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映·纪实影像奖”评委名单及评选时间公布

映艺术中心 映画廊 2019-11-17

关于“映·纪实影像奖”


自2017年12月底启动,到2018年6月10日结束征稿,本届“映·纪实影像奖”的有效投稿数量达到了去年投稿总量的3倍。依据奖项宗旨,经过谨慎的考虑与选择,本届评委名单最终确定,将有5位重量级评委参与评选;评选工作将于2018年7月6日正式开始。


本次评选将选出1位大奖获得者(奖金15万元人民币)、5位优秀奖获得者(每位奖金2万元人民币),以及1位阿尔帕资助奖获得者(选自5位优秀奖获得者,另获奖金2万元人民币,同时获得阿尔帕相机一年免费使用权)。


主办:映艺术中心/映画廊

支持:“映画廊之友”摄影基金




评委简介



艾琳·巴尼特



艾琳·巴尼特 Erin Barnett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资深策展人、展览与收藏部总监

出生于美国费城,本科在欧柏林学院学习艺术史与东亚(中国)研究,随后获堪萨斯大学艺术史专业硕士学位。

在ICP展览与收藏部工作的十余年间,艾琳曾策划和参与策划多场展览并组织书籍出版,如《爱恋:Grey Villet摄影展》《广岛:原爆点1945》《总统穿着衬裙!摄影中的南北战争宣传》《慕卡西:丢失的档案》《阿梅莉亚·埃尔哈特:影像与偶像》《艾德蒙·克拉克:音乐终止的那一天》等。

此外,艾琳曾在纽约新美术馆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策展部工作、曾任纽约阿布拉姆斯出版社总编,并任教于ICP-巴德学院艺术硕士课程。



阎雷


阎雷 Yann Layma

法国摄影师

阎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中国,30多年间,他几乎走遍中国,留下无数经典影像。阎雷被认为是以中国为主要拍摄题材的外国摄影家中最优秀者之一。他用他的徕卡相机真实记录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看阎雷的照片就像在看一幅完整的关于中国三十余年变迁的风俗长卷,这种拍摄的力度和完整性在中国摄影家中也非常少见。

- 展览:

2004年,《中国》,中国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摄影大展;

2007年及2009年,《20年摄影中国》,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丽水国际摄影节;

2011年,《蝴蝶》,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2年及2014年,《山的雕刻者》,西双版纳国际摄影节、元阳国际摄影节;

2014年,《歌海木寨》,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节;

2017年及2018年,《昨天的中国》,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福州融侨艺术空间、元阳国际摄影节。

出版物及奖项:

2003年,在法国出版大型画册《中国》,6种文字全世界同步发行;

2005年,由于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阎雷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

2009年,在法国出版大型画册《巴黎》;

2011年,被“泊客中国”评选为“中国因你而美丽”11位“文化行者”之一;

2014年,主编《CHINA NOW》大型画册,由法国La Martiniere出版社出版;

2014年,第七届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节“评委会年度国际交流奖”;

2015年,出版《昨天的中国》画册;

2017年,浙江卫视播出关于阎雷的三集纪录片《爱上中国》。



李晓斌


李晓斌

摄影家

文革后中国第一个民间摄影组织“四月影会”发起人之一,中国大陆当代纪实摄影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他于1977年拍摄的《上访者》已成为中国摄影史最重要经典作品之一。

1976年,参加“四五运动”,并拍摄大量图片;

1977年至1978年,参加编辑“四五运动”大型画册《人民的悼念》;

1979年,参与创办“四月影会”,是“四月影会”重要核心成员;

1980年至1989年,任《新观察》杂志编辑、记者;

1985年,在日本大阪举办李晓斌个人摄影展;

1989年至2002年,工作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

2004年,出版《变革在中国》一书;

2006年,在宋庄美术馆举办李晓斌个人摄影回顾展(1976-1989)。



徐星


徐星

作家、文化学者、独立纪录片导演、制作人

1985年,发表小说《无主题变奏》,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由传统转入现代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1989年,赴德国西柏林艺术大学讲学,同年在海德堡大学东亚系任访问学者;

1994年,回国,至今一直以自由职业身份从事写作及纪录片拍摄;

1990年,获国际笔会瑞典分会外国文学奖;

1994年,长篇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在法国获得当年麦迪西斯外国文学奖提名;

1995年,被法国《观察家》杂志评选为世界240位杰出作家之一;

2003年,获法国文化部长颁发的“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4年,完成独立制作纪录片《我的文革编年史》;

2008-2009年,连续担任意大利罗马亚洲电影节评委;

2010年,与意大利导演、摄像师Andrea Cavazzuti合作完成独立制作纪录片《五加五》;

2010年,独立制作完成纪录片《画囚》;

2011年,获2011年度艺术独立论坛(AIF)纪录片奖;

2012年,获“归园”纪录片奖;

2013年,完成独立制作纪录片《罪行摘要》;

2014年,获韩国第五届光化门艺术节特殊贡献奖;

2015年至2016年,应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康奈尔大学邀请、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佛莱堡大学、法国东方语言学院,意大利米兰大学、威尼斯大学、拿波里大学邀请做访问学者,并做学术放映和研讨活动;

2018年,应邀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纪录片课程一个学期。



那日松


那日松

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策展人

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进入《大众摄影》杂志社任作品编辑;

2000年起,历任《北京青年报》图片编辑、《摄影之友》杂志执行主编、法国《PHOTO》杂志中文版执行主编;

2004年,作为故宫博物院80周年系列庆典重要活动之一,策划“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并担任策展人,并从此开始职业策展活动;

2007年,联合创办“映艺术中心/映画廊”;

2009年,创办影像艺术杂志《像素》;

2013年,策划编辑出版“摄影新批评丛书”;

2015年,创办“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中国第一个专为少数民族摄影师举办的摄影奖项;

2017年,创办“映·纪实影像奖”。

从事摄影媒体和影像策展20多年来,那日松曾为众多国内外著名摄影家策划展览、出版画册,多次担任国内外摄影节及大型摄影展策展人、评委、学术主持,多次获得“最佳策展人奖”及“年度策展人奖”、“年度展览奖”等,2017年获得《北京青年周刊》“工匠精神·青年榜样”年度人物称号。




公开活动


评选结束后,映画廊将邀请“映·纪实影像奖”评委、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资深策展人艾琳·巴尼特举办公开讲座,介绍ICP的创立、发展历程和运作模式,以及其初心和愿景——通过“关怀摄影”(concerned photography)教育并改变世界;讲座结束后到场听众有机会与艾琳交流互动。


活动日期:7月8日(周日)

讲座时间:16:00-17:30

互动时间:17:30-18:00


本活动免费,无需预约,请准时到场。




相关阅读


映奖之后 | 第一次去纽约是怎样的体验?


用影像纪录当代中国 | “映•纪实影像奖”2018再次启动


映·纪实影像奖丨一场穿透灵魂的新纪实风暴


首届“映·纪实影像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