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鉴赏与收藏
(图1)梅花断纹
(图2)蛇腹断纹
(图3)牛毛断纹
(图4)流水断纹
我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证的已有3000多年,至于有关古琴的传说那就更早了。自从有了古琴,它就和文人们朝夕相处,是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修身之物。随着古琴演奏需求的变化和历代斫琴家们对工艺的逐步改进,到了盛唐时期,古琴已发展成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品。古琴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奏用品,除了满足古琴演奏家的需求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存世的50余种不同风格的古琴造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在古琴的组合与使用方面,数千年来,它始终与严格的传统礼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紧密结合。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古琴已不仅为国人所珍视,更为世界所瞩目。近年来,由于国力的增强,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价格也在不断飙升,作为中国古典“四大艺术”之首的琴,越来越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2003年以891万元拍卖的王世襄先生所藏唐代伏羲式古琴“大圣遗音”,于2011年5月再次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现身,并以1.15亿元高价成交。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一张北宋的仲尼式“松石间意”琴以1.3664亿元成交。由于古琴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一些艺术价值不高的仿品也频现于各大文物交易场所。因此,如何鉴赏和收藏古琴己成为艺术品收藏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古琴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涉及木材、髹饰、断纹、音质、品格、造型美学等方方面面。因此,鉴定古琴要比鉴定其他艺术品难得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古琴鉴定部门,古琴的鉴定依赖于一些资深的古琴演奏家。而他们往往多偏重古琴的音质,对古琴的形体美学并不重视。其实收藏古琴不仅要考虑使用价值,更要掂量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过去古琴界对琴的断代有“唐圆宋扁”之说,因此演奏家给古琴作鉴定,往往存在保守性和片面性。保守性表现在将琴体较圆的列为唐代,将琴体较扁的列为宋代。片面性表现在依据漆胎的断纹形状、琴材的老化程度推断时代。其实,即使由同一个古代斫琴家制作的同一款式的琴,因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琴材限制,琴体也圆扁不一。断纹也会受时间长短、漆胎质量、区域气候变化、使用频率等因素影响,或早或迟产生。
因此,给古琴作鉴定,除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多听多看。
“听”是指用手拨动琴弦,听其音色。在传统的琴论中,最早对琴的音质进行论述的是魏晋名士嵇康。他在《琴赋》中说:“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间辽故音庳(低矮之意),弦长故 徵鸣。”到了明代,冷谦提出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苍、松、脆、滑“九德四芳”的琴音美学标准。严格来讲,一张琴的音质要达到这么多的美学标准是不可能的,但传世的古琴大多皆具备松、透、圆、润的音色特点。
