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菖蒲,不文人!

案上雲煙 2020-02-17

文震亨《长物志》有载:“花有四雅,兰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四雅当中,唯菖蒲能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故被骚人墨客誉为“天下第一雅”。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说:“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自古文人爱菖蒲,置于文案,更显搭配,因其有“不假日色,不资寸土,清逸俊秀,挺拔如碧,具山林之气,无富贵之态”的特点脱颖而出。苏轼、陆游等文豪更是“蒲痴”,陆游曾作诗表达对菖蒲之爱:“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文豪们把养蒲当做修心养性之“闲趣”。此外,古代文人伏案读书作文,同样有损耗目力之弊,针对这一情况,古人发明了一个很轻巧的对策,那就是在书斋中陈设“蒲石盆”,利用菖蒲叶上的凝露来润泽双目。古人相信,每天清晨,用柏树叶或者菖蒲叶上夜间凝结的露水擦洗双眼,能够保持眼部的健康,让目力明亮。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言:“柏叶上露,菖蒲上露,并能明目,旦旦洗之。”然而柏树上的夜露可不那么容易采集。相较之下,菖蒲可以栽种在小盆里,养护在书斋中,因此,以人工养护的菖蒲上的夜露作为晨起后的“护眼液”,便在士大夫当中形成了风气。

《群芳谱》记载养菖蒲:

“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文房置菖蒲一二,配以雅石,石有情,草有性,为文人谱一首淡雅之曲,可谓随意拾就巧天成。在这个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里,不妨效仿古人在书房案头放置一盆菖蒲草,赏四季之美。使房间内增添绿意、感受菖蒲独有的山林气,陶冶性情,愉悦惬意。


往期回顾

室无石不雅(古典赏石)有院,有家,有石中式庭院简约 • 新中式瓦在,家在

岁朝清供

茶 室 茶 寮,清 闲 清 净。

墙里秋千墙外道

文人风骨,可低头,但绝不失傲骨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