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创造艺术,也记录历史 | “景观中国”(第二辑)——映·PHOTO线上拍卖三月场

映艺术中心 映画廊 2022-12-25

“景观摄影”无疑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流行的一种摄影类型。它以一种强烈的批判性、观念性和纪实性,以及视觉冲击力,跨越了中国传统的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它更接近于当代艺术,也更直面于中国巨变中的社会现实。
那么,到底什么是“景观摄影”?
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伊·德波说“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堆积。”资本为追逐利润必须维持不断的再生产,而消纳产品需要社会的消费。如何促进人们消费,资本以制造“现代神话”方式引导人们从物质消费转为符号消费。在现实中这些符号即是各种资本操作下的——工业设施、商业中心、大众文化场所、丑陋的楼盘、巨幅广告等等人造景观。另一方面,资本在制造景观的同时,往往也在对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进行大面积破坏。所谓“景观摄影”正是以摄影对这一系列现象的影像记录。
而今天的中国,恰恰是制造和生产这种“景观”最多的国家,巨变中的中国社会无疑是景观摄影家们的拍摄天堂,也造就了很多优秀的当代摄影家。
映画廊在今年2月及3月的线上拍卖中推出两辑“景观摄影”作品,作者都是近些年中国最出列拔萃的摄影家和艺术家。我们把拍卖的主题定为“景观中国”,因为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中国。

2021年3月27日晚8点,映·PHOTO线上拍卖三月场即将举行,本次“景观中国”(第二辑)主题拍卖将继续呈现10位摄影师镜头下的10幅当代中国景观,记得定好⏰,入群竞拍(入群方式见文末)。




区志航《那一刻》之《鸟巢,2007年》

区志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接触摄影,是一位打破传统的艺术家,他相信社会的进步在于公民的觉醒,并坚信艺术在其中的推动作用。在坚持超过十年以不变应万变地介入重大新闻和历史现场进行“俯卧撑”系列创作的同时,他将作品重返以至影响社会视为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探索互联网时代当代艺术新的可能,使作品成为令公众心领神会,具有广泛社会和学术影响,既可以在当下生效,又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具有文献价值的历史线索。迄今为止,区志航已经在世界各地创作了超过1700个俯卧撑作品,行程达上百万公里。凭借开创性的跨媒介艺术“俯卧撑”系列,区志航曾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年度杰出艺术家、第53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奖、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艺术家提名、《南方周末》中国传媒年度致敬、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当代杰出贡献摄影家”等殊荣。

区志航的“俯卧撑”作品《那一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符号”,不管你相信还是质疑,如果作品不与中国当下的现实社会发生关系,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你的作品如何被称为“当代艺术”?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区志航的《那一刻》就是纯粹的“当代”。在《那一刻》中读懂中国,区志航用自己的“身体”影像联接出一片中国荒诞的现实景观,从这个角度说,区志航的摄影又是真正的“当代纪实”。


“区志航无疑是一位打破传统的艺术家,他相信社会的进步在于公民的觉醒,并坚信艺术在其中的推动意义。《那一刻》是他的一部既令人印象深刻、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区志航作品的明确性,他的勇气、坚持和独立精神,促使他成为当今中国最前沿、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当代艺术家中的一位。在其最深远的意义上,历史是区志航创作的主题。他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停留在一个平行于社会的小众艺术体系之中,反而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呼吸百姓的气息。低调却坚定的区志航,始终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尽管他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所始终保持低调,但他的作品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广泛的关注。区志航就像网络时代投身于社会的安迪·沃霍尔,并即将成为一个深受喜爱的传奇。”

——乔纳斯·斯坦普(艺术史学家、国际策展人)


本次拍卖的这幅《鸟巢,2007》是区志航最著名的一张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这张照片在网上广泛传播,曾经引起很大争议。


