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
5月10日19:00 第四教学楼A304河海大学
5月11日19:00 励学楼B21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月14日19:00 东校区教学五楼5106南京大学
5月15日19:00 鼓楼校区 教205浙江大学
5月16日19:00 玉泉校区曹光彪楼七楼师生交流吧会议室复旦大学
5月17日19:00 待定,届时请关注本帖留言四川大学
5月18日13:30-16:00 望江校区基础教学楼A座503上海交通大学
5月18日19:00 待定,届时请关注本帖留言宣讲导师简介
谭碧生,化工材料研究所,研究员。
Email:cqtbs@163.com
中物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物理力学学科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含能材料计算化学研究及爆炸动力学研究。在J. Hazard. Mater.、J. Comput. Chem.、J. Phys. Chem. A、J. Mol.Graph.Mod、Scientific Report、Propellants Explos. Pyrotech.、J. Fluor.Chem、Polyhedron、Inter.J.Quantum Chem.、Dalton Transaction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5项。
(宣讲学校: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
刘渝,化工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
E-mail: liuyu307@caep.cn; new615@163.com
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含能材料基因科学中心副主任,含能材料高效表征与分析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含能材料微结构设计与调控、含能晶体结构演化与微区分析、痕量物质快速表征与检测。先后在Cryst. Growth Des., J. Mem. Sci., CrystEngComm, J. Mater. Chem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近20项,先后获得邓稼先青年科技奖、中物院科技创新奖等多个奖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某专项、军科委创新基金、中物院重点基金、科技专项等多个项目。
(宣讲学校: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
李阔,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Email:likuo@hpstar.ac.cn
2011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卡耐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做博士后工作,在美国阿冈国家实验室先进光子源、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散裂中子源等多处进行高压同步辐射、高压中子散射研究,与国内外中子科学界有广泛合作。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以中子衍射等晶体学手段以及谱学、电学、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高压下特有的化学反应,以及借助高压手段合成新型材料。2017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宣讲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冬,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Email:yangdong.caep@gmail.com
主要从事激光聚变、激光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在神光系列大型激光装置(神光Ⅱ、神光Ⅲ原型、神光Ⅲ)负责了超过一百发次物理实验,在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诊断和实验物理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先后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科学挑战计划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方向负责人,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宣讲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黄俊宇,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顶峰多尺度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Email:jyhuang@pims.ac.cn
长期从事颗粒材料、脆性材料、复合材料等非均质材料的动态变形损伤力学研究。工作期间基于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APS同步辐射光源,将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加载技术与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探测技术相结合,对非均质材料的多尺度变形、损伤和破坏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已在Acta Materialia,Carbon,Scripta Materialia,PRB,MSEA等国际知名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达200余次。
(宣讲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
王霖,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青年千人研究员。
Email: wanglin@hpstar.ac.cn
长期从事高压凝聚态物理的科学研究,在各种凝聚态材料的物性、表征方面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首次在实验中合成出了一种的“长程有序而短程却无序”特殊结构材料,打破了大家对凝聚态物质原子结构的认识。他率先将纳米级聚集的X射线应用于超高压研究中,解决了超高压条件下存在的多项实验难题。目前已发表SCI科学论文近百篇,包括3篇Science,6篇PNAS,3篇JACS,Nature、Review of Modern Physics和PRL各1篇,引用次数达2200多次。
(宣讲学校: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吕旭杰,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青年千人研究员。
Email: xujie.lu@hpstar.ac.cn
2006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博士学位,回国前就职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奥本海默学者)。研究着眼于功能材料及其多维度调控,重点聚焦光电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已发表包括J. Am. Chem. Soc., Nano Lett., Adv. Mater.等在内的SCI论文60篇,引用>2400次,H因子29。
(宣讲学校:浙江大学)
徐小文,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Email: xwxu@iapcm.ac.cn
长期从事大规模数值模拟应用中的并行算法研究及并行软件研发,研究兴趣包括多重网格算法、并行迭代方法与预条件技术、并行数值代数库和编程框架的研发及应用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课题1项、以及多项国家重大任务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合作出版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宣讲学校:浙江大学)
赵一英,材料研究所,青年千人研究员。
Email:zhaoyiying_zz@163.com
2010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曾经在日本东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工作。美国材料学会(MRS)和美国IEEE会员。近十年来致力于光电器件研究,具体包括半导体辐射探测器、气敏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迄今共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篇,SCI他引300余次。授权中国专利4项,受理中国发明专利10项。
(宣讲学校:浙江大学)
姬广富,流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Email:cyfjkf@caep.cn
从事凝聚态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以及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有关极端条件下材料的性能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含能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研究、爆轰产物状态方程、含能材料的相变等有着深入的了解,现是流体物理研究所含能材料的理论与数值模拟方向首席研究员。曾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近十年来,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百余篇。
(宣讲学校:四川大学)
郝志明:总体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中物院“双百人才工程”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与结构力学、结构优化及其应用。先后在型号力学问题、结构随机性和可靠性、结构动力学响应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获国防科工委和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宣讲学校:四川大学)
张凯,总体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中物院“双百人才工程”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研究、复杂装备安全性与可靠性。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物院科学发展基金二等奖1项、总装及科工局基金项目结题优秀奖各1项。申请国防专利4项。第一作者完成科研技术报告50篇,GF报告13篇,核心期刊45篇,其中EI及SCI收录12篇。
(宣讲学校:四川大学)
张连新,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研究员。
中物院“双百人才工程”人选。主要从事以超精密切削、抛光为代表的超精密加工工艺与机理研究,高端装备研发等相关工作。近年承担或参加04专项、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防基础科研、预研和型号重点课题等20余项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
(宣讲学校:四川大学)
乐国敏,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
Email: leguomin@caep.cn
201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现为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增材制造团队负责人,致力于先进高性能材料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的工艺、组织、性能研究,在高熔点高活性材料的增材制造控形与控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先后在Acta Materialia、 Scripta Materiali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and Design等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科学挑战计划、以及多个院所科研项目的的经费支持。
(宣讲学校:四川大学)
刘昊,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副研究员。
Email:LiuH0001@yinhe596.cn
储能材料与器件项目组组长。团队主要从事储能材料和电池技术的研发。针对高性能锂电池电极材料、高性能电催化剂、新型储能体系等领域开展研究。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溶剂热法、电沉积、共沉积等多种合成方法不同电极材料,通过对电极材料进行优化、调控、复合、掺杂等手段,以获得更优的性能。目前在Nano Energy, J Mater. Chem. A等期刊发表SCI文章70余篇,H因子为23。
(宣讲学校:四川大学)
廖成,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副研究员
Email: cliao@pku.edu.cn
201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核技术及应用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中心薄膜材料与器件研发团队负责人,主要研发应用型功能薄膜材料和器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预先装备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并参与国家863计划等项目,在Green Chemistr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二十余项,编写专著一部。
(宣讲学校: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