“看”,一是看木质,从琴背龙池、凤沼处看琴的内腹木质的老化程度。明代以前的琴,木质多呈金黄色且松软,纳音上多留有不同时代人的指甲印,凤沼尾端的纳音处有明显凹塘,凹处的木质比其他部位木质要紧硬些,这是挂琴时琴体相应部位长期和挂钩撞击所致。二是看漆质。宋元以前的琴,胎质较细腻,漆色纯净,火气尽褪,在强光下能透过表漆看到漆胎内闪闪烁烁的鹿角霜和金、银、铜等粉末。三是看断纹。断纹,即漆器因年久而出现的裂痕,主要是由于胎骨及漆层经常不断地胀缩而产生的。断纹标志着漆器的年代,唐宋时代的古琴多呈蛇腹断(图1)、梅花断(图2)。元明时代的古琴多为牛毛断和流水断(图3)。明代漆工黄成的《髹饰录》中说:“断纹,漆器历年愈久而断纹愈生,是出于人工而成于天工者也。古琴有梅花断,有则宝之;有蛇腹断,次之;有牛毛断,又次之。他器多牛毛断。又有冰裂断(图4)、龟纹断、乱丝断、荷叶断、壳纹断。凡揩光牢固者多疏断,稀漆脆虚者多细断。”清代程允基《诚一堂琴谈》:“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头大。有龟纹断,冰裂纹不等。以有剑锋耸起者为真。”
鉴定古琴除了要多听、多看、还要多比较、多思考。在实践中,要对各个时代的古琴加以类比、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古琴的时代风格特征。由于各朝各代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受其影响,古琴的造型、音色等方面就必然形成了具有本时代的风格特点,反映出与一定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密切关系。因此,对古琴的鉴定,一定不能脱离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只要我们对古琴多看、多听,多分析,多积累,渐渐熟悉了不同时代古琴的风格特征,就会有一个概念化的了解。如先秦时代的琴是什么样子,唐、宋、元、明、清时的琴又是什么样式,其各朝代早、中、晚期的琴又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鉴定时方能心中有数。鉴定一张古琴,首先要看其风格特点属于哪个时代,只要符合时代特征,再作进一步的观察,最后就可以断定其真伪及其年代。一般来说,古琴的特点与其应有的时代特征有矛盾者必伪。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事物的特殊性,即在普遍规律之外,往往还存在着不同于某一时代风格的特殊情况,常常反映出地域差别和个人风格特点等种种复杂的因素,在鉴定时要加以注意和区分对待。
还需说明的是,时代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不同于政治上的改朝换代,有时,一个时期的风格会延续到下一个朝代。如唐代丰满圆润的风格特征,一直到北宋初期仍被沿袭。仅仅从造型特征上简单下定义是不够的,还要从古琴的造型、材质、胎质、断纹、漆色、音色、线条、弧度、款识等方面去综合辨别。所以,给古琴断代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复杂,需综合诸多因素,单顾一点,不及其余,就会出现鉴别上的错误。此外,个人风格与地区特征、时代特征、时代跨度及其艺术审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唐代的四大制琴家雷威、郭亮、张越、沈镣,雷、郭的琴音以“清雄沉细”著称,而张、沈的琴音则以“雷鸣响亮”闻名,他们既可代表唐代特征,又具有个人的独特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伏羲式“九霄环佩”琴(图5)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总体上看风格一致,但细心品味,又各具特点,无论是厚度还是比例,均有一定的区别。
因此,辨别古琴的时代特征和风格,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过程,不可简单草率从事,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去对待。为了便于掌握每一时期古琴的风格特征,下面按时代顺序,分别讲述古琴的造型特征、胎质、漆色及工艺技法等特点。
(图5)九霄环佩琴
(图6)大圣遗音琴
唐代古琴
唐琴的造型和风格与博大华贵的大唐国风同出一辙(图5、6),都体现出盛唐时代那种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唐琴的工艺制作在继承并吸收历代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形体和漆色都散发着华丽润妍、自由清新的格调,呈现出圆润丰满、富丽端庄的风格。如今唐琴的存世量很少,但从现存的唐琴实物和唐代弹琴图来看,其形制以伏羲式居多;造型特点为体态宽阔、雄伟浑圆、劲健有力,显得气魄宏大、富有活力,给人以雄强硕壮的感觉;额头多做圆弧形,项宽而长,肩部多在三徽以下,腰部肥美,琴底也多作弧状,冠角多刻成阳线。