作品尺寸:75X55厘米
画面尺寸:60X40厘米
艺术微喷,德国哈内姆勒收藏级相纸
版号:AP版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何崇岳《计划性生育》之《贵州省威宁县,2007年1月》

何崇岳,著名当代影像艺术家。1984年开始摄影和展出作品,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他用8X10大画幅相机拍摄的代表作《计划性生育》是中国当代景观摄影标志性作品之一。作品曾在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展出。西班牙艺术批评家胡安·卡纳雷斯评价“何崇岳扮演着双重角色,他既是一个拥有个人观点的摄影师,同时也是事实的记录者;他既创造艺术,也记录历史,用照片定格被人们遗忘的史实。”

从2007年开始,何崇岳到乡村去拍摄这些计划生育宣传栏,这些宣传栏分布在县级公路旁和乡村中。由于何崇岳用一种问题意识去选择这种现象并用相机将它记录下来,那么这种拍摄就不只是一些现象的呈现。人们一般很难区分传统纪实摄影和当代观念艺术中的记实摄影之间有什么区别,其实它的区别在于,传统纪实摄影告诉人们的全部信息都在图片之中,就像汶川大地震图片让人知道这场地震如何地厉害,它是一种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记录;而何崇岳的《计划性生育》图片是将这些计划生育宣传栏,用何崇岳所设定的语境方式对图片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所取的观点和立场。这样,何崇岳的这组图片告诉观众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计划生育宣传栏,计划生育作为国家政策到底有多大的合理性,及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的手段有多大的正当性?


“其实对一个国家政策来说,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讨论,如果一个政策是由上而下并形成某些口号的话,那这种口号肯定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假、大、空’的。何崇岳所拍摄的《计划性生育》图片中的宣传口号就是这样。”

 ——王南溟(当代艺术批评家)


“千百年来,壁画一直在传播信仰的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子,比比皆是:天主教堂的壁画,佛教的阿旖陀石窟,墨西哥的‘壁画运动’,中国共产党也利用‘壁画’进行有目的的广告宣传,以赢得支持者。

视觉艺术是使权力合法化的有效手段,很多社会机器和组织因他而受益,它兼有广告和艺术的双重功能,因此成为当权者维护其统治的有力工具。摄影作品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批评里记录这些矛盾的事实。何崇岳扮演着双重角色:他既是一个拥有个人观点的摄影师,同时也是事实的记录者;他既创造艺术,也记录历史,用照片定格被人们遗忘的史实。这是一段凌乱无序、‘不合时宜’的历史,由苏珊·桑塔格引述的被安东尼奥尼通过他的纪录片再现的历史。”

——胡安·卡纳雷斯(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壁画系教授)


作品尺寸:60X50厘米
画面尺寸:56X46厘米
艺术微喷,德国哈内姆勒收藏级相纸
版号:AP-1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摄影家提供



姚璐《新山水》之《浅渚垂钓图》

姚璐,著名当代影像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中国景观”系列作品《新山水》是他的最重要代表作。这一系列作品在2008年PARIS PHOTO(巴黎摄影博览会,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摄影画廊博览会)获得宝马大奖 ,这个奖其实是“最佳销售奖”,也就是说,那一届的“PARIS PHOTO”,姚璐的《新山水》是整个博览会销量的第一名,可见当年姚璐的作品是何等受到国际藏家的欢迎。中国摄影作品在“PARIS PHOTO”这种世界顶级画廊博览会上,一直都处在边缘的状态,姚璐获奖算是“奇迹”中的“奇迹”,而这种“盛况”前无古人,后面的来者不知何时能再出现?


