百里”。见下图: 

图14 耶元1435-1506年,《西域土地人物图》 

图15 耶元1435-1506年,《西域土地人物图》

现用西方旧地图来对照《西域土地人物图》的地名。耶元1720年地图“Map of Ancient Arabia”,该地图使用的是托勒密曾使用的部落和城镇名称,是德国雕刻师、艺术品商人兼出版商Christoph Weigel的作品。其中迷癿力城为Ma∫ani,牙瞒城为Artemita,文谷鲁城为Aguleni。文谷鲁城均为汉人居住,生产眼镜。阿都民城为Adra或Adron。也勤朵思城为Asphaltites Lucus,也勤朵思城均为汉人居住,种稻田,出产撒黑剌镔铁刀,此即大名鼎鼎的大马士革刀。本地图上的地名为托勒密使用的名字,但却是明朝《西域土地人物略》中的名字,这也证明了托勒密与《西域土地人物略》所记载的资料同时代。耶元1855年地图Map ofthe Near East(该地图作者德国地理学家和制图师Heinrich Kiepert被公认为是 19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博学制图师之一。曾任魏玛地理研究所所长)上撒黑四塞为Dimeschk-e-Scham,也即大马士革,这里实应为“双河(谷)四塞”。大马士革的城有两重,均为汉人居住。大马士革下面紧挨也勤尕思城即Eschmiskin。耶路撒冷在也勤尕思城下面。大马士革左面为哈利迷城即Zahleh。耶元1835年地图Persia,Arabia, Tartary, Afghanistan(这幅中东和中亚部分地区地图由ThomasGamaliel Bradford绘制而成,出自其 1835 年于波士顿出版的地图集《综合地图集:地理、历史和商业》)中,哈利迷城为Hauran。右边则是迷癿力城的真正名字来源“Meschid Ali”,即本文前述“密双河甸”。但是哈利迷城已经在地中海边,无法再西了。《西域土地人物略》却还有“又西为阿的纳城”,这是为何呢?再看其后有注释“属鲁迷城管”,“鲁迷”不是“Rama(罗马)”,而是“罗马尼(亚)”。因此其应在西北方向,在今土耳其范围内。耶元1835年地图(Persia,Arabia, Tartary, Afghanistan,这幅中东和中亚部分地区地图由ThomasGamaliel Bradford绘制而成,出自其 1835 年于波士顿出版的地图集《综合地图集:地理、历史和商业》)中,最右边红线处为安都(里)(Aliduli),安都左边为阿拉堡(Aleppo)。阿拉堡的名字应衍生于安都:Aliduli->Alepoli->Aleppo,而这应该是阿拉伯(Arab)的来源。因此“阿拉伯”是来源于汉朝就有的“安都”的地理名称,而不是来源于种族名。阿拉堡左上方是阿的纳城(Adena),阿的纳城亦可能是Adena右上方“ADOLE”。ADOLE左上为菲即城(Felechidi),“有王子,俱汉儿人,剪踪被发,戴帽儿,种稻田,养蚕,织金蟒龙撒黑剌剪绒毡”。菲即城左边为安格鲁城(Anguri),其城西山上有按中国制度设立的巡检司。安格鲁城左下为可台城(Chiutalae)。可台城西为孛罗撒城(Bur∫a),其西有海,有可载千人的大船。海之西有君士坦丁堡(Con∫tantinopolis,《西域土地人物略》中未记述,实为“长安”之意)。海之再西有鲁迷城(ROMANIA)“其城二重,有自立王子,有缠头回回及汉儿人”。而《西域土地人物图》则画得更具体,指出鲁迷城“俱汉儿人”,因此鲁迷城也是汉人控制的区域。

大明王朝作为四大汗国的宗主国,一直致力于维持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和埃及等区域的秩序。但从元朝开始中国科技就逐渐外溢,波斯、土耳其和西班牙诸国的战力增强,反来中国本土骚扰。所以明朝嘉靖从耶元1547年开始实行海禁,并非单为防倭寇,实是防西方舰队和科技外溢。西方无法与中国正面作战而胜之,再加上觊觎中国科技,故派遣大批传教士来远征中国,施行木马计与东林党及中国商业资本勾结,终致颠覆明朝。《利玛窦中国札记》原名《基督教远征中国史》,“远征”二字清楚地阐述了这个历史阶段的实质。中国王朝从未因为外敌而亡,均是因为内部中木马计而亡。明朝既亡,凯撒、GAD等王朝孤立无援,被波斯和土耳其逼到阿拉伯半岛南部,最终退出阿拉伯半岛。部分人返回东亚,另有部分人往南到埃及,往北到罗马尼亚和今天的希腊。波斯和土耳其两败俱伤,而传教士在大明的尸体上取得几乎全部科技,遂有欧洲崛起。所谓阿拉伯与西班牙在北非的战争,极可能就是明朝余军与西班牙、葡萄牙的战争。大明的灭亡亦使得美洲失去了庇护。