(图7)万壑松琴
宋代古琴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髹饰工艺的普及与发展。宋代古琴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一色漆琴(图7)。一色漆琴,顾名思义指通体一色的漆琴。而有时同一张古琴表里异色,实际上是漆色因时间久远褪变的结果,仍然为一色漆琴。一色漆单纯而不简陋,朴实而不粗鄙。宋琴漆胎较为细腻,金光内含,其色质温润,表现出一种内在、含蓄的美。宋琴的弧度渐渐扁化,造型多以仲尼式为主,以朴素简洁、工整规范、简约实用为美,琴的形体有超越形体之外的精神气韵。
(图8)诵馀琴
元代古琴
由于元朝历史较短,总共不到100年,因而元代斫琴艺术没有形成新的特色,在琴文化史上,属于过渡发展阶段。元代琴的形制基本上继承宋琴的风格特征,款式上几乎都是仲尼式(图8)。但元代古琴的制作还是留下了一些时代特点,如琴的项部一般较短、较粗壮,腰部内收较小,总体造型风格敦实明朗、强悍劲健。这一时期也出了一些制琴名手,如严古清、施溪云、谷云等。
(图9)壑雷琴
明代古琴
明代琴(图9)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上自皇室士夫,下至文人平民,皆出现很多著名琴家。明代,宗室与民间的斫琴之风盛行。明宗室的宁王、益王、潞王都亲自参与设计琴型,新增了许多式样,这也是明朝琴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明代的新增琴型主要有飞瀑连珠式、刘伯温式、列子式。这一时代的斫琴名家有祝公望(海鹤)、张敬修、方隆、惠祥等。
(图10)清代古琴
清代古琴
清初的古琴虽承袭了明代传统,形制保持简练、质朴的特征,但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已大不如前。特别是乾隆、嘉庆之后,由于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古琴亦追求纤巧悖谬,几乎无一精品佳作流传于后世。笔者曾见过一张清末的仲尼式无名琴,全长128厘米,额宽17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3.5厘米。黑色漆,薄灰胎,琴体线条模糊,额大尾细,肩削腰窄,比例失调,两护轸尖细如犬牙,舌穴处雕刻浅薄,敷衍了事,做工甚为粗劣。整个琴体无一处美感可言,是晚清病态 43 35194 43 15287 0 0 3987 0 0:00:08 0:00:03 0:00:05 3987会的畸形产物(图10)。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社会动荡,古琴在造型上出现了中西结合的倾向,有一种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的陌生感。民国时期的琴笔者也曾见过数张,琴体大多或呆滞笨拙,臃肿不堪,或单薄无力;有的音质沙哑粗重,有的尖薄得似破锣之声,可谓一无是处。
由唐至清1000余年间,古琴从雄伟圆润走向沉穆浓华,从朴素平实走向妍秀劲挺,从典雅清新走向纤巧滞郁。如果把大唐古琴高贵典雅、气宇轩昂的气质比作达官显贵,宋代古琴则似朴实无华、清秀儒雅的文人士夫,明代古琴文绮妍秀、柔婉玲珑的气质则像君子与淑女,清琴的失位俚俗就如效颦的东施。
鉴赏事例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古琴收藏热也在不断升温,多类仿品充斥于各大文物交易场所,有的还为赝品杜撰了“翔实”的故事。数年前,上海某拍卖行友人曾带来一张琴让我鉴定。当他小心翼翼打开重重包裹,远远望去便知是一张伪断纹琴。友人不信,问我此琴作于什么年代?我说:“仅仅六七年而已。”友人笑着对我说:“这次你可看错了,这琴是我去年到日本,从一收藏家手中征集而来的。”说着便从包内取出一本1982年出版的日本收藏家杂志,见此琴的照片和解说亦在其中。我将琴和图片作了详细的对照,又仔细查验古琴,但见琴体造型呆滞,做工粗劣,线条僵硬,确系近年仿品。友人还是不信,我又从琴体多处找出破绽。友人毕竟是其他艺术品的行家,笑着说:“此琴经你一看,造伪的漏洞百出。”我又问:“那本收藏家杂志呢?”友人大笑道:“不用说了,这本杂志自然也是赝品了。”这类作伪牟利的人可谓用心良苦,真是千奇百怪,不胜枚举。