“姚璐的《中国景观》系列,运用高超的数码技术,以今天的北京到处可见的一堆一堆由绿色(偶尔黑色)防尘布所遮掩的建筑材料(或垃圾)为素材,往上添加少许亭台楼阁与小舟,拼凑成一个个看似精心构思的青绿山水画面。但细看之下,却会发现还有头戴安全帽的当代民工行走于青山绿水间,骤然显出某种时空上的不和谐。本来,按照想象与文化惯例,游走于青山绿水间的当然是士大夫与渔人樵夫,但哪里想到画面中是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大步踏入风景,惊破梦幻与想象。原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来自于大兴土木的当下现实,也在影射处处都在大兴土木的现实。姚璐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代中国的新符号:防尘布。经过他的机智运用,我们终于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那些建筑工地上用来遮掩丑陋、防止扬灰、防止偷盗的绿色防尘布以及由它所披挂而成的座座土堆,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的新符号。”

——顾铮(摄影批评家)


“我的作品是运用传统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当代中国的面貌,中国在不断地发展着,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东西产生,同时也有许多东西消失了,那些“防尘布”覆盖的土堆和垃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我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使世界形成良性转变。我们必须保护环境,我们努力工作,意味着世界将变得更加和谐。

摄影可以被理解为是非常传统的,它可以记录很多以前的历史,让人们回到以前的某一个时代;摄影也是非常当代的,它可以非常清晰地把见到的东西重新组合再编辑整理,让人们在作品前产生时间和空间的错觉,可以看到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影像。

在作品的风格上,我主张维护画面的美感,这其中包括画面的构图、线条、疏密等等一切绘画规律,一幅好的作品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它应该能体现出艺术家的修为和能力,一幅好的作品是有智慧的。

摄影的这种延展性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表现空间,让我可以用更多的手法去创作。”

——姚璐


作品尺寸:56 x 100 cm
C-print工艺输出,柯达彩色相纸
版号:3/10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曾翰《酷山水》之《三峡止水图之五:三峡移民纪念碑,2006年》

曾翰,著名影像艺术家、策展人。199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2009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全球摄影”项目。1997年至2008年,曾任《新快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摄影记者、编辑,《城市画报》图片总监。曾在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美术馆、艺术双年展、摄影节、画廊等举办展览; 多个系列作品被上海美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等机构和各国收藏家收藏。曾获中国摄影家协会TOP20·201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等奖项。作为策展人,曾任2017年广州影像三年展策展人;2012新加坡国际摄影节策展人;2011年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策展人,获金翅鸟最佳策展人奖 ;2005年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获年度杰出策展人奖。

媒体曾经评论曾翰的《酷山水》系列“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同时又用摄影这一西方科技文化的产物,来观看描绘当下中国的山水。这是他十几年来对山水画和摄影的思考,他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描绘了属于他的江河。”是“文人理想中的山水中国与现实中国的奇异融合”。


“‘山水’一词在中国不仅仅指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山和水,它更多是人们对于自然风景的一种想象和向往。山水画,是中国艺术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早已超越了它的物质性而成为理解宇宙的最好途径。‘酷’,汉字的原意是指残酷,但经过英语COOL的音译之后,又有时髦、新潮的意思。用这个词来形容现今正在变化中的中国恰如其分,因为这种变化既表现出了令人兴奋的高速发展和繁荣表象,又无处不在地展示其残酷强大的破坏力。

通过对‘山水’的重新审视,也促使我不得不思考,传统东方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结合究竟会诞生出怎样的结果?会否象科幻电影里经常描述的主题那样:将不同基因结合后,总会制造出能量超强,但破坏力超大的异形?从2006年拍摄蓄水后的死水微澜的三峡库区开始,我便将自己转换成一位被时光机器抛到当代中国的古代文人,睁大那渴望与宇宙自然沟通的眼睛,俯瞰这当下的种种山水。我拍摄着这一卷卷的‘酷山水’图卷,欲悲愤,却无从而起,代之是一种巨大的幻灭和虚无,如果时间之流逝终究会带走一切,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曾翰


作品尺⼨:50X170厘米 
画⾯尺⼨:40X160厘米
艺术微喷,德国哈内姆勒金属面硫化钡收藏级相纸
版号:1/7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卢北峰《园·景》之《2018年6月,湖北赤壁》