徐光启版《几何原本》与西方《几何原本》的体系截然不同,但只有六卷,不能妄断是徐光启版被删除了后九卷,还是传教士们后续从其它立体、圆球等数学书中摘取或提炼定理,整合在原《几何原本》中,形成后续十五卷版本。从理论高度和完整性看,后续九卷是差于前六卷的。《测量全义》中引了《几何原本》七卷及其以后的内容,但引用数量极少,并不是在每道题的论证中自然引用,更似后来补缀以示存在。《圆容较义》中亦有引《几何原本》后九卷的内容,其清朝编纂者所写的提要说:“臣等谨按圆容较义一卷明李之藻撰,亦利玛窦之所授也。前有甲寅之藻自序”。甲寅年是耶元1614年。《圆容较义》的序中说:“译旬日而成,编名曰圆容教义,杀青杀竟,被命守澶。时戊申十一月也。柱史毕公梓之京邸。近友人汪孟朴氏因校算指,重付剞劂”。戊申年是耶元1608年。十天翻译而成。问题在于:《圆容较义》的序中,并无李之藻的署名。可以看徐光启版《几何原本》的序后署名说:“吴淞徐光启书”。《圆容较义》的自序的最后几句话中讲了柱史毕公,讲了友人汪孟朴氏,却偏偏不署作者李之藻的名字,这是不可能的。综合研判,《圆容较义》并无证据为李之藻所作,其序言为后人伪造。

亚历山大港的希罗明朝耶元1627年,《新制诸器图说》中提到“火船自去”,应是蒸汽机船。清朝耶元1672年,传教士南怀仁为康熙制造了蒸汽机车如图16:

图16 耶元1627年,中国蒸汽机车

耶元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但是,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 of Alexandria)制作。不过,此希罗的名字有点怪异,其总是和地点“Alexandria”连在一起,其它古希腊人物的名字极少有如此表示法。例如我们看不到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名字与地名相连。事出反常必有因。考察南怀仁的西文名字“Verbiest Ferdinand”,“Fer”音近“Hero”;“v”即“of”;“erbies”音近“Alexan”,其中“bi”音近“k”;“t”音近“dria”。故“Ferdinand Verbiest”即“Hero of Alexandria”,因此南怀仁正是亚历山大港的希罗。所以中国蒸汽机车的时间早于西方任何蒸汽机车。南怀仁捏造古希腊蒸汽机车来剽窃中国蒸汽机车为己有。

耶元1851年,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博物通书》在“第五章 电气连吸铁”部分阐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主要包括两个内容:1、通电导线周围的指南针会旋转;2、电动金属齿轮旋转实验。这是早期直流电动机的实验。但是《博物通书》在“第五章 电气连吸铁”中提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证据:“嘉庆二十二年间,西洋人深究其理,将五金电器上增减两铜线平接于指南针上。增线在南,减线在北,则针之北极必转而向西。接于针下,必转向东......盖针之南北极欲绕增减二线而旋却又左右不同之故。”嘉庆二十二年是耶元1817年。而西方电磁学历史上,是耶元1820年间,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当导线通电流时,小磁针产生了偏转。这个消息传到巴黎后,启发了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他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几天后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就是大家在高中学习过的右手定则。再一周后,他向科学院提交了第二篇论文,在该文中,他讨论了平行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同时,他还发现如果给两个螺线管通电流,它们就会象两个条形磁铁一样相互吸引或者排斥。耶元1822年,安培在实验的基础上,以严密数学形式表述了电流产生磁力的基本定律,即安培定律。因此《博物通书》上记载的是耶元1817年已经明确知道通电导线周围的指南针会旋转,且给出了旋转的方向,知道电气可以驱动磁体运动。但是在西方却是耶元1820年才由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然后由安培给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所以现在非常清楚,正是传教士于耶元1817年之前在中国发现了《博物通书》,然后迅速寄回西方,经过路途运输和消化吸收,于耶元1820年形成论文以安培的名义发表,编造奥斯特“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的故事。这在时间点上完全吻合。然后传教士利用在中国的特权,篡改中国原著《博物通书》为西方传来的译著。这与世界首台蒸汽机车制造于中国,然后几年以后在西方被“发明”的情况是一样的。


鲸落于海,星沉于洼。

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