有的人为了牟取可观利润,不惜将一张真品古琴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进行割裂、分散,再与伪品搭配。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台湾老人带来一张说是元朝的琴让我鉴定。我见琴体线条、弧度都较自然,冠角的用料、雕刻也很精美,但感觉没有什么旧气,除额头部位和二弦以外六徽至七徽间、底面的尾部是真流水断外,其余部分的断纹皆十分生硬,再经仔细查看,才知道此琴为新旧搭配而成。老先生问我鉴定结果?即问他以多少钱购买,他说相当于人民币80万元,我不忍说出原由,只说“还算不错,好好收藏”以应付。前者伪造以骗人牟利,顶多造成真赝混杂,混淆视听,还构不成大的危害。而后者既骗人牟利,又对古琴本身的整体性和艺术性进行破坏,是作伪者最大的过错。
2004年,曾有一位湖北武汉的收藏家带来一张琴让我修复。因常有人神神秘秘带琴来请为鉴赏,结果却大多是粗笨呆板有形无神的工艺品,此次也不免有些藐视之意。当他从层层包裹的旧被单中取出琴时,远远望去,只见琴体匀称平和、神恬气静,漆色温润悦目,不由得吸引我走近仔细观赏。
这张仲尼式的古琴,通体皆是流水断,断纹波光粼粼。我忍不住拨动残存的三根琴弦,顿时即从琴腹内发出幽古灵透之声,令人顿消躁妄之气。我禁不住深情赞叹:“宝琴!”琴主见我面露惊奇之色,又问:“您看这琴出自什么朝代?”我将琴挂在墙上凝神观看了一番说:“这琴应出自北宋。”琴主笑着说:“要是北宋就好了,那我就赚大了,可惜您看错了,您凭什么说这张琴是北宋的呢?”我说:“是这张琴的气韵告诉我的。”琴主说:“我是搞书画收藏的,我们鉴定书画大凡多以笔力、落款和印章为准,可巧这张琴腹内也有款识,写的是大明万历丁丑年黄世伯制,收藏这张琴之前因价格不菲,我也很谨慎,请过三位琴家看过,都认定明朝琴无疑,才出价30万元购得。您论定它为宋代,我很高兴,不过我想知道您从何而论呢?”我取下琴,用手电筒照看了琴腹里的字,但见字的墨色陈旧,字体婉丽端秀,便问:“您是书画收藏家,我对于书画没有研究,这琴腹内的明代款识可有疑问。”琴主人说:“这琴腹内的字确是明代人手迹,不过我查考过,这黄世伯既不是书法家,又不是制琴家。”我说:“疑问这就来了,在明代斫琴名家中确没有此人,况且这琴做工精美,形体轮廓、线条方正圆润合度,规矩中蕴涵着朴厚,无论从任何一点来看,如没有20年的制作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是做不出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宝物的。”琴主人说:“您的论断我很赞同,不过这琴腹内的字,后人怎么写得进去呢?”我说:“刚才我仔细看了琴的边缘,漆色、胎质与琴的面底有明显差异,胎质较粗,虽然也生了断纹,但和琴面部、底部不连贯。我认为这琴腹内的款识是明代琴主人破腹重修时写上去的。”琴主喜形于色地说:“听您这一推断,我用明琴的价格却得了张宋琴,这便宜可讨大了。那可否请您把那伪款刮掉,还这宋琴一个清白呢!”我说:“那倒不必了,这明朝的黄老先生和您有缘,帮您捡了漏,您得焚香谢他才是。况且这明人的字留存今日也实属不易,刮去容易,却毁了人家良苦用意,又留下新痕,岂不是错上加错了?”
本文作者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传承人,中国斫琴名家,中国古琴学会副秘书长
古琴谱
你还在到处求古琴谱吗?
青花瓷、小幸运、画心、牧羊曲、菊花台、大鱼、卧龙吟、剑魄琴心、凤鸣榣山、兰亭序、橘颂、女儿情、幽兰操、枉凝眉、月满弦、葬花吟、寒山僧踪、雨碎江南、红颜劫、菩萨蛮、风居住的街道、禅茶一味、二泉映月、明月几时有、钗头凤、但愿人长久、明月千里寄相思、月满西楼、沧海一声笑、卷珠帘、琵琶语、倾尽天下、红颜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大悲咒、天空之城、空山鸟语、化蝶、越人歌、琴师、贝加尔湖畔、倩女幽魂、好了歌、春江花月夜、烟花易冷、子衿、山水情、痴情冢、礼仪之邦、春风、鸿雁、穿越时空的思念、可念不可说、鬲溪梅令、在水一方、送别、虫儿飞、将进酒、佳人曲、小草、日暮云林、长亭怨慢、虞美人、有所思、清心普善咒、君生吾未生、长相守、重回汉唐、飞雪玉花、星月神话、风雪筑路、溪行桃花源、国歌……
海量古琴谱,只要在后台回复曲名,即可获取。
琴社查询
你还在为找琴社、找老师而犯愁吗?
「古琴札记」目前已经为您甄选了近300家优质琴社,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
只要在后台回复城市名(地级市),即可获取。
相关阅读推荐
琴谱查询丨琴馆推荐丨琴圈新闻丨琴学资料
交流、合作请联系微信:1403784232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