卢北峰,著名纪实摄影家。曾任《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摄影部副主任,2004年进入《北京青年周刊》,任常务副总编辑。卢北峰也是位获奖无数的摄影家。出版有《镜头说话》《见证》《生于80年代》等著作。2020年卢北峰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

从2017年开始,卢北峰背着他的哈苏503CW相机,开始游走在中国这些年兴建的各种所谓的“文化公园”中,记录那些他看到的有趣而奇怪的“景观”。


“当我把这些有趣的景观,经过我的视角和重构,把它以图片的形式定格并呈现出来的时候,内心便有了一个深深的触动,无论褒与贬,它都真实地存在于现实中。”

——卢北峰


24英寸伊尔福纤维纸基相纸,手工放大
作品尺寸:61X51厘米
版号:1/10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许宝宽《不一样的风景》之《2008年7月,河北宣化,明长城旁边的采矿场》

许宝宽,著名摄影家,河北高阳县人,1984年开始摄影,现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从2008年开始,许宝宽开始“新风景”系列的拍摄,其中包括“人造风景”、“不一样的风景”、“新风景”、“行政风景”、“亚文化风景”等。


“许宝宽立足于张家口长城内外,凭借质朴的认识和内心感受,在坝上风景、蔚县民俗和长城印象渐行渐热的摄影追逐中,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拍坝上人和张家口人,并积累了大量影像,这些影像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

——李树峰(摄影批评家)


“许宝宽展现了他的思考,以一种相当幽默的方式。这组环保系列作为一个作品,在摄影或者艺术上价值何在?在我看来,它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极具批判反思的问题情境,正是这一问题情境,使它区别于传统摄影,并由此迈入了当代摄影(或者艺术)的行列。” 

——吴毅強(当代艺术批评家)


作品尺寸:40X95厘米
画面尺寸:30X85厘米
艺术微喷,德国哈内姆勒收藏级相纸
版号:1/6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金平《天启》之《2008年5月21日,四川什邡,蓥华镇》

金平,著名摄影家、收藏家。现任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金像奖、金路奖获得者,两届平遥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获得者。金平主要以传统影像工艺和数字影像相结合进行创作,致力于传承探索传统民族文化的历史与发展。金平通常使用20X24英寸的大画幅相机拍摄。代表作有《印象·德格》《天启》《古巴本色》《冰川》《濮秘》等。2014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拍摄了金平拍摄喜马拉雅山冰川的纪录片《疯狂摄影师——天梯》上下集。金平的作品曾在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展出,并被个人及机构收藏。


“金平的这组《天启》从另一个角度关照和表达了人类文明毁灭后的凄凉和个人与废墟的无言对白。从这个系列的那些工厂废墟、神像寺庙的残桁断壁、以及自然和居家的瓦砾残壁,金平似乎用他的影像框架勾勒出这样一种感叹: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破坏,作为人类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这样的废墟场都意味着我们悲剧性的归宿。我们往往乐于用摄影画面去美化我们的生存空间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人为或者自然对我们生存空间的破坏,而敢于直面这样的毁灭性废墟,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谴责某种作为,也不是寄托一种宿命的无奈,而是为了揭示一种生命的真实。正如罗丹所说的:‘没有什么比真实存在的绝对真相更加美丽了。’在金平的这一组作品面前,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真实存在的绝对真相’,一种‘格尔尼卡’似的警示‘天启’。

金平的摄影创作不仅着重于主题的选择,而且也注重摄影这个媒介的技术文化运用。这组作品所用的铂钯印相技术工艺可谓古老悠久。铂钯印像术由英国人小威廉·威利斯(William Willis Jr.)在1873年发明。与银盐法不同,铂钯元素不受光的影响,印相过程依据的是一定量的铁盐合成在紫外光的作用下按照曝光的时间和强度而改变。这种印相法在二十世纪初很受以阿尔佛莱德·斯蒂格利兹(Alfred Stieglitz)为代表的画意摄影派推崇,斯蒂格利兹称其为‘所有印相法中的王子’”。

