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
在 flomo 非常早期,@少楠 问,我们行事的原则是什么。
我凭直觉立刻丢出一个答案,「诚实」。
1
彼时,我对诚实的诠释是:「客观看待事物,平常心,无我执」。
从根本上看,成事总是要先画下蓝图(饼),即始于给自己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通常是美妙的,但同时也只是空中楼阁。因为构成它的根基,存在着一系列的假设。
我们所要做的,首先是将故事的脉络和逻辑完整地书写出来,搞明白哪些部分是坚实的,而哪些部分还只是假设。
接下来是设计实验,设计一些精巧的实验,尽可能小,尽可能快,但又要尽可能完整。每个实验,都是带有明确任务和行为逻辑的侦察兵,证实或证伪某个特定的假设。
证实自然好,证伪也不能称之为坏。重要的是,每一次侦查,都能拿回新的认知,把假设变成事实,或不妨换成其他假设,重新再来。
总是拷问自己一个问题,事实是什么。不要誓死捍卫自己的观点,更不要对反面事实视而不见。保持客观,严谨审视。
直到把所有虚幻的假设,都变成坚实的事实。便可以迈入下一个美妙的阶段。
2
做 flomo 的过程中,我又理解到诚实的更多含义。
去年 4 月,往深圳的飞机上,我们讨论一周年文章该如何写。纪念是一方面,但也希望借这个名头,让用户帮忙做一些传播。
起初思路是:设计某种机制和奖励,刺激用户邀请。拟了若干方案,但我始终觉得不妥。不妥在于,不真诚。我们渴望用户帮忙传播,却又试图把这点欲望包裹严实。
下飞机时,我们调整了策略:不搞那么多花样,就直接写我们的恐惧和欲望。于是有了 @少楠 这篇《上线 365 天后,我们后悔了吗?》。
通过直白的请求,用户热心地帮助 flomo 做了一轮传播,效果不会亚于做任何类型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欺瞒诱骗用户。
去年 8 月,flomo 遭遇了 XX 笔记抄袭事件。
很多用户产生不必要的担心。我便想要给用户解释清楚:为什么 flomo 虽小但不弱,为什么 flomo 从不惧怕 XX 笔记,为什么不用担心 flomo 倒闭。
与 @少楠 聊完想法,我写了一篇俗不可耐的、通篇谈钱的文章:关于是否融钱、关于如何花钱、关于如何赚钱。
发布前我是忐忑的,用户能接受这种直白的、鲜血淋漓的、理性吗?文章发布后,普遍评价竟然是「动人」。
真诚,确实是通往真诚的唯一道路。
我对诚实有了新理解,回归本义:「不要欺骗,总是诚实与人沟通」。
3
撒谎并不简单。
当你向别人撒谎时,你需要维持两套不同的叙事,一套给自己,一套给别人。这会对认知产生额外负担,时间越长,负担越大。
如果期望保持谎言,同时又减小认知负担,唯一方式是让自己也相信自己的谎话。但这会让你对事实产生认知偏差,即做不到「客观看待事物」,于是走上错误的道路。
诚实是更简单的策略,让你保持高度一致的叙事,减少不必要的认知负担。
4
正如古话所言: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你可以通过欺骗,来获取利益。但这种商业模式具有先天性的缺陷——难以持续(永远欺骗),难以规模化(欺骗所有人),更遑论复利。如果用足够严苛的标准,我会说大多数的短线套利,都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
而如果你选择诚实策略,你就不能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你不得不考虑交易对手也获得合理利益。
这是一种严苛的约束,起步会更艰难,但逼迫你考虑更长期稳定的结构。有积累,能持续,可复制。
当你总是选择诚实策略,还会积累声誉,降低未来的交易成本;量变也将引起质变,带来原先得不到的机会。
正如我之前举的例子:巴菲特为什么总是强调“长期持有、不卖出”?若从原教旨价值投资的视角来看,这并不合理——当价格超出价值太多时,就应该卖出。答案还是落在“声誉”,当他的资金量已经足以影响到被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时,他需要与早年“短期投机者”的形象作别。而持续经营的“长期投资者”形象,也确实帮助伯克希尔获得了别人得不到的购买机会、以及更好的购买条件。
这是我对诚实的第三重理解:「约束自身,行走正路」。
短期,仁者或许会输给套路;
但长期,仁者无敌。
5
我重新理解了「诚实」:
1)客观看待事物,平常心,无我执;
2)不要欺骗,总是诚实与人沟通;
3)约束自身,行走正路。
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6
不敢谈道德,总是做利益分析。但分析的结论,却总是引向“美德”。
Naval 总结得精妙:The classical virtues are all decision-making heuristics to make one optimize for the long term rather than for the short term.
传统美德都是决策的速算法,帮助找出侧重于长期利益的方案。不严谨,也未必是最佳方案,但能快速靠近最佳方案。
美德之所以反人性,不过是因为它会造成短期痛苦。但短期痛苦,往往意味着长期利益。
我在《长期思考》中留下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技能、或知识、或资产,是可持续、可积累、且投入产出效率越来越高的?
本文是我的答案之一。
// 想看我的更多思考,可订阅我的付费专栏 SmallTalk,双日更。