——陈建中(摄影批评家)


照片使用20X24英寸的大画幅相机拍摄
铂金印相
作品尺寸:61X51厘米
版号:2/10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林然《穹谷》之《心巢·水入龙口》

林然,著名影像艺术家。1958年出生于重庆,现生活于四川成都。1980年开始摄影至今。作品有:《芙蓉花》《菊花石》《沉默的草原》《草堂》《虚步上清 眩目安澜》《灵堂》《花开花落》《穹谷》《散心》等。

林然,⽤传统摄影⼯艺进⾏创作的当代影像艺术家,在这⼀领域被认为是中国第⼀⼈。他曾经沉浸于古典摄影技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在摄影技术美学领域里探索极致的可能。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技术形式的背后,是与之相应的美学观念。

他的《穹谷》系列使用使用20X24英寸的大画幅相机拍摄。

在“心如穹谷”系列里,林然通过镜头摄下天地之间物状,实际上在这客观世界的形态之间游走,他寻求到一种形之上下的圆融统一,拍摄下每一幅图景均是他观念运化的“物化”。在他看来,对万事万物的感知体察源自内心直觉,以心为点,编织起一幅时空交织的网,他拍摄下的每一幅图景(意象)都构架于时空网内,同时通过他在哲学上的阐释而联系着。拍摄这些影像对于林然来说不只为纪实、写真、表现、抽象所有这些网内之物,他所做的是“为心立像”——在具体物象之中摄得其“像外之象、象罔之像”。在林然的作品中,他的宏观之心无所不在,他不断地编织着自己的一张穹谷之网,来印证他所探求的时间与空间、经验与观念、现象与意义交织的网。通过摄影他不断地追问着内心直觉,追问意义与真实,追问艺术之终极,追问天地穹谷。

在林然那里,艺术的形式是相贯通的,宏阔的内心是直指艺术的,由直觉灵感触发的艺术之心在时空之间,高远,深邃,如穹谷。


“中国大陆摄影师林然几乎恰好在这两种风格之间建立了自己的领域。林然如实展现了他所遇见的风景,尽管它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剪裁的、远离城市的景观。同时,基于细节上的专注和技术上的专业,透过他镜头展现的风景渗透着隐喻的灵光,达到了一种精神的、形而上的境界。这听起来似乎很不简单?的确,借用此类摄影前辈安塞尔·亚当斯的话来说,‘风景摄影是对摄影师的终极考验,伴随而来的也常常是终极失望。’

不同于摄影领域中的其他分类,风景摄影中充斥着大量技术上的‘指南’类信息,却少有从学术和批判角度出发的探讨。这可能是因为风景摄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自拍照,一种摄影师心灵的外在延伸。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林然的作品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摄影师本人的信息呢?他的作品都非常宏大——不仅是尺寸,更是它们所展现的视野,无不彰显着一种广袤和辽远。每个场景都被结实而持久地定格下来,带着一种永恒的意味,且画面中从未出现一个人物来以有限挑战无限。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林然需要远离城市和人群才能做到这点。而这种远行的元素也体现在林然的摄影中,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他作品的灵光,像舞台道具一样在画框中、也在观者面前制造出时间静止的效果。”

——凯伦·史密斯(英国当代摄影批评家)


24英寸伊尔福纤维纸基相纸,数字银盐
作品尺寸:61X51厘米
版号:2/6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金汀《岁月遗存》之《甘肃敦煌,2018年》

金汀,摄影家,上海现代摄影沙龙会长。浙江台州人,现生活工作于上海。2016年以来,先后参加“中国-英国摄影艺术交流展”等十多个个展和联展,2018年参加长安摄影周“中国风景40年”大展,2020年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并获“评委会大奖”。


“这是金汀一直在持续努力的私人项目,他试图通过独特的景观,借以呈现时代转折点上的某些可以作为记忆同时又通向未来的关联。

他还借助独特的色域,模糊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距离。不管是渺小如生活中的弃物,或是巨大如工业时代的遗存,在镜头和色彩的渲染下,都如同纪念碑般的宏大,却又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舞台。摄影家其实是在直面世界上一些不可逆转的衰退,却让本质上两种缠绕在一起的故事发人省醒:在人类堕落之后的物质环境,以及人类为之努力奋斗所坚持不懈的适应力和恢复力。”

——林路(摄影批评家)


“在他的作品中遍布着岁月消磨痕迹的建构与空间,摄影在这里由瞬间记录转换成为对某种遗迹化人造景观的持续凝视。世界脱离了时空中任何可明确识别的文化地理坐标,虚拟出从当代后工业社会滑向后人类图像空旷沉寂的未来即视感。现实切片般的布景化叙事,试图解码人类精神世界所投射出的心相预言。他的作品犹如直面全球化语境的天问,提醒我们关注人类愈加不可知的共同命运。”

——舒阳(当代艺术批评家)


作品尺寸:75X55厘米
画面尺寸:60X40厘米
艺术微喷,德国哈内姆勒收藏级相纸
版号:AP版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摄影家提供



卢广《被污染的风景》之《2012年6月,内蒙古锡林郭勒》

卢广,中国摄影一点也不陌生的名字,也是充满了争议的名字。他在纪实摄影领域所获得的荣誉,几乎达到了当代中国摄影的最高点——国内的摄影奖他几乎拿遍了,国际上他三次荷赛获奖,其中一次还是金奖;2009年获得了世界最重要的纪实摄影奖项之一“尤金·史密斯奖”,2013年他还获得了另一项世界重要的文化艺术奖项“荷兰王子基金奖”。

2012年,卢广的《被污染的风景》摄影展在平遥摄影节展出,呈现了他拍摄的内蒙古因滥采煤矿而污染草原的作品,引起很大轰动。本次拍卖的作品即选自这个专题。


“卢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独立纪实报道摄影家之一,一直在寻找着中国的真相。卢广的镜头聚焦的是当代中国更深刻更隐秘的一面——吸毒人群、同性恋、艾滋病、淘金者、环境污染、青藏铁路等等。众所周知,在中国拍摄这些题材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卢广还是一个自由摄影师,但卢广以他坚韧的性格和摄影的良知,突破重重危险和阻碍,拍摄了一幅幅充满人道主义光辉的图片。

1995年,卢广开始关注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他所有题材中拍摄时间最长,地域跨度最大,可能也是最艰苦和险象环生的一次过程。

2009年,卢广凭借《中国的污染》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的获得者。

尤金·史密斯摄影奖的评选标准是‘对摄影的激情,对生命的关怀,对社会的探究’——这个标准是对一个如卢广这样的独立报道摄影师最好的表彰。

在中国绝大多数摄影人的镜头都被遮蔽或者失焦的情况下,卢广却一直在用他勇敢的心在寻找着中国的真相。”

——那日松(2009年“巴黎摄影双年展”卢广展览前言节选)


作品尺寸60X45厘米
画面尺寸45X30厘米
艺术微喷,德国哈内姆勒收藏级相纸
版号:AP版
摄影家签名及映画廊收藏证书
作品由映画廊提供



1


竞拍方式

扫码进入拍卖申请群,等待群主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正式拍卖群参与竞拍






相关链接


真实有时候很荒诞 | 景观中国(第1辑)——映·PHOTO牛年首拍
2021年第一“拍” | 红色中国,摄影在牛年

中国影像收藏市场如一座还未开采的金矿 | 映画廊2020年线上拍卖之50中国摄影名作

欢迎来映画廊“拼展”过节 | 2021年首届“798春季摄影展”报名启动
春眠不觉晓,摄影小集早 | 映·PHOTO春季小集